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自我价值不能由他人来证实。
你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你认为如此。
如果你依赖他人来证实你的价值,那只是他人的价值。
你可能患有一种社会性的"疾病",一种并非打一针就好的疾病。你很可能沾染上自我轻视的病毒,唯一的治疗方法便是大剂量地服用"自爱药丸"。但是,像社会中许多其他人一样,你可能从小到大一直认为爱自己是不对的。社会告诉我们为他人着想;教会告诉我们爱你的邻人。似乎大家都忘记了"爱自己",然而,如果你想得到现实的幸福,就必须学会爱你自己。
从孩童时代起,别人就告诉你,爱你自己——尽管当时这对你是十分自然的——无异于自私和骄傲。你学会先人后己、多想别人,因为这样才显示出你是个"好"人。你学会自我埋没,并且常常受到"把你的东西分给妹妹"之类的教育,至于这些东西是你的宝贝还是珍爱的玩具,那都是无关紧要的,尽管妈妈或爸爸未必与他人分享他们大人的东西。你甚至会被告诫:你应当"坐在那儿别出声",或者"你应该守规矩"。
儿童们自然认为自己是美丽的和重要的。但等他们到了十几岁,社会教育便在他们的思想中扎了根。人人都持自我否定态度,并随着岁月流逝而越来越甚。毕竟,你不能总是爱你自己——否则,别人会怎么看你!
当然,这些社会信息的微妙暗示本身并不带有恶意,但它们的确束缚了个人意识。从父母、兄弟姐妹、学校、教会和朋友那儿,儿童们学会了这些冠冕堂皇的社会礼节——成年人之间所特有的社会礼节。除非为了取悦于大人,儿童们相互之间从不理会这些礼节。看看这些礼节吧:大人进来时要站起来;离开饭桌前要征得大人同意;容忍别人没完没了地拧脸蛋、拍头顶……其中的信息很明显:大人是重要的,小孩不算什么;别人是重要的,你自己是微不足道的。这样,首先产生的后果是"不要相信你自己的判断",而后便是随"礼貌"而来的许许多多的后果。这些所谓"礼貌"名下的清规戒律是你根据别人的评价来确定自我意识、降低自我价值的根源之一。毫不奇怪,这些自我怀疑和自我摒弃的定义会一直延续到你成年之后,你可能会感到难于爱别人。不难理解,能否给他人以爱直接取决于你爱自己的程度如何。
爱的初步定义
不同的人对于爱有不同的定义。现在来看看下面这个定义是否合适:爱,就是能够并愿意让你所关心的人根据他们自己的意愿处世做人,而不强求他们满足你的意愿。从定义上讲,这或许说得过去,但实际上几乎没有人能接受这一定义。那么,你如何能够让别人根据其意愿处世做人而不强求他们满足你的意愿呢?答案非常简单——爱你自己,意识到你是重要、美丽而有价值的。一旦你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便不必依赖别人提高你的价值,也不会强求别人的言行符合你的旨意。如果你有安全感,你便既不希望,也不需要别人同你完全一样。首先,你是独一无二的。再者,强求别人与你一样将使他们失去自己的独特性,而你之所以爱他们正是因为他们有着独特,与众不同之处。这就对了。你首先学会了爱自己,很快便可以爱别人,并通过帮助自己、关心自己来帮助别人、关心别人。这样,你对他人的帮助中没有虚伪的成分。你帮助别人,不是为了博得感谢或获取奖赏,而是因为你从帮助别人或爱别人之中能够享受到真正的快乐。
然而,倘若"你"是一个毫无价值、不为自己所爱的"你",那么帮助别人则是不可能的。如果你自己毫无价值,你又怎么能去爱别人呢?即便去爱,你的爱又有什么价值呢?而且如果你不能给他人以爱,你也就不可能得到他人之爱。的确,如果将爱给予一个毫无价值的人,这种爱又有什么价值呢?爱——无论是给予他人还是得之于他——首先要从完全自爱开始。
