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疫情防控期间居家隔离,自由受限。每天接收的负面信息比较多,缺少户外活动和与朋友的交流机会,心情难免压抑烦闷。生活作息若不规律,身体和心理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当疫情使人感到生存遭威胁时,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包括情绪、思维和行为变化在内的心理反应。
情绪方面,积极的一面是情绪体验会更加敏锐,但压力过大或持续过长时,个体会表现出焦虑情绪(过度紧张、恐惧、担忧等)、害怕、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产重者甚至出现惊恐万状情绪失控、哭泣喊叫等。
思维方面,积极的一面在于能够更加警觉和集中注意力,不让危机之外的事情干扰注意力。但不利的一面是压力过大会使个体的注意力变得狭窄一一"选择性注意",例如只关注和疫情相关的新闻,反复查询和疫情相关的信息,反复和周固人讨论疫情的危险性等。个体还可能会感到记忆力和思考能力下降,或者无法做出决策。有的人会对同一个问题反复思考、犹像不决,来来回回地想,怎么考虑都放心不下,出现"思维反当"的情况,即思维像食草动物消化食物那样反复咀嚼。
行为方面,积极的一面是由于体内有更多肾上腺素和血糖的调动,脑部和骨骼肌的血流量增加,短期内个体可以更快地、积极地采取行动。当然,也有的人感到儒儒不安、坐立不宁,有的会通过重复行为获得安全感,比如反复洗手、反复测体温、大量进食、咬指甲、扒手皮等,有的不断地积食物、水、口罩等用品。此外,也有的人可能表现为发呆、言懒语、动作迟或逃避等行为。
无论你处于上述的哪一种状态,所有这些心理反应都很自然,并不代表一个人心理脆弱、软弱、胆小或者"有病"。我们只要有意识地进行调整,就可以尽可能地把这些心理反应调整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热门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