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化障碍VS疑病症,这些区别你必须知道
编辑:ddayh.cn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先占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患者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即使有时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也不能解释所诉症状的性质、程度,或其痛苦与先占观念。经常伴有焦虑和抑郁情绪。尽管症状的发生和持续与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难或冲突密切有关,但患者常否认心理因素的存在。本症状男女均有,为慢性波动性病程。
躯体形式障碍分类中,主要包括躯体化障碍、疑病症、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和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等。
什么是躯体化形式障碍?
1.躯体化障碍
躯体化障碍主要表现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或器官最重要的特点是应激引起的不快心情,以转化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
最常见的是胃肠道不适(如疼痛、打嗝、反酸、呕吐、恶心等)、异常的皮肤感觉(如瘙痒、烧灼感、刺痛、麻木感、酸痛等)、皮肤斑点,性及月经方面的主诉也很常见,常存在明显的抑郁和焦虑。可有多种症状同时存在。患者为此进行过许多检查,均没有阳性发现,甚至手术探察却一无所获。常为慢性波动性病程,并伴有社会、人际及家庭行为方面长期存在的严重障碍,很少能够完全缓解。女性远多于男性,多在成年早期发病,女性最早的症状可能与性方面的困难或婚姻、恋爱问题有关。有的患者因经常接受治疗,可致药物依赖或滥用(多为镇静剂和止痛剂)。
2.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
如果病程短于2年,临床表现符合躯体化障碍或者不典型,均应诊断本型。
3.疑病症
疑病症是指患者以担心或相信患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性优势观念为主(疑病观念)。患者因此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即使患者有时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但不能解释所诉症状的性质、程度,或患者的痛苦与优势观念,常伴有焦虑或抑郁。对身体畸形(虽然根据不足)的疑虑或优势观念也属本症。本障碍男女均有,无明显家庭特点(与躯体化障碍不同),常为慢性波动性病程。具体表现如下:
(1)常在躯体疾病或精神刺激诱因作用下发病,表现对身体健康或疾病过分担心,其严重程度与实际健康状况很不相称。患者为自己认为罹患的某种疾病感到苦恼,而非对疾病的后果或继发性社会效应感到苦恼。
(2)常有敏感多疑、对健康过分关切并要求较高的个性特征,对日常出现的某些生理现象和异常感觉(如心跳、腹胀等)作出疑病性解释。
(3)患者的疑病观念很牢固,缺乏充分根据,但不是妄想,因为患者知道自己的疾病证据不充分,才迫切要求检查和治疗。
(4)患者的上述表现不尽相同。如疑病性躯体不适明显,伴有焦虑或抑郁者称为感觉性疑病症。疑病观念明显,但躯体不适,心境变化不明显的为称观念性疑病症。身体变形疑病症主要见于青少年,患者坚信自己身体外表,如鼻子、嘴唇等部位。存在严重缺陷,要求施行矫形手术,但实际情况远非如此。如果这类观念不为解释所动摇,带有明显情绪色彩,就患者文化背景而言并不荒谬,可以认为是一种病理性超价观念。患者对有关疾病的各种读物十分注意,阅读后往往对号入座,加强疑病观念。
(5)虽经反复就医或医学检查,但阴性结果和医生的合理解释不能打消其疑虑。
(6)起病大多缓慢,病程持续,症状时轻时重,常导致社会功能缺损。较好的预后往往与下列因素有关:急性起病;与某一躯体疾病相伴出现;病程在3年以内,无严重人格缺陷者;不存在继发性获益等。