就拿诺亚来说吧。这个中年人声称非常爱他的妻子和孩子。为表示这种爱,他给她们买贵重的礼物,带他们度假,住豪华舒适的旅馆,而且每当出差在外,他总忘不了在信里签上"亲爱的"。尽管如此,诺亚怎么也不能鼓起勇气对她们说"我爱你们"。他也非常爱他的父母,可对他们也同样不能表露自己的感情。诺亚想说:"我爱你们,"这句话在他的脑海里反复萦绕,每当要说时,却连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诺亚是这样想的:"我爱你们"这句话意味着他的表白。他这样说,别人也必须这样回答:"我也爱你,诺亚。"只要他做出爱的表白,别人必须相应的确认他的自我价值。对诺亚来说,做出这一表白要冒很大风险,因为他或许得不到别人相应的回答,这样一来,他的全部价值也就成问题了。如果与此相反,诺亚从"我是值得爱的"这一前提出发,那么他在说"我爱你们"时便不会有任何困难。如果他在表白之后,并没有得到他所期待的回答,他将认为这毫不影响他的自我价值,因为他的自我价值从一开始便是完好无缺的。至于他的妻子、孩子或他所爱的其他人是否反过来爱他,那是他们的问题。他或许需要对方的爱,但这对他的自我价值并不是至关重要的。
你可根据自爱的能力来审视你所有的自我感觉。不要忘记,自我嫌恶无论如何不是一种比自爱更为健康的情绪。即便你不喜欢自己的某些行为,也不要嫌恶自己,嫌恶自己只会使你陷入惰性并受到损害。不要嫌恶自己,应当发展积极的情感——从错误中汲取教训、下决心不再重犯,但无论如何不要将错误与你的自我价值等同起来。
这便是自爱和他爱的实质所在。千万不要将你的自我价值与你的行为或别人对你的行为这两者混同起来,这同样是不容易的。社会的信息是不可抗拒的:大人们常常说,"你是个坏孩子,"而不是说,"你的行为不好,"妈妈说,"你要是那样做,妈妈就不喜欢你,"而不说"妈妈不喜欢你那样做事。"你从这些信息中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妈妈不喜欢我,这下我可完了,"而不是"妈妈不喜欢我,这是她的决定,尽管我不喜欢她的决定,但我仍是有价值的。"有位先生曾总结了根据别人的评论确定自我价值以及将别人的看法与自我价值相等同的思维过程:
妈妈喜欢我,
我感到愉快;
我之所以愉快是因为她喜欢我。
妈妈不喜欢我,
我感到不愉快;
我之所以不愉快是因为她不喜欢我。
我是坏孩子,因为我不愉快,
我不愉快,因为我是坏孩子。
我是坏孩子,因为妈妈不喜欢我,
妈妈不喜欢我,因为我是坏孩子。
孩童时代的思维习惯并不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消失。你可能仍在根据别人对你的看法来确定自我形象。尽管你最初是根据成年人的看法来确定自我形象,但你不应带着他们的看法过一辈子。不错,冲破旧框框的束缚、擦拭尚未痊愈的伤痕不那么容易,如果和墨守成规的后果比较,倒还是后者更难对付。通过精神训练,你可以做出某些使你惊奇的自爱选择。
善于爱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呢?他们的行为是不是自我毁灭性的?否。他们是否妄自菲薄、自惭形秽?否。要学会善于给予爱和得到爱,首先就要从自己做起,爱你自己,下决心消除你所习惯的自我轻视行为。
转向自我接受
首先,你必须摒弃这一观点:你只有一个或积极或消极的自我形象,实际上,你具有许多自我形象,它们经常在变化。如果要你回答:"你喜欢自己吗?"你可能倾向于将所有消极的自我形象汇集起来,说"不"。可是,如果你能具体分析自我嫌恶的表现与实质,你就可以明确努力的方向。
你对自己的身体、智力、社会性和情感有着各种感受;对自己在音乐、体育、艺术、技工、写作等方面的能力有着自己的看法。这样,你所参加的活动有多少,你的自我形象也就有多少,它们始终贯穿于这些活动之中,不管你是接受自己还是否定自己。你的自我价值——这个无时不在的伴侣,你的幸福和自制力的顾问——绝不应与你的自我估价联系起来。你是存在的,你是一个人。有这两点就足够了。你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不需要向任何人做出解释。你的价值与你的行为和感觉没有任何关系。你可能不喜欢你的某一特定行为,但这并不影响你的自我价值。你可选择并永远保持这一价值,而后便可着手解决自我形象方面的问题。
喜欢你的身体
