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就在昨天,编辑部开会时,讨论到一个事。
主编问:“在你们过去人生里,哪段时间感觉最累?”
南嘉鱼一语惊人:“最闲的那段时间。”
乍一看,还真令人一头雾水,闲怎么会累呢?
听完南嘉鱼的解释,公司小伙伴们纷纷表示同感。
南嘉鱼在2016年毕业后,就一直在一家媒体公司打拼。
她勤勤恳恳干了两年。
去年夏天,不知怎么,她莫名其妙的就犯起了文艺病,想趁韶华还在,为自由和远方,任性一回,潇洒一回。
是的,辞职。
她计划潇洒个半年,等来年开春再找工作。
头一个月,她跑遍了想去的地方,喜得不行。
当然,储蓄也花去大半。
第二个月,她回到了老家,除了偶尔往野山上跑一跑,看看诗和远方,便整日腻在家,深居简出。
南嘉鱼说,最先到来的,是孤独。
她终日与韩剧为伴,和言情小说为舞,而视线一旦离开手机,内心就像掉进了黑洞,空虚至极。
到第三个月,第四个月,她觉得休假都成了一种煎熬。
她感觉自己脑子累极了。
吃完早饭等午饭,吃完午饭又是睡觉,睡得头昏眼花,心乱如麻。
看书?写作?出门交个朋友?
算了。越闲越累,越累越焦虑,也就越想躺着不动。
南嘉鱼说:“本来打算给自己放假半年的,可闲着实在太累,只好提前去上班。”
想必很多人都有这种体验。
忙的时候渴望什么都不做,可等到真的什么都不做,天天都闲着时,人还是照样累。
而且这种“累”,几乎覆盖了你空闲时的每一刻,每一秒。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你闲得无聊时,内心有两个小人在打架。
首先,这个社会的绝大部分人,都有创造价值的欲求,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
说通俗点,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渴望自己变得更好——我把这设为小人A。
另一个现实层面的事实是,你现在正闲着,而且越闲越懒,越不想做事。
这时的你,即使不富裕,也还是安慰自己:我之前工作那么累,我就休养个半年怎么了?——我把这设为小人B。
这时,你内心的小人A和小人B,便在不停地发生冲突。
小人A说:你个傻逼,你虚度了那么多时间,什么收获也没有!
小人B反击:你才傻逼,我就休息半年,犒劳自己怎么了!
心理学上把这个冲突过程,称为“内耗”。
也就是弗洛伊德说的,超我和本我的相互攻击。
这是善和恶的斗争。
这是良心和私欲的博弈。
这也是一种持续的,不间断的,自我能量耗损。
于是,你闲个半年,小人A和小人B就持续在你内心打斗个半年。
你说,你这能不累吗?
心理治疗师德里克也讲过个事。
他治疗过一个患有抑郁症的病人。
病人每天早上醒来,都伴有隐隐的自杀念头。
病人神经也特别敏感,下点雨,刮点风,就能令她情绪陷入低沉。
德里克在深入咨询后发现,使她陷入抑郁的病因,居然是自我内耗过强。
病人本是个上进心强的女性。
生育后,因为拗不过丈夫的意见,辞职成了一名悠闲的全职太太。
起先她是欢喜的,可不到一个月,她便开始无聊,焦虑,甚至厌恶自己。
德里克问:“有没有想过重新开始工作?”
她连忙说:“不,不想。”
是的,长久的自我攻击,已经使她透支了内心的能量,无力再迎接现实的挑战。
越闲越矫情,越闲心越累,就是这么来的。
在治疗师德里克的帮助下,她开始尝试做些有意义的事。
帮助残疾人,偶尔接一点兼职······病人在获得了自我价值实现后,神奇的事出现了。
她渐渐的不再过于敏感,不再觉得时间是最大的敌人,不再觉得清晨是糟糕一天的开始。
抑郁症,自然也不攻自破。
知乎上有个问题,叫“在很闲的工作环境下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其中最高赞的回答,是这样的。
网友@艾达说,她之前进过一个超级闲的公司。
闲到上班只有两件事:打卡,吃饭。
看起来非常令人羡慕嫉妒恨对不对?
但她里面每一个同事,都过得相当焦虑和空虚。
每天打完卡就开始刷微博,刷朋友圈,刷知乎,刷TMT网站,刷澎湃头条······然后,吃完午饭,继续刷。
用@艾达的话来说,明知现在是浪费青春,却偏要以“韬光养晦”来安慰自己。
结果是,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超级累。
相反,我们再看那些生活有序的,为既定目标忙碌的人。
TA会为时间飞逝而焦虑,但绝不会为虚度光阴而自责。
TA内心的能量,是一种形而上的流动,而不是一种形而下的耗损。
这种内心的能量,可以狭义的定义为“精力”。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是一个定值。
当你过着散漫、毫无自律的生活时,它就会用于内耗。
写这篇文时,我问南嘉鱼:“看你天天加班到那么晚,应该也很累吧?”
南嘉鱼说:“是的,也累。”
“这和闲出来的累,有什么区别呢?”
此时,已至深夜。
南嘉鱼一边飞速地敲着键盘,一边回应我:“前者使我靠近幸福,后者却把我逼向自毁的深渊。”
热门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