4.躯体形式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该紊乱主要表现为受自主神经支配的器官系统(如心血管、胃肠道、呼吸系统)发生躯体障碍所致的神经症样综合征。患者在自主神经兴奋症状(如心悸、出汗、脸红、震颤)基础上,又发生了非特异的,但更有个体特征和主观性的症状,如部位不定的疼痛、烧灼感、沉重感、紧束感、肿胀感,经检查这些症状都不能证明有关器官和系统发生了躯体障碍。因此本障碍的特征在于明显的自主神经受累,非特异性的症状附加了主观的主诉,以及坚持将症状归咎于某一特定的器官或系统。具体临床特点如下:
(1)症状是主要或完全受自主神经支配与控制的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所致。
(2)最常见最突出的是累及心血管等系统(“心脏神经症”)、呼吸系统(心因性过度换气和咳嗽)和胃肠系统(“胃神经症”和“神经性腹泻”)。
(3)症状通常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特点是,以自主神经兴奋的客观体征为基础,如心悸、出汗、脸红、震颤;第二种类型的特点是,更具个体特异性和主观性,而症状本身是非特异的,如部位不定的疼痛、烧灼感、沉重感、紧束感、肿胀感等。
(4)患者把症状归于特定的器官或系统(与自主神经症状相同的系统)。但任何一种类型症状,都无法找到有关器官和系统存在器质性病变的证据。
(5)本病的特征临床相在于以下三方面的结合:明确的自主神经受累、非特异性的主观主诉,以及患者坚持将之归咎于某一特定的器官或系统。
(6)许多患者存在的心理应激或困难和问题。
(7)有时可有生理功能的轻度紊乱,如呃逆、胃肠胀气、过度换气,但这些本身并不影响相应器官或系统的基本生理功能。
5.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该障碍主要表现是一种不能用生理过程或躯体障碍予以合理解释的持续、严重的疼痛。情绪冲突或心理社会问题直接导致了疼痛的发生,经过检查未发现相应主诉的躯体病变。病程迁延,常持续6个月以上,并使社会功能受损。
躯体化障碍
躯体化障碍是一种以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的神经症。本病女性远多于男性。
一、临床表现
躯体化障碍的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或器官,最常见的是胃肠道不适(如疼痛、打嗝、泛酸、呕吐、恶心等),异常的皮肤感觉(如瘙痒、烧灼感、刺痛、麻木感、酸痛等),皮肤斑点,性及月经方面的主诉也很常见。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和焦虑情绪。
患者在描述症状时往往带有夸大,而缺乏特异的、实质性的内容。他们常常同时在几个医生那里就诊,因此会同时接受几种治疗。频繁使用药物会给患者带来许多副作用,还有药物滥用的危险。而且患者通常都会进行许多不必要的检查,有的甚至是创伤性的检查或手术,而有的患者则反复住院。躯体化障碍常常合并冲动或反社会行为、自杀企图、婚姻问题,因此在社会、人际及家庭行为方面长期存在严重障碍。躯体化障碍为慢性波动性病程,很少完全缓解。躲在成年早期起病。
二、诊断
症状标准
(1)以多种多样、反复出现、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在下列4组症状之中,至少有2组共6项。
1)胃肠道症状,如:腹痛、恶心,腹胀或胀气,嘴里无味或舌苔过厚,呕吐或反胃,大便次数多、便稀或水样便。
2)呼吸循环系统症状,如:气短,胸痛。
3)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如:排尿困难或尿频,生殖器或其周围不适感,异常的或大量的阴道分泌物。
4)皮肤症状或疼痛症状,如:瘢痕,肢体或关节疼痛、麻木或刺痛感。
(2)体检或实验室检查不能发现躯体障碍的证据,不能对症状的严重性、变异性、持续性或继发的社会功能损害作出合理解释。
(3)对上述症状的优势观念使患者痛苦,不断求诊,或要求进行各种检查,但检查结果阴性和医生的合理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
(4)可存在自主神经活动亢进的症状,但不占主导地位。
严重标准常伴有社会、人际及家庭行为方面长期存在的严重障碍。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和严重标准至少两年。
排除标准排除精神分裂症及其相关障碍、心境障碍、适应障碍,或惊恐障碍。