这一切都以你的身体开始。你喜欢自己的身体吗?如果不喜欢,就请具体分析自己身体的每一部位和每一器官,并列出你所不喜欢的每一项。从头开始:你的头发、前额、眼睛、眼睑、面颊。你喜欢你的嘴、鼻子、牙齿和脖子吗?喜欢你的手臂、手指、乳房和肚子吗?列出个单子,也包括内部器官:你的肾、脾、动脉和股骨。再看看你身体上不大为人注意的部位:你的脑沟、耳蜗、耳郭、肾上腺和小舌。总之,你可列出一个很长的单子,以彻底审视自己的身体。你或许并没有一个漂亮的身体,但它就是你的身体,不喜欢它就意味着你没有把自己作为一个人来接受。
也许你的确有一些自己所不喜欢的身体特征。如果这些特征可以改变,下决心去改变它们。如果你的肚子太大或发色不合适,你可将其视为过去做出的选择,现在再做出新的选择加以改变。至于你所不喜欢而且又无法改变的那些特征(如腿太长、眼睛太小、乳房太小或太大等),你可以用一种新的眼光来看待。任何事物都没有过好或过坏之说,腿长绝不比有头发或没头发更好或更坏。你或许在沿用当今社会对美的定义。不要让他人来决定你喜欢什么,你应该努力去喜欢自己的整个身体并使它既具有价值、又富有美感,从而摒弃他人对你的比较和评论。你可决定什么是可爱的,并与过去不接受自己的那种心理告别。
你是一个人。人总是具有一定气味,发出某种声音并长出一些毛发。但是社会和美容业却发出某些关于人体状况的信息。这些信息告诉我们,要为人的这些生理特征感到羞耻;学会粉饰打扮——特别是要用某公司的产品来装扮自己;不要接受你自己,要掩饰你的真正自我,等等。
你如果看电视,不到一小时就会收到这种信息。每天看到的广告使你讨厌你的嘴、腋窝、脚、皮肤甚至生殖器所发出的气味。广告说:"改用我们的产品,恢复真正、自然的感觉。"——好像你现在的身体状况并不是自然的,而非要浑身带着化妆品的馨香才能使你更加喜欢自己似的!于是乎,你在所有散发气味的部位洒上好闻的化妆液,因为你不接受自己,不接受同其他人一样具有的身体的一部分。
我认识一个32岁的中年男子,叫弗兰克。他养成了嫌恶其所有身体机能的习惯,认为它们令人恶心得不行。弗兰克拼命地爱干净,以至于每当他出汗时便感到极不自然,并期望他的妻子和孩子同他一样绝对爱干净。每当他修整草坪或打完网球之后,都要赶快跑去洗个淋浴,冲掉身上所有讨厌的气味。此外,除非他和妻子事先和事后都洗澡,他甚至不能性交。他既不能容忍自己身上的正常气味,也不能忍受其他人接受这种气味。弗兰克给卫生间喷洒芳香液,擦用各种各样的化妆品以保持自己的香气。当他同正常人一样发出自然气味时,就生怕别人会讨厌他。他就这样养成了嫌恶自己身体自然机能和气味的习惯。他的态度也反映出他的自我嫌恶感,每当他的身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他就感到窘迫不安和充满歉意。然而,作为一个自然的人,他一定会散发许多自然气味,致力于自爱和自我接受的人绝不会嫌恶其自然自我。实际上,如果弗兰克对自己完全诚实,消除了自我嫌恶感的话,他很可能会承认他喜欢自己的身体,喜欢他的身体所发出的美好气味,尽管他并不希望别人闻到这些气味,但他至少可以接受这些气味,并对自己说,他事实上喜欢这些气味,而且同别人在一起时并不因此而感到窘迫不安。
自我接受意味着接受你的整个身体,并消除上述强加于你的各种信息,以保持其自然状况,或至少容忍这种状况,这并不是说你要到处夸耀自己,而是说你可以学会喜欢自己。
许多妇女都接受社会的各种精神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打扮、美化她们的身体。这些信息是:剃去你的腿毛和腋毛;在身上洒上香水,以除去气味;清洗你的口腔;描眉毛、抹口红、涂脸膏;衬垫你的乳罩;给你的生殖器喷洒香液;修剪你的指甲……这些信息的含意是,你的身体总有些地方不那么讨人喜欢,只有通过矫揉造作的打扮才能使之富有吸引力。事情的可悲之处正在于此:虚伪的表面掩饰了迄今为止基本保持的本来的你。这些信息在鼓励你嫌恶那个美丽的你。广告商为了赚钱而鼓励人们购买化妆品,这还情有可原;但你自己愿意去买化妆品,这倒令人费解了,因为你实际上是决定摒弃真正的你。你可以不再掩饰那个美丽而自然的你。这样,如果你又决定使用化妆品,那并不是因为你不欣赏自己要遮掩的某一点,而是出于新奇感或自我满足的需要。当然,在这方面对自己采取诚实态度是不容易的,而且你也不能一下子就学会区分你的喜好与广告商认为你应有的喜好二者之间的差别。
