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我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对工作追求完美,达不到完全满意决不罢休;对生活追求完美,比如吃饭的时候看到馒头上有一个黑点就要把馒头的皮剥掉;对孩子要求完美,容不得孩子有一点错误……凡此种种,弄得自己又累又烦,弄得孩子焦虑不安。
???? 追求完美的心态就如同在山上摘果子,看到有个一摘不到就会着急,看到另一个无法摘到就遗憾,忙一天摘果子不少,但心里净是不舒服不满意。而正常人的心态不是追求完美的,也如同在山上摘果子,摘到一个就高兴,摘到一个又高兴,最后尽是欢喜,尽是满意。
???? 摘一天果子都很有收获,但因为心态不同,追求完美的人会说:我还有很多果子没摘到,真郁闷;不追求完美的人则说:我摘到了很多果子,好开心。相比之下,追求完美可不是件好事!
???? 我为什么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这是一个心理学问题。以下我用家庭系统排列心理学及情绪理论探讨一下。
???? 我的外婆在我母亲2岁多的时候去世了,之后在外地工作的外公把我的母亲送到了老家,让她跟着她的爷爷奶奶叔叔婶婶一起生活。母亲13岁那年,我的外公因公被火车撞伤,15天后电报才送到老家,可惜外公错过了最佳救治方案而牺牲了。
???? 外公去世后,母亲是极度悲伤的,以至于无法面对她父亲的去世。追悼仪式上,母亲跑出去玩了。她不是不悲伤,而是隔离了这份悲伤。母亲没有在仪式中表达悲伤、释放情绪,而是把悲伤埋在心底,慢慢释放。这样处理情绪的方式是糟糕的。悲伤不能正确表达,就会转化为抑郁。
???? 我小的时候,母亲常跟我念叨外公的事。那时候,母亲的情绪是悲伤的。这份悲伤也种在了我的心底。成年后的我,听到军人牺牲、公职人员殉职的新闻就会产生莫名的悲伤。还有,听到很多低沉音乐的时候,也会产生莫名的悲伤。我知道,这只是外部的事件勾起了我内心储存的悲伤。我用悲伤的方式与去世的外公做连接,或者说去爱外公。
???? 其实,我这种爱外公的方式是不成熟的。外公肯定希望母亲和她的孩子快乐的活着。学了家庭系统排列心理学之后,我看到了自己悲伤的根源,也明确了爱外公的正确方式。随着自己的不断学习和成长,我慢慢的学会了用喜悦和感恩跟外公连接。
???? 我为什么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小时候,没记得父母对我要求过高啊。答案其实很简单,这一点还是跟外公的意外离世有关。外公18岁参加革命,解放后做铁路公安,工作认真负责,为人诚实守信,还是领导干部。去世后很多人去参加他的追悼仪式。因为意外离世,我的外公在我的母亲心中,成了一个理想化的父亲:工作很认真,品质很高尚。事实上,外公是个工作认真负责的人,也是一个人品很好的人。但是,他绝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只是因为他的意外离世,母亲因为怀念就只记得外公好的方面了。外公的形象,在我母亲心里理想化、完美化了。同样,因为母亲常跟我讲外公的“好”,在我心中外公的形象也理想化、完美化了。
???? 长大后,因为对“完美”外公归属感的需求,不知不觉中我就用“品质好”、“做事追求完美”来要求自己。这就是我的完美主义的真实来源。这些年,我在工作上追求完美,在人际关系上追求做个“好脾气”的人,弄得自己很劳累。
???? 我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当然也会要求孩子做到完美,外在表现就是挑毛病,这不行那不行,这不好那不好,这不对那不对。对孩子要求很高,但是,这违背了孩子成长的天性。一有不满,非打即骂,也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因为小,对我的愤怒不敢表达。不敢不能表达的的愤怒,都储存在身体里了。
???? 另外,外公的意外离世,给我的母亲留下深深的恐惧。恐惧至亲的人遭遇意外和突然离世。这种情结无形中传递给了我,而且扩大化——时刻担心孩子、妻子还有父母的安全,担心孩子摔着碰着,……这些担心、恐惧,仅仅是内心情绪的对外投射,并非现实客观的存在。这样的担心恐惧时时冒出来,严重影响到我的心理状态。同时,还传递到妻子和孩子那里,让他们也活在恐惧中,无法活出真实的自己。
???? 外公不是完美的,我也无需用“完美”追求对他的归属感。我爱他,但是没有必要做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没有必要抱着深深恐惧和悲伤。相反,我要用成熟的方式如快乐、宁静、进取等去爱他。
???? 没接触心理学尤其是家排心理学的时候,外公的命运对我带去了很多的不良影响,让我活在悲伤、恐惧中,活在追求完美的路上。我的生命状态是紧张恐惧的、焦虑抑郁的。
???? 现在,我看到了真相,我将摆脱“悲苦”命运的束缚,走上一条舒展、愉悦、自由的成长之路。
???? 我会活得轻松快乐。我的家人也会在我的不良影响中走出来。
热门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