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厌学,确切的说是学习状态不良,因为一些缘由导致孩子对上学产生恐惧或者厌烦的情绪,最终很难正常上学,或者彻底去不了的一种状态。
厌学的情况基本集中在初高中阶段,初一第一学期,尤其是十月份最多,偶而也会有小学高年级的孩子。
对于许多家长来说,会感觉孩子是突然不上学了,其实孩子在不上学之前就已经在用各种症状提醒家长了,但是基本上没有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孩子最后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就使出了杀手锏:不上学!(当然不是故意的,是实在没有办法了)。在刚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会出现身体不舒服的状况,借机有半天或者一天不上学,慢慢的身体好了也开始不去上学,再慢慢的可能连续好几天不去上学,这个时候家长才开始慌了神。
在很多家长的心里,只有孩子不上学了才是天大的事情,只要上着学,哪怕孩子抑郁了,哪怕已经要死要活,哪怕因压力过大出现了躯体化症状(头疼、肠胃不舒服,发低烧,经常失眠等,这些都可能是厌学的症状),家长基本上也不会感觉有多严重,家长基本上会认为孩子是为了不上学而故意装的。
厌学就像感冒,在感冒之前身体已经频繁的开始出现预警,感冒前会打喷嚏,会开始流清水鼻涕等,这都提醒我们该及时的增减衣服了,提醒我们要注意身体健康了,可是我们通常要么是视而不见,要么是没太当回事,要么是准备过一段看看再说,结果一般是越来越严重。
如果已经感冒了,即使再着急,也得个好几天,如果没有照顾好,在快好的时候又重着了(就是再次复发),这样的感冒会更加的严重。
厌学这个事儿也是如此,一般在孩子出现不上学的状况之后,家长基本上都是惊慌失措,甚至感觉天都塌了。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许多家长把很多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因为着急,所以希望能有灵丹妙药,这个时候不管别人再怎么说要稳、要稳、要稳,都很难稳下来,心急火燎。
越催越慢,再催熄火!
在通常情况下着急是没有用的,许多家长想的是只要能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好了。说句不客气的话,这在更多的时候其实是自欺欺人,真的送到学校就好了?孩子自身的情绪状况没有真正的变化,孩子自身的心理状况没有真正的缓解,家里的氛围没有真正的改善,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模式没有真正的改变,即使硬是把孩子送到了学校又如何?带来的势必是过一段时间的继续反弹,并且一旦反弹,就可能会更加的严重。
厌学或者说学习状态不良可能会发生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咨询中见过的孩子有的特别的优秀,有的成绩中等,有的是学困生。
太多的家长把厌学这个事当成了小概率事件,然后会以各种理由拖着不学习,不成长,一旦出现状况又只希望能迅速的把孩子送到了学校。动用一切的人力去说服,去劝解,去讲道理,只是基本所有劝说的人可能都会无功而返。
孩子厌学对于绝大多数家长来说都是非常巨大的考验,考验家长的耐心,考验家长的接纳度,许多孩子都是在把家长“折腾的彻底没有了脾气,也不再着急的希望能把孩子送到学校之后才开始了好转”,只是已经拖了好久的课程,到了学校之后面对着新课程,甚至是新的班级,新的同学,新的老师可能又会再次出现状况!
孩子厌学后,家长有三个事要做。
第一:家长不要着急火燎的只是想把孩子送到学校,因为即使到学校了问题还在,依然会复发,并且会越来越严重。到学校了并不等于问题解决了!这个时候需要家长耐着性子,用心的去听孩子怎么说,不要更多的去劝服,去讲道理,讲道理是没有用,甚至还会有反作用。
家长听听孩子怎么说,听听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更多的用心的听,努力去理解,去换位思考与体验孩子的感受,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的是陪伴与理解,需要的是感受到家长真正的关心。
第二:征得孩子的同意,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并且是越早越好。
首先家长要意识到,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也很难一下子就好,并且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不是单纯的以让孩子能去上学为目的,而是以找出问题的根源,并且改善现状,让孩子后续能持续的去上学、很少或者基本不再复发为目的。
孩子通常对心理咨询都是排斥的,因为不了解,更因为误解,认为做心理咨询都是有问题的,有病的。家长要想让孩子做咨询,首先自己对心理咨询要了解,告诉孩子,做心理咨询并不代表心理有问题,只是心理有时也会像身体一样会感冒,感冒了打针吃药是很正常的事。同时,心理咨询都是保密的,除了心理咨询师和当事人外不会有其他人知道,这是职业道德的要求。
家长不要想着不明着给孩子说,而是让咨询师以朋友的身份或者老师的身份等,去饭店或者去哪个地方“劝一劝”孩子,那样的用处不大,并且任何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也不会那样去做。
第三:家长成长自己至关重要,家长不管孩子有无问题都需要学习教育孩子的相关心理知识,学习如何稳定自己的情绪,学习新的沟通方式,提升自己跟孩子相处的技能。而非把精力放在如何劝服孩子去上学上,更不要感觉把孩子送到学校里就万事大吉了。孩子已经以厌学的方式提醒家长,该改变、该成长自己了,家长就必须要当心,不然的话孩子还会以更严重的方式提醒第二次、第三次。
不要想着孩子好了我们就好了,更多的家长就是在这样的想法中耗费了太多的时光,以一种非常焦虑的状态去在孩子出现厌学之后做着无效的陪伴。自己都非常的焦虑又怎么能陪伴好孩子?说是陪伴倒不如说是双方的煎熬,父母始终盯着孩子啥时候去上学,但是孩子又去不了,结果就相互影响,恶性循环。
他好了我也就好了,反过来是我好了,他可能也就好了!所以越难的时候越要去学习,去听课,去成长自己,去调整自己,去给自己提升能量!
人生是个马拉松,不是百米赛,我们要的是孩子最终跑的有多远,而不是一时跑得有多快。即使孩子暂时厌学了,看似成长好像暂停了,可能开始跟不上课了等等。但是经过这样的一番折腾,孩子对自己的人生会有更多的思考与感悟,家长也会被逼去学习,去成长,去改变,进而改善家里的互动模式,孩子接下来的人生肯定会有许多的不同。
虽然我们都不想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一旦发生了,也未必全是坏事,就看我们如何去把握机会把所谓的坏事(厌学)变成好事儿(成长的契机)!
热门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