选择更为积极的自我形象
就自我形象而言,你可以做出同样的抉择。譬如在智力方面,你可以按照自己制定的标准来表明你是聪明的。事实上,你越使自己愉快,你也就越聪明。如果你在代数、拼写或写作等方面比较差,这只不过是你到目前为止选择的自然结果。倘若你能在这些学科上多花些时间,你肯定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水平。你如果认为自己不太聪明,请记住第一章关于智力的有关论述。你之所以低估自己是因为你在沿用人们对智力的通常概念,并根据学习成绩单的标准把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
你或许会惊奇地得知,你可以通过选择使自己要多聪明就有多聪明。其实,一个人能力的大小完全取决于时间的长短,而决没有什么天生的能力。美国学生成绩测验的平均分数可在一定程度上证明这一看法。这些分数表明,某一年级(如四年级)优等生所取得的高分数,后一年级(如五年级)大多数学生也都可以取得。其他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大多数学生最后都掌握了所学科目,但一些学生要比另外一些学生掌握得更快。然而,人们往往将"学习差"、"智力迟钝"等帽子扣在掌握某一科目较为缓慢的学生头上。约翰·卡罗尔在其题为《学校学习的模式》一文中谈到这一问题,他写到:
"智能就是一个人掌握知识或技能所需的必要时间。这一定义的含义是,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所有学生都可以掌握所学科目。"
是的,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努力,你可以掌握任何学科或技能——如果你选择这样做。但由于各种充分的理由,你不必做出这一选择——为什么非要把精力耗在解决某些深奥晦涩的问题或学些你并不感兴趣的东西呢?精神愉快、真正生活和人类之爱这些目标是更为重要的。问题在于,智力并不是通过遗传或赐予而得到的。你想要自己有多聪明,你就会有多聪明。不喜欢自己所做的这一选择,便是自我轻蔑,只会在你生活中导致不良后果。
上面的道理适用于你头脑中关于自己的所有形象。你的选择决定你的社会性活动能力。如果你不喜欢你的某一社会性行为,你可以致力于改变这一行为,但绝不应将它与你的自我价值混同起来。同样道理,你在艺术、技能、体育、音乐等方面的能力主要是你所做的选择之结果,也不应将它与你的自我价值混同起来。(有关自我描述及其原因的全面论述,见第四章)在此方面,前一章根据同样道理详细论述了由于你的选择而产生的情感生活。现在,你可以试试根据你认为合适的标准来接受自己。改正那些不合适的标准是一件很有趣的工作,而且你也没有理由仅仅因为存在不足就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自我嫌恶有着多种形式,你也可能陷入某种自我贬低行为之中。下面列举了一些经常出现的典型自我否定行为:
⊙回绝别人对你的赞扬("噢,这没什么……""这并不是我聪明,只是运气好……");
⊙为你的漂亮仪表做出解释("是理发师的手艺好,他能把丑八怪打扮成仙女……""真的,主要是这衣服好……""绿色挺配我……");
⊙当你理应得到赞扬时,却总归功于别人("多亏了麦克,没有他,我真要一事无成的……""这工作都是玛丽做的,我只不过在旁边指点了一下……");
⊙在说话时提及别人("我丈夫说……""我妈妈觉得……""乔治常告诉我……");
⊙希望别人证实你的看法("对不对,亲爱的?……""我就是这么说的,对吧,玛莎?……","去问问我丈夫吧,他会告诉你的……");
⊙在饭馆里,不去点你想吃的那个菜,并不是因为你吃不起(尽管你也许以此做理由),而是因为你觉得自己不配吃那个菜;
⊙性生活时,没有快感;
