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有一种说法叫“丧偶式育儿”,就是说通常在家里,一方成为主要的养育者,而另一方平时不参与或者很少参与。通常在中国家庭里,母亲承担主要的养育责任。
这种戏谑式的说法很容易被认为是父亲懒惰,不愿意参与家庭的工作。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母亲和孩子关系更近,造成了父亲被孤立的家庭结构。如何避免“丧偶式育儿”呢?我们这一讲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我见过一些家庭,母亲一直抱怨父亲不管孩子,但是当父亲要以自己的方式参与时,母亲却觉得很不习惯。
有的妈妈说:“我需要他帮我一起管孩子,但是需要按我的方式来,否则‘丧偶式育儿’就变成了‘诈尸式育儿’,还不如不要。”久而久之,父亲也乐得清闲。当父亲有一天想要去管教子女时,常常就会发现子女并不听他的话。这样,他就很可能变成一个只能指责和抱怨的旁观者。
夫妻是家庭最重要的子系统
在家庭系统里,夫妻关系永远是家庭运转的基石,也是最重要的子系统。夫妻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去表达亲密、处理冲突、商量事情。要让夫妻子系统发挥作用,就需要夫妻站在同一边。
在有孩子的家庭,如果家庭中的边界是划在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那孩子就会知道,父母是一体的,爸爸批评孩子了,那爸爸的意见也代表了妈妈的意见。可是,如果父母的一方和孩子更亲近,就相当于在父母之间划分了边界,把父母一方和孩子划在一起,把另一方给划出去了。
就像“丧偶式育儿”,母亲和孩子一边,而父亲在另一边,那父亲会被排除在子系统以外,会逐渐失去父亲的功能。而母亲也会因为孤立无援,在情感上更加依靠孩子。
这种伴侣中的一方接近孩子,远离另一方的家庭结构,容易造成两个常见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把教育孩子,变成争夺孩子。
我见过一个家庭,最开始夫妻因为儿子不听话的问题来找我咨询。他们的儿子刚刚上高中,总是顶撞父亲。而且一天到晚看手机,父亲叫他不要看,他也不听。妈妈也不希望儿子每天看手机,可是好像也没什么能做的,只是希望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能够改善,不那么紧张。
慢慢地,夫妻就讲到了他们养育孩子的矛盾。
在儿子小的时候,父亲对儿子的要求很高,总是希望儿子能够做到100分,可是妈妈觉得儿子做到80分就够了。两个人经常因为孩子教育的问题吵架,而这个孩子教育的问题,又夹杂着两人彼此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吵着吵着,妈妈觉得吵得累了,就开始沉默了。可是矛盾并没有消失。她的沉默就好像在表达:“好,你总说我的教育方式没有用,那我倒是要看看你有什么办法。”
而这些孩子都看在眼里。很奇怪,当妈妈沉默了,孩子好像接过了妈妈的旗帜,开始反抗爸爸。事实上,儿子用反抗爸爸的方式,和妈妈形成了一个隐秘的联盟。而爸爸呢,越觉得自己在家里没有地位,不受尊重,就越是要通过教训孩子,来获得自己作为父亲在家里的地位。一家人就僵在这里了。
我对这个爸爸说:“你应该邀请你妻子,跟你一起来管儿子。否则你一个人,是不会奏效的。”
爸爸就问妈妈:“你愿意帮我一起管孩子吗?”
结果妈妈说:“我不愿意!”爸爸很震惊。因为妈妈已经很久没有表达过对他的不满了。
妈妈接着说:“我也想让孩子听话。可是你这么管孩子,我就是接受不了。除非你能改改你那些僵化的规则,什么几点之前一定要把澡洗好,周末一定要几点起床。否则我也不会愿意跟你一起管。”
丈夫很震惊,就问她:“你为什么不早跟我说?”
妻子就说:“我早就跟你说了,可是没用啊。说了你不听,说多了你又烦,干脆就不说了。”
虽然不说了,但是妻子知道儿子会替她发声,儿子心里也知道,妈妈是在背后默默支持自己的,自然就更加有恃无恐。这样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自然就无从谈起。
也许你会说,问题出在爸爸身上,是爸爸对孩子的教育太严苛,妈妈才会反对的。可是我觉得教育理念没有这么容易分对错,更重要的是对错背后的关系。
如果妈妈真觉得自己的教育理念更高明,那她也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我的教育理念明明更好,可是丈夫却总是不听?
