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于操心的父母反而会导致孩子抑郁
编辑:ddayh.cn
研究人员对新加坡263名7岁小学生进行了历时5年的追踪调查。他们发现,那些对孩子的学业具有较高要求和期望的爸爸妈妈,最突出的表现是促进孩子考试获得好的成绩。除此之外,这类的父母还往往会在孩子犯错时,呈现过激的反应;或者一直鼓励、甚至规定孩子将来的工作道路。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赖安·洪(Ryne Hong)教授说到:“爸爸妈妈一直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干预,实际上会向孩子发送这样一种信号:‘TA做的还不够好’。之后,孩子可能害怕犯错,哪怕是“芝麻绿豆小”的过错,孩子也可能会一直处于自责的状态,责怪自己不够优秀、不够‘完美’。”
慢慢的,这种所谓的“非适应性的完美主义”,或者通俗地说,“错误的完美主义”行为对于孩子的发展是极端不利的。它可能增加孩子罹患抑郁、焦虑的危险,严重时甚至导致自杀。
这一研究发现与英国温布尔顿高级中学的校长,简·乐农(Jane Lunnon)的观念不约而同。她认为,现在,爸爸妈妈通过各式各样的交际软件(如微信、QQ等)可以时刻保持与孩子的联系,然后完成不间断地监督、“监视”孩子的一举一动。
“爸爸妈妈应当中止对孩子生活的‘持续监督’,进而学会‘放手’。”爸爸妈妈与孩子间不断的接触、联系,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迫使孩子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及独立性的形成。
“独立性是孩子成长必需的一束阳光。当你遮挡孩子接受独立之光的照射时,TA是不可能茁壮成长的。TA要不就奋起抵挡,要不然就变得过分顺从,唯唯诺诺。放手吧!这并不意味,你少爱TA一点。反而,爸爸妈妈和孩子两边都能变得更好。”
一、怎样能有效地激励孩子,但不至于过于干涉呢?
孩子在完成作业和发展兴趣爱好时,多少都需求一些来自爸爸妈妈的肯定。但对于爸爸妈妈来说,坚守鼓励和强迫之间的那条界限十分重要。下面介绍一些有用的方法,可以帮助你找到那个平衡点。
1、设置合理的目标
不管你对自己的孩子有多大的信心,一开始就让TA承受失败并不是一件好事。稍微降低一点标准,或者给TA一点“余地”可能会更好。
如果数学不是TA的强项,那就不要强制要求TA期末考试的时候必须得优。相反,设置一个更低(更合理)的目标,能让你和TA看到进步的过程。
2、鼓励“哪怕一点点的”成就
无论是TA考进学校足球队,或是最终弹会一首很难的乐曲,还是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父母必须认可孩子的辛勤和付出,祝贺TA的成功!这样能够鼓励TA以后做的更多,做的更好!
3、不允许毫无努力的“放弃”
也许事情并不像计划那样的顺利,或者一次考试的失利就会让TA放弃尝试。这时就需要父母温柔地提醒TA:“尽管这次没有成功,但是如果因此就放弃的话,之前付出的时间和努力就白费了。”
但是,如果孩子在多次尝试之后还是决定放弃,你就不能再强迫TA继续坚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