⊙不给你自己买些东西,因为你总想到应给别人买些东西,尽管并不需要这样做;或不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因为你觉得自己不配;
⊙不去购买你所喜欢的花、酒一类奢侈品,因为你觉得这是种浪费;
⊙在一个挤满了人的房间里,有人叫了声"哎,傻瓜!"你马上应声回头;
⊙自己(而且也允许别人)对自己以贬义的绰号相称,如笨蛋、呆子、甜点心、宝贝(大人的绰号)、怪脸、矮子、胖子或秃子等等;
⊙一位朋友或情人送给你一件珠宝礼物。你则在想,"……他家里一定还有满满一抽屉的珠宝可以送给别的女孩子;"
⊙别人对你说,你今天气色挺好。你却在想,"他要么瞎了眼,要么就是想让我感到舒心;"
⊙有人请你去吃饭或看戏。你却想,"一开始是这样,可当他发现我是什么样的人时,他还会这样请我吗;"
⊙一位女友同意和你约会,可你却觉得她是为了不伤你的心才同意的。
我曾接待过一位年轻妇女,她叫雪莉,长得非常漂亮,肯定有许多男性在追求她。但她坚持认为,她和曾接触的所有男友都不欢而散,而且尽管她非常想结婚,却没碰到过一次机会。通过询诊,我发现雪莉是在无意识地破坏每次接触的机会。如果一个小伙子告诉她,他喜欢她或爱她,她在心里反而会想"他知道我想听这句话才这样说的"。雪莉总是在说一些否定自我价值的话。由于她缺乏自爱,所以她也拒绝别人努力给她的爱。她根本不相信有谁会以为她长得好看。为什么呢?因为她首先就不相信她是值得爱的。这种周而复始的自我摒弃思维方法使得她更加以为自己是没有价值的。
上面所列的各种现象或许有不少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在微小之处反映了自我摒弃的思维方法。如果你待自己刻薄或不让自己讲究一点享受——比如在饭馆吃饭时不去要一客羔羊排,而来一个汉堡包凑合,那是因为你认为自己不配享受。也许,别人一直在教育你:根据一般的礼仪习俗,你不应接受赞扬;而且你其实并不漂亮,等等。你学到这些东西,等于让自我否定行为成为你的第二天性。在日常的言谈举止中,存在着大量的自我否定行为。每当你做出某种自我否定行为时,你便进一步加深了别人已经给你带来的忧虑,并减少了生活中爱的机会——无论是自爱还是对他人的爱。现在,要相信你是有价值的,不应总是贬低自己。
自爱与自负
你可能会认为,上面所论述的自爱行为是一种近似于极端利己主义的令人反感的行为。这实在是一种极大的误解。自爱与那种到处夸耀自己多么了不起的行为毫无共同之处。后一种行为不是自爱,而是企图靠自吹自擂来赢得他人的注意和赞许。它与自我轻蔑行为一样都是病态行为。自负行为的目的在于赢得他人赞许,采取这些做法的人是根据别人对他的看法来评价自己。如若不然,他便没有必要靠自吹自擂来说服别人。自爱则意味着你爱你自己,它并不要求别人爱你,因而也没有必要说服别人。只要你接受自己便足够了,自爱与别人对你的看法如何毫不相干。
不加抱怨地接受自己
自爱,就是根据你的意愿将自己作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而予以接受;接受,则意味着毫无抱怨。思维健全的人从不抱怨,尤其不会抱怨石头太硬、天太阴、冰太凉等等。接受意味着不加抱怨,精神愉快则意味着不抱怨那些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缺乏自我依靠的人常常从抱怨、牢骚中求得慰藉。向别人诉说你不喜欢自己的地方,只能使你继续对自己不满,因为别人对此几乎总是无能为力的,至多只能加以否认,可你又不会相信他们的话。向别人抱怨是无济于事的,同样,让别人无休止地倾诉其自我怜悯和痛苦也无助于任何人。要结束这一无益而讨厌的行为,只消问一个简单的问题:"你为什么要给我讲这些?"或者"我能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吗?"你要是向自己提出这些问题,就会认识到,你的抱怨是非常荒唐可笑的,是在浪费时间,而你本可以用这些时间来进行自发活动,比如默声自我赞扬,或帮助别人实现其愿望。