也许你会说,都是这个妈妈的问题,她怎么能不跟自己的丈夫站一边呢?可是你有没有发现,当丈夫在指责妻子时,表面上是指责妻子不管孩子,可他真正在意的是妻子和孩子的关系更紧密,自己争取不到孩子的爱。
这对夫妻把自己放到了争夺孩子的爱的位置上,这么看来,这个丈夫的做法跟妻子没什么不同,只不过他在这场斗争中失利了而已。
那真正的问题在哪里呢?问题就在于,这对夫妻没有站在一起。从家庭结构上,他们并没有变成有效的子系统。
很多父母都会焦虑,要怎么才能教好孩子?可是他们忽略了,要变成一对好父母,就要先变成一对好夫妻。只有他们站在同一阵营,才能有效处理孩子的问题。如果他们不去面对和处理彼此的矛盾,那他们就没法在感情上接近,也很难真的变成一对有效的父母。
伴侣双方不站在同一阵营,这种家庭结构带来的第二个问题是,因为爱孩子,而疏远彼此。
有时候,人们会以为,夫妻之间难以靠近,只是因为缺乏好的沟通模式。只要学会沟通,彼此之间就有机会亲近了。真的是这样吗?
我曾经观摩过一个个案。
咨询室里有一对夫妻带着一个孩子。丈夫说妻子没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总是冲孩子发脾气。妻子却说:“每次我要教育孩子,孩子还没生气,你却总是很生气。你一生气就来骂我,这让我怎么教育孩子。我在孩子面前的尊严都没了!”
丈夫就说:“如果你能控制自己的脾气,我怎么会生你的气?你没看见自己发脾气的时候,连我都害怕,更何况孩子呢!”
两个人就在那边争起来了。而孩子呢,变得更难管教,最近还开始不去上学了。
在前面的课程里,我曾经讲过这种对抗的沟通方式(推荐学习《10丨争吵:愤怒背后的悲伤》)。如果用指责的方式说话,对方是很难听进去的。咨询师也指出了这一点。丈夫很聪明,所以第二次来的时候,他就换了一种方式。
他轻声细语地跟妻子说:“老婆,我们还是要对孩子好一点,你说好不好?”
妻子笑了笑,把头别过去。她轻声说:“我哪有对孩子不好。我一说孩子,孩子还没生气,你就生气了。”
这个丈夫的心思,是用好声好语的说话方式,让妻子接受自己的意见。妻子享受了丈夫的好声好语,这是她喜欢的。可是她也听出了丈夫的弦外之音,就是:“你对孩子不够好。”这又是她不接受的。可是丈夫这么好声好语,她又没法大声反驳。
这时候咨询师说话了。她问丈夫:“你听到你老婆在说什么吗?”丈夫愣了一下。他也没觉得妻子讲的话有什么深意。
咨询师说:“我听到的是,你老婆一直在说,你爱孩子比爱我多。”
空气忽然安静下来了。妻子也没想到,这个长久的争吵背后,有自己对爱的纠结。而细细想来,这种纠结又是真的。她轻轻地说了声:“对。”
咨询师问丈夫怎么想。丈夫说:“听了这话我很愧疚。我一直觉得在我心里老婆和孩子没什么差别。”
妻子说:“肯定是不一样的。”说着说着,她就哭了。被丈夫放到对立面的委屈,涌了上来。
咨询师问妻子:“你为什么这么难过呢?丈夫爱女儿有错吗?”
妻子说:“他爱女儿没错。可是他把我当敌人,不再爱我了。”
丈夫赶紧插话说:“老婆不是这样的,我也是爱你的。”
这对夫妻背后,有很多家庭的影子。有时候,伴侣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有矛盾,就会觉得是彼此沟通有问题。可是很少有人注意到,有时候没法沟通,不是沟通的方式不对,而是你把对方放到了自己的对立面。
所以,在有孩子的家庭,什么才是夫妻相处的根本之道?
答案就是,把伴侣和自己放到一个阵营里,而把孩子放到另一个阵营。把边界划在夫妻和孩子之间,而不是相反。
当你这么做了就会发现,自己看伴侣的眼光不一样了,会把伴侣当作伙伴,而不是对手。无论两个人有什么样的矛盾,都知道彼此才是最亲近的人,不用担心孩子妒忌或者被冷落。孩子是乐于见到父母恩爱的。而当一对好夫妻,守护夫妻和孩子之间的边界,也是做好父母的秘诀。
思考题
在你的家庭里,孩子和父母的边界是怎么划分的呢?
欢迎图文咨询,和大家交流。
热门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