三、治疗
躯体化障碍的心理治疗比较困难,主要要掌握以下原则:
首先,必须建立一个稳定的治疗联盟,其基础是患者较为强烈的治疗动机和良好的医患关系。第一步是承认患者的疼痛和痛苦,这回使患者感到医生是关心、同情且愿意帮助患者的。接下来应对患者做一次系统、全面的评估。这一方面会加强刚刚建立的医患关系,同时对排除真正的躯体疾病也是非常必要的。即使在建立了躯体化障碍的诊断以后,对患者的症状的判断也应建立在客观证据的基础上,而不能凭主观推测,因为躯体化障碍患者和普通人有同样的机会发生躯体疾病。
第二步则是将诊断告诉患者,并从积极的角度向患者解释躯体化障碍,他(她)不是“精神病”,而是患了医学上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不会导致慢性的精神或躯体的残疾,更不会死亡。但医生应在积极地解释和现实地和患者讨论预后、目标和治疗计划之间谨慎地保持平衡。
前后一致的保证是第三步。躯体化障碍患者经常担心医生没有为他(她)进行充分彻底的检查,因而会更换其他医生。因此向患者保证,医生已经充分地评估了存在未被发现的躯体疾病的可能性,频繁更换医生只会使问题更复杂。对患者的主诉和症状进行全面的评估,通常会发现它们和人际关系、职业及家庭等方面的问题之间的联系。向患者指出他们的症状缺乏躯体疾病的证据,可能和应激有关。和患者讨论它们之间的联系会帮助患者获得一些内省。
最后,很重要的是,治疗师应该与患者家庭建立良好关系,有利于理解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当然,要注意中立和节制,保持严格清晰的界限,以防患者及家庭的不合理或过分的要求。
疑病症
疑病症是一种以担心或相信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性先占观念为主的神经症,患者因为这种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即使患者有时存在某种躯体疾患,但不能解释所诉症状的性质、程度,与患者的痛苦与先占观念不相称。患者常伴有焦虑或抑郁。
一、临床表现
疑病症主要表现为对自身健康或疼痛过分担心,认为已患有某种严重的疾病,诉说的症状多样,可局限于某一器官,也可涉及全身,内容为各种异常的感受。绝大多数的不适都和头颈部、腹部及胸部有关,主要症状是疼痛。需要注意的是,与不舒服的躯体感受或疼痛相比,患者似乎对症状的真实性、意义或产生原因更为关心。例如,主诉头痛的疑病症患者更关心是否是“肿瘤”造成了头痛,而不是头痛本身。由于各种检查的阴性结果和医生的保证都不能打消患者的疑虑,因此疑病症患者常常不断地更换医生,患者会认为没有受到认真地对待,也拒绝转诊到精神科。医患关系的紧张是常见的。由于患者过分关注自身健康,家庭生活及社会关系可能会受到影响。一般起病于成年早期,呈慢性波动性病程。
二、诊断
症状标准
(1)以疑病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一项:
1)对躯体疾病过分担心,其严重程度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相称。
2)对健康状况,如通常出现的生理现象和异常感觉作出疑病性解释,但不是妄想。
3)牢固的疑病观念,缺乏根据,但不是妄想。
(2)反复就医或要求医学检查,但检查结果阴性和医生的合理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3个月。
排除标准排除躯体化障碍、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如焦虑、惊恐障碍,或强迫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精神病。
三、治疗
由于疑病症患者否认他们的病和心理因素有关,因此他们倾向去综合性医疗机构就诊,很少能获得精神科医生或心理治疗师的帮助。研究表明,早起转诊接受精神科或心理医生评估及治疗的疑病症患者预后较一直在综合性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预后好。
对于有明显焦虑、抑郁或强迫症状的或者,可以考虑使用抗抑郁药治疗,主要是SSRIs,给疑病症患者用药物治疗应慎重,一方面患者关注的是确定或证实是否存在严重疾病,他们害怕药物及其副作用,不大能配合治疗;另一方面用药不当也会强化患者的疑病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