世界上最令人难以接受的抱怨无外乎两种:一是告诉别人你很累,二是告诉别人你觉得身体不大舒服。如果你觉得累,你可以选择其他方式来解除疲劳,但向一个普通人——且不说心爱的人——抱怨则无异于损害他人,而且这也不会使你感到好受一些。同样的逻辑推理也适用于"身体不舒服"的抱怨。
请注意,这里所指的并不是这样一种情况:当别人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帮助你时,你向他们倾诉自己的不快。我们所不赞成的,是你在别人除忍受抱怨外无能为力时发牢骚。你如果真正致力于自爱,那么当你遇到痛苦或不快时,你就会自己想办法从中解脱,而不是依赖别人来分担你的烦恼。
抱怨自己是一种无益的行为,这样做会妨碍你真正地生活、促使你产生自我怜悯并阻碍你努力给他人以爱并接受他人之爱。此外,这种行为还使你难于改进你与他人的感情关系,不利于你扩大社会交往。尽管抱怨行为会使你得到别人的注意,但这种注意将明显地给你的幸福罩上一层阴影。
如果要不加抱怨地接受自己,就必须懂得,自爱和抱怨两种行为是互相排斥的。如果你真爱自己,那你就毫无理由向那些无力帮助你的人发出抱怨。如果你在自己(或别人的)身上发现你所不喜欢的东西,你可以积极地采取必要措施来改正,而不应抱怨。
下回当你参加七八人以上的社交晚会时,可以试试下面这个做法。留心记下人们在谈话中有多少时间是在抱怨——抱怨自己、抱怨他人、抱怨时事、抱怨物价、抱怨天气等等。晚会结束之后再问问你自己,"今晚这么多牢骚话中有哪些解决了实际问题呢?""谁又真正注意到今晚我们所抱怨的这些事情呢?"这样,下一次你再要抱怨时,可以想一想那个充满无济于事的抱怨的社交晚会。
不爱自己的"好处"
为什么有人会不爱自己?这有什么好处?然而,这种行为的确有些"好处"——尽管是不健康的,你可就此进行审视。这是学会真正做人的核心所在——弄清楚为什么你会做出自我挫败行为。所有行为都有其原因,而在消除任何自我挫败行为的道路上,到处都有误解你自己的动机的坎坷之处。一旦你认识到你自我怨恨行为的原因及其支持系统,你便可着手纠正这种行为。反之,如果没有理解自我,那么这种自我怨恨行为将会继续反复出现。
你为什么非要选择自我摒弃行为——哪怕是非常微不足道的行为呢?很可能因为接受别人的看法比自己进行思考要容易得多。但除此以外,还有其他"好处"。如果你不爱自己并认为别人比你更为重要,你就可以:
⊙总有现成的借口为自己在生活中得不到爱而辩解,也就是说,你认为自己根本就不值得别人爱。当然,这个借口是一种病态的好处;
⊙避免与别人建立爱的关系,从而避免任何风险,也免除了遭到拒绝或驳斥的任何可能性;
⊙认为还是保持现状来得容易。只要你没有价值,那就根本没有必要努力发展或使自己更加充实和愉快,其"好处"便是不求进取;
⊙从别人那儿得到许多怜悯、注意甚至赞许,巧妙地取代了建立爱的关系所涉及的各种风险。这样,得到怜悯和注意便成为自我挫败性的"好处";
⊙总有许多替罪羊来为你的痛苦承担责任。你总可以责备其他的人或事,从而不必努力使自己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总是意志消沉,不做任何事情改变自己的处境,把自我怜悯作为一种安全的解脱方法;
⊙退回到童年时代,承用幼时养成的思维方法,拼命取悦于那些你尊为优者长者的"大人"。倒退总比冒险要稳得多;
⊙认为他人比自己更为重要,从而加强依赖他人的行为,其好处是有人可以依赖,即便这种行为使你受害;
⊙不能主宰自己的生活,不能根据自己的选择去生活,其原因就是你认为自己不配享受你所渴望的幸福。
这些"好处",便是你自我轻蔑支撑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你之所以固守旧习的原因。不错,贬低自己总比提高自己来得容易和保险:但不应忘记,生命的唯一标志是生长发展,所以如果拒绝发展成为一个自爱的人,则无异于选择死亡。在对自己的行为有了这些深刻认识之后,你便可以着手为鼓励发展自爱而进行一些精神练习和心理练习。
