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青春期烦恼,谁懂?
?????? ???——青春期烦恼原因浅析及应对策略
青春期指以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发育为标志的初次有繁殖能力的时期,是由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青春期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青春期为10-20岁。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2年左右。G.Stanley Hall在1904年将这一发展的关键时期命名为“青春期”(Moran, 2000),同时将其称为“压力与风暴”高发期,尽管近30年来心理学界对此提出了异议(青春期并不一定叛逆),但是双方并不否认,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的确面临着难以置信的挣扎与困难。我的临床工作中,青春期来访者们的显著烦恼多种多样:
1.不想上学,觉得前途无望。
2.老师,请告诉我如何提高自信心?
3.为什么我总是多疑,没有安全感?
4.为什么我总是觉得自己和别人格格不入,别人做得好的事情我会搞砸?
5.我平时也很努力,但是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父母对我十分严苛,我该怎么办?
6.我和异性接触时非常紧张,恐慌,甚至不敢看对方的眼睛。
埃里克森认为,人要经历八个阶段的心理社会演变,这种演变成为心理社会发展(Psycho-social development)。这些阶段包括四个童年阶段、一个青春期阶段和三个成年阶段。每一个阶段有此阶段应完成的任务,并且每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一阶段之上,“一个阶段在时间和空间上紧接着另一阶段”(引自Evens,1967,P.294),那么前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否完成势必影响下一个阶段。那么作为一名家庭系统的心理咨询师,当我面对青春期孩子的时候,我知道孩子困难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功能失调的成长背景。心理学家指出影响个体情商,人际关系的自信、安全感的因素之一就是个体的自我形象(Self-Image),而这些通常在婴儿期和儿童期都逐渐形成的。华·毛里斯医生在他卓越的书《成为要人的感受》中,解释了健康自我形象的三个必要成分,归属感、价值感、能力感,我把它们称之为“自尊三要素”,并且我认为青春期烦恼的一大诱因就在于孩子归属感价值感能力感的缺失。本文从这三个方面作出分析和梳理,最后结合个人的咨询经验,做出相应的干预和防范指南,盼望能够给青少年身心健康工作添砖加瓦,同时也希望抛砖引玉,招来同行们的真知灼见。
归属感belonging-family:归属感是指自己知道被人需要、接受、关心、欢迎和疼爱,赏识,顾名思义也就是说个体头脑中的问号“我是否属于这个家庭,班级,学校,圈子”有没有得到确认和回复。我们人类本身是一个关系型的,社交型的,没有人可以生活在真空当中。现在比较流行的概念——存在感,它其实是人内心渴求归属感的一种表征。我们在家庭,学校,班级,专业,或者是朋友圈等等不同种类的圈子当中能否有一种稳定的归属感是非常重要的,毫无疑问如果一个人觉得不被需要,不受欢迎,没有被赏识,Ta一定会另辟蹊径获得这种满足——毒品,网游,网友,援交等等。我有很多青春期的来访者,他们表现的问题不尽相同,有学业挣扎的,有人际交往困难的,有选择困难的,有强迫思维的,有自卑的,但是,我却发现在这些大部分案例的背景中有着出奇一致的现象,父母离婚,或者父亲缺席,或者从小在爷爷奶奶家长大,或者寄宿在亲戚家,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因为从小没有归属感,觉得自己不被接纳,无怪乎他们到了青春期这个身心剧变的时期会出现不同类型的人际交往困难。
价值感value-love:这是一种内在的信念和感觉,是指个体认为我的存在是不是有意义,有价值,我到底有没有得到爱。在我们中国传统的养育环境下,父母给予的爱,大部分都是有条件的,如果你考多少分,我就会给你买什么。如果你把这个事情做好,我就满足你什么要求,这样有条件的苛求,尤其是在多子女家庭里面成长的孩子,要么打造出来安全感很低的”超级英雄”,凡事都非常优秀,争强好胜目中无人,要么就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价值,不值得被爱,在人际关系中也会逆来顺受,比较被动,忍气吞声,很容易遭受虐待或校园霸凌的威胁。价值感的概念源自于我们生命本身所被赋予的价值,是其固有的意义,换句话说,在这个星球上,你是独一无二的,你是无与伦比的,你是与众不同的,你的所有一切都是无可替代的。对于儿童来讲,这种价值感最好的来源是父母。我们都知道健康的依恋关系是在一个被爱且安全的环境中形成的,而不健康的依恋关系毫无疑问会影响我们的一生。青春期的孩子们常常会觉得朋友们总是冷落自己,不被认可,自卑,公众场合紧张焦虑,对个人形象十分担忧,和父母相处困难,这些基本上都与自我价值感不足有关。
