编辑:ddayh.cn
心理咨询的最终落脚点,是促进求助者健全人格。我们一般人,学习成长的终归目的也是健全自己的人格。
那么,健全的人格,包括哪些方面?其核心因素是什么呢?对此,中外学者专家给出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在我给出“核心因素”答案之前,先介绍一下他们的观点。
美国人格心理学家是这样界定的:1、 情绪上有安全感。2、与他人热情交往,关系融洽。3、有自我扩展的能力。4、自我接纳行为的一致性是其人生哲学。5、有多种技能,并专注于事业。6、客观地看待自己。7、具有现实性知觉。
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人类潜能运动的先驱者马斯洛,归纳出诸如:对事业与生活富有激情、有独立自主的性格、有较广的视野、在情绪与思想表达上较为自然、了解并认识客观现实、有创见不墨守成规、能建立持久的友谊等15条。
国际上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研究,在20世纪末提出了五因素人格模式:外倾性、情绪性、责任感、宜人性、开放性。具体表现如下:
外倾性,表现为为健谈,好表现,面部表情丰富,并喜欢做出各种姿势;果断,好交友,活泼,富有幽默感;容易激动,好刺激,趋向于好动,乐观。
情绪性:正面表现为情绪理性化,冷静,脾气温和,满足感,与人相处愉快。
责任感,表现为行为规范,可靠,有能力,有责任心;似乎总是能把事情做好,处处让人感到满意。
宜人性,表现为善于为别人着想,似乎总是在与别人互动;富于同情心,直率,体贴人。
开放性,表现为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尤其是对知识、各种艺术形式和非传统观念的赞赏;勤于思考,善于想象,知识丰富,富于创造性。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健全人格是各种人格特征的完备结合,综合起来有以下特点: 心理和谐发展;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展友谊;能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有效地运用到能获得成功的工作和事业上。
各个流派,表面上描述不一致,内在的含义却几乎相同。
健全人格包含的因素比较多,那么,核心的因素是什么呢?
我认为,核心因素是认知的广泛性。
我以前讲过,心理灵活性和心理忍耐力是健全人格的重要因素。那么,这两个因素是并列的吗?我认为:不是!因为心理忍耐力的强弱,是建立在心理灵活性基础上的。心理灵活性,又是建立在认知广泛性这一基础上的。
儒家经典《大学》这样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格物,就是探究事理。致知在格物,意思是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于探究事理。
这一段话总起来说,就是要将高尚的品德弘扬于天下,最终需要用探究事理的方法获得知识。这是圣人两千五百年前的论断。现今来看,我们要获取知识,可以先去学习(他人已经探究出的事理)。对于他人没有探究出来的事理,我们要努力去探究。宇宙之大,万事万物的道理,我们还有太多没有弄明白。要成长,就要不断学习和探究。
通过学习和探究,知识多了,视野开阔了,看到了事物的方方面面,而不是少数的方面。我们的思维就灵活了,我们的情绪就稳定了,我们就有正确的方向,我们会向着光明前进!
正所谓接下来《大学》所言: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学习探究,不断获取知识,是我们人格成长最基础最重要的任务。当然,学习的方式,不仅包括看书听课,也包括社会交往和实践活动。
热门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