为什么有人会不爱自己?这有什么好处?然而,这种行为的确有些"好处"——尽管是不健康的,你可就此进行审视。这是学会真正做人的核心所在——弄清楚为什么你会做出自我挫败行为。所有行为都有其原因,而在消除任何自我挫败行为的道路上,到处都有误解你自己的动机的坎坷之处。一旦你认识到你自我怨恨行为的原因及其支持系统,你便可着手纠正这种行为。反之,如果没有理解自我,那么这种自我怨恨行为将会继续反复出现。
你为什么非要选择自我摒弃行为——哪怕是非常微不足道的行为呢?很可能因为接受别人的看法比自己进行思考要容易得多。但除此以外,还有其他"好处"。如果你不爱自己并认为别人比你更为重要,你就可以:
⊙总有现成的借口为自己在生活中得不到爱而辩解,也就是说,你认为自己根本就不值得别人爱。当然,这个借口是一种病态的好处;
⊙避免与别人建立爱的关系,从而避免任何风险,也免除了遭到拒绝或驳斥的任何可能性;
⊙认为还是保持现状来得容易。只要你没有价值,那就根本没有必要努力发展或使自己更加充实和愉快,其"好处"便是不求进取;
⊙从别人那儿得到许多怜悯、注意甚至赞许,巧妙地取代了建立爱的关系所涉及的各种风险。这样,得到怜悯和注意便成为自我挫败性的"好处";
⊙总有许多替罪羊来为你的痛苦承担责任。你总可以责备其他的人或事,从而不必努力使自己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总是意志消沉,不做任何事情改变自己的处境,把自我怜悯作为一种安全的解脱方法;
⊙退回到童年时代,承用幼时养成的思维方法,拼命取悦于那些你尊为优者长者的"大人"。倒退总比冒险要稳得多;
⊙认为他人比自己更为重要,从而加强依赖他人的行为,其好处是有人可以依赖,即便这种行为使你受害;
⊙不能主宰自己的生活,不能根据自己的选择去生活,其原因就是你认为自己不配享受你所渴望的幸福。
这些"好处",便是你自我轻蔑支撑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你之所以固守旧习的原因。不错,贬低自己总比提高自己来得容易和保险:但不应忘记,生命的唯一标志是生长发展,所以如果拒绝发展成为一个自爱的人,则无异于选择死亡。在对自己的行为有了这些深刻认识之后,你便可以着手为鼓励发展自爱而进行一些精神练习和心理练习。
一些简易的自爱练习
自爱练习首先始于你的思想,你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思维。这就要求你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及时有意识地发现自己的自我轻蔑行为。如果你能当场"捕获"这种行为,你便可以审视这种行为背后的思想过程。
譬如,你发现自己刚说了句自我贬低的话,如"我真没什么了不起,这回考试得优秀,我想只不过因为运气好"。这时,你头脑中应马上敲起警钟:"我又说这种话了,又做出这种自我嫌恶行为了。但我现在已经意识到了,下回我不再讲这种话了。"你的战略方针是纠正自己的话,对自己大声说:"刚才我说我运气好,可这和运气根本没有什么关系。我考试得优秀是因为我应该得优秀。"这便是向自爱迈出的一小步,这一小步便是你意识到刚才的自我贬低行为,并决定纠正它。以前,你曾有自我贬低的习惯,现在,你意识到需要纠正它,并决定努力纠正它。这就像学开车时换挡变速一样,到最后你将会养成一种新的习惯,而不必时刻考虑着自己的动作。你很快就会自然而然地习惯于各种自我爱慕行为。
一旦你有了正确的思想认识,令人振奋的自爱活动便出现在地平线上。下面列举了若干此类自爱行为,自我价值的建立能启发出你的自尊感,因而你还可以进行其他新的行为练习:
——以爱或接受的态度来对待别人的善意表示。当别人做出善意表示时,不要马上表示怀疑,而应接受这些表示,同时说声"谢谢"或"你那样认为,我很高兴";
——如果你觉得自己确实在爱着某一个人,就去当面大声告诉她(他)"我爱你"。在你等待对方的反应时,你可以为自己敢于冒此风险而感到欣慰;
——在饭馆里,不管其价钱如何,要一份你十分喜欢的菜。让自己享享口福,因为你有资格吃这道好菜。在所有商店包括在杂货店选购你喜欢的东西,让自己享用所喜欢的商品,因为你配得上这种享受。同时,杜绝这方面的自我克制行为,除非这种行为是绝对必要的,但这种情况极为少见;