能力感competence-power:“我是不是能把某个事情做好,我是不是具备某个方面的技能和才干?”,“我可以做这个工作,我能够应付这个情形,我可以面对生活”。青春期的孩子们越来越多地从别人的反应,评价来认识自己,所以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这些能力有没有被人看到,被人欣赏,被人珍惜,被人肯定。我见过很多孩子非常有能力但是却徘徊在自杀的边缘,觉得他们身上一无是处。还有些偏科的孩子就只看到自己表现不好的方面,说自己“什么都学不好”,有一些同学失恋了就觉得自己“一辈子都完蛋了”。
前面我们分析了有关青年人面对的种种纠结背后的一些核心原因,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可采取以下策略去应对。
1.我们在关系中受到伤害,也必须在关系中得到医治。如果说因为我们早年的发展或成长过程中遭受的一些波折导致我们在自我形象、自尊,自信方面有所欠缺的话,那么我们还可以继续在爱的关系中继续修复,成长,学习和进步。那么哪些关系可以帮助我们重获新生呢?与咨询师之间的咨访关系(网站留言上有许多优秀的咨询师),与好兄弟铁哥们,知音或者闺蜜之间的健康友谊,与良师之间的师生关系,或者与生命当中其他重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有研究表明,一个成年人的积极影响,对于经历创伤的儿童和青春期孩子有着无与伦比的意义和作用,无论TA是父母,叔婶,老师还是其他角色,这一点也是我积极推动青春期教育工作的原因。我的咨询经验里面就遇到过不少这样的情况,有的孩子最终从TA的某位老师,一个至亲的叔叔,或者表兄表姐那里得到健康的支持,以至于Ta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些正面的影响力来面对学业和友谊的挑战。
2.努力学习爱自己。这是一个不容易的功课,因为多少年来我们一直“相信”一个谎言——我是不可爱的。我们需要坦然而真实的做自己,认识到我的方方面面,好的/不好的,优秀的/不足的,并且尝试去接纳和拥抱自己,不需要强迫自己故作坚强,也不需要处心积虑地压抑或否认。我们需要认识到我们的现状是受过往的很多复杂因素所影响或制约的,但是它们并不能决定我们的未来,决定未来的是我们现今的选择。如果我们能够从生理,情绪,思想,社交关系等多种方面来学习健康地爱自己,那么我们的未来同样是无可限量的。我常常认为,起点低,起步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永不起来。比如说,青春期的孩子一定要有健康的饮食,充足的睡眠,有益的运动,正面的朋友。
3.拥抱自己的情绪。在心理学家眼中,情绪没有对错,不分好坏,任何情绪都有其基本的功能,它或是传达内在的某种需要,或是提醒大脑做出适当的防范和保护行为,或是在向你诉说着某个故事。不要逃避自己的内心感受,反而要给它找到一个健康的宣泄出口。写日记,无论是手写还是电子的,都是非常有益的。有研究表明,只有将我们错综复杂的大脑情感系统里面的东西用语言表达出来,有时甚至不是一次而是重复多次,那么医治就会悄然发生了。除了写日记,也可以用音乐,绘画,舞蹈,接触自然,接触婴儿,参与社会公益志愿活动来陶冶自己的情操。
4.学习一些心理学小技巧。学习是进步的阶梯,所谓天助自助者,天道酬勤就是这个意思。你不需要一定要成为心理学家或咨询师,但是了解并掌握一些心理学理论和模型对你的个人生活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比如,人们熟知的认知心理学,积极心理学,ABC理论(见上图),自我对话,腹式呼吸法就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强大的影响力。因为一个人的认知和思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如果在认知层面上有所觉悟,那几乎是打通了任督二脉,在漫长的生命旅程中“行走不疲乏,奔跑不困倦”是指日可待的。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能够在信念,认知,观点上有所调整,而不任由一些自动化思维定式,偏见,陋见主导我们的大脑,那么选择的逻辑后果就会大为改观。现在的信息科技非常发达,很多优质的资源(网易公开课,千聊),甚至是免费的讲座,视频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度过青春期的不二法宝。
关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忧愁和挣扎,我个人当年也深有体会,我非常有幸能够在心理学的浩瀚海洋中寻得一叶扁舟,也盼望这样的总结和指南,能够载你抵达梦想的彼岸。
青春很贵,请别浪费,你很珍贵,青春无悔。
参考书目:
1.《You are special你很特别》,陆可铎
2. 《healing for damaged emotions伤愈》,David A. Seamands
3. 《Adolescent portrait-Identity, relationship,challenge》,Andrew Garrod等人合著
4. 《Journey through Trauma》,Gretchen L. Schmelzer, PhD
作者两折图文咨询优惠券开抢
热门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