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很多咨询的朋友喜欢用焦虑症,抑郁症,社交恐惧症等很多名词给自己贴上标签。
也许是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不停的暗示自己,同时通过很多渠道搜集证据,对号入座。
其实那一段时间状态低迷,各种关系事情交织到了一起变得复杂了,让自己手忙脚乱,不见得自己就真的患上心理疾病了,有个清晰的思路比无头绪的处理更重要。
举例来说,心理学知识学得越多,了解的名词越多,越容易觉得自己是一个受害者。当别人和你吵架对骂甚至辱骂了你,你因为不如她强势,落了下风,草草结束了争吵。
却发觉自己回来以后越发生气,后悔当时没有有力反驳等等。
其实你没发现,争吵结束,你掉在情绪里,还在用自责与愤怒伤害自己?
发生了争吵是问题,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才更为关键。
一个觉得自己是受害者的人,会在曾经受过的伤的表面,再叠加一层名为“受害者”的保鲜膜,让这些所有受过的伤害,不能得以释放,被紧紧地包裹在内。
从这一秒钟开始告诉自己,一切有意无意伤害过自己的人,他们也受到了自己的反作用力。
同时,我们也对他们进行了有意无意的伤害。你和他们是没有关联的,也不需要刻意去原谅他们,因为这也是一种扭曲。
只需要觉察到自己可能受到过伤害,并且觉察到伤害本身只不过是一种概念的时候,事情就变得没有那么复杂了。
只需要知道,这件事情只是个概念,而这个概念是不成立的,你不需要原谅,也不需要被原谅,你不需要感觉自己是一个受害者,因为这一切都只是一个概念,概念只是逻辑,只是一堆记忆,只是曾经这样认为的情形,仅此而已。
在心里面觉察到事情带来的焦虑压抑恐惧能带来负向体验的感受,想象自己伸出手,把它们弹碎,就可以了,甚至你可以去拥抱她,这个感受让我们又长大了,因为感受让我们铭记,下一次碰到了类似事件会迅速合理反应保护自己。
祝福大家,早日及时觉察总结,创造责任者模式的生活习惯,走向美好的生活。
热门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