——在一天的劳累之后,睡一小会儿,在一顿饱饭之后,到公园去散散步,而不管你有多少事情要做,这样可以调节情绪使你精神振奋如新;
——加入一个组织,或报名参加一项自己喜欢的活动。也许你是个家庭主妇,以前因为家务事太多而无法抽出时间这样做。如果你决定爱自己,并想从各个方面去体验自己所向往的生活,那么你照顾的那些人自己将学会自我依靠,而且你也不会因此对他们产生怨恨。这样,你为这些人服务是出于选择,而不是义务;
——认清嫉妒是一种自我贬低的弊病,从而予以摒除。如果你把自己同其他人加以比较,并因此认为自己得到的爱比他人要少,那么你就是将他人看得比你还重要,你是在通过别人来衡量自己的价值。记住:(1)别人总可以选择其他人,这一选择与你无关;(2)你是否会被另一重要人物所选中并不能证实你的自我价值。否则,你肯定要无休止地怀疑自己,因为你不可能知道某个人在某时某刻会怎样看你。如果他/她选择了另一个人,这个选择仅与另一个人有关,而与你无关。只要练习自爱,就可以扭转你曾为之嫉妒的任何情况。你将如此相信自己,以至于无须通过他人的爱或赞许来提高自己的价值;
——你的自爱活动也可以包括用新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身体,如选择富有营养的美味食品,减肥(身体过胖既会导致健康上的问题,也会引起心理上的自我嫌恶)、经常散步或骑车郊游、进行大量的健身活动、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因为这使你感到舒畅)……总而言之,应该使你的身体保持健美,但关键在于你自己是否希望健美。因为你是重要的,你要这样对待你的身体。你要是整天闷在屋子里或整天做着单调无味的常规性事务工作,那就是和自己过不去。而在进行自爱练习之后,如果你自己愿意闷在屋里,那便是你所做出的另一选择,这倒不是和自己过不去;
——在性的方面,你也可以通过练习,增强自爱。你可以裸体地站在镜子前,告诉自己你是多么漂亮。你还可以抚摸你的身体,从肉体方面探索自己,使自己得到极大的享受。在性生活方面,你也可以选择得到性满足,而不应认为你爱人的享受比你的享受更为重要。只有选择自己的满足,才能给他人以快乐。如果你没有得到快乐,那么你的爱人也通常会感到失望。此外,当你为自己选择快乐时,别人也可更好为他们自己选择快乐。你可以放慢性的整个过程,用言语和动作来告诉你的爱人你喜欢什么。你可以为自己选择享受人的最大生理满足——性交快感,因为你相信自己应得到这种享受,而后沉醉于证实这一看法的极度兴奋之中。为什么?因为凭你的价值应该得到这种享受:
——你将不再把你在任何方面的成败与你的自我价值等同起来。你可能会失去工作,或在某一活动中失败,你可能不喜欢你干这事或那事的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毫无价值。你自己必须懂得,不论你迄今为止成就如何,你都有着一定的价值。不懂得这一点,你就会把自己与你所参与的活动之成败混同起来。无论是根据外部成就确定你的自我价值,还是将其与别人对你的看法联系起来,都是荒谬的。一旦认识到这一点,你就能从事各种有益活动,而其结果——尽管你或许会感兴趣——则绝不说明你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如何。
这些行为(以及许多相似的行为)便是那些自爱的人的所作所为。这些行为可能与你在"长小"(而不是长大)过程中所学得的那些道理是背道而驰的。其实,你在生活中,曾一度是个小自爱者——当你还是咿呀学语的幼儿时,就已经本能地知道自己是重要的。
现在,让我们回头看看本书序言中的有关问题:
⊙你能不加抱怨地接受自己吗?
⊙你能始终如一地爱自己吗?
⊙你能给予他人以爱并得到他人之爱吗?
这些,便是你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你现在就可订出你的目标,去爱世界上最美丽、最有活力、最富有价值的人——你自己。
热门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