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你是否也有过这些疑问?
●为什么与他人交往时,我总是害怕向他人提要求,逞强自己也不愿意麻烦他人?
●为什么感觉别人都不喜欢我,很难与他人建立关系?
●为什么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时感觉不同,为什么人们会有欺软怕硬的行为?
以上问题都能用同一个叫做【投射性认同】的心理学概念来解释,【投射性认同】最早由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学家梅拉妮·克莱因提出,可以说当我们懂得且掌握了【投射性认同】的运行机制,就能够处理好大部分人际关系。那么什么是投射性认同呢,它是如何在人际关系中运作的?又有什么办法来应对呢?下面来一 一解答。
01.什么是投射性认同?
投射性认同是一种诱导他人以一种限定的方式来作出反应行为模式。它源于一个人的内部关系模式(即当事人早年与重要抚养人之间的互动模式,这种模式的内化成为自体的一部分),并将之置于现实的人际关系的领域中。
先来看这样一个故事:
小王是一个在抚养者喜欢用言语打击他的环境下长大的人,他的家人总是说他很差劲很讨厌,不会有人喜欢他。小王学生时代成绩很差,经常恶作剧同学,同学们都孤立他。
成年后在工作上也频频出错,喜欢与人抬杠,同事们嫌弃他办事效率低下脾气还不好,于是他从小到大收获的都是同一种厌恶的目光,那些人对他的评价就与早年时抚养者对他的评价如出一辙。
可以看出小王深陷人际关系的困扰中,他在与人互动时,总是扮演着一个不讨人喜欢的角色。
小王的家人在早年与他互动时,就不停的用"你很差劲,不会有人喜欢你"这样的话语来暗示和定义小王,当他在潜移默化中认同了这些评价后,就会渐渐形成一种自我暗示和一种自我限制,并将这种与家人互动的特定模式内化到自己的认知中,且延伸到与所有人的互动中。
成年后他的潜意识通过他的行为向与他所接触到的人都传达着同一种讯息,即:我很差劲,令人厌恶。来诱导着别人都以不接纳他,远离他的方式回应着他。同时他人的反映正如小王所预期的那样,再一次次强化着【不会有人喜欢我】的信念,从而陷入到一个恶性循环中,所以这样相似的情景持续的在他的生活中上演。
02.投射性认同是如何运作的?
投射的发生是把个人内心不认同的,不接纳的部分向外抛给另外一个人,以此转移自己内在的不好的感觉,来保护自己不被这些压力摧毁。
精神分析师奥格登表示:投射性认同若没有投射者与承接投射的对象的互动,投射性认同的过程就无法完成。所以一个完整的投射性认同的过程需要两个角色的配合,即投射者和承受者。并且投射性认同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投射者传达出讯息。例如:小王将【差劲/讨厌】的讯息通过恶作剧和抬杠的行为呈现给他人。
第二阶段:承受者接受到讯息。例如:小王的同学、同事感受到小王的行为令人不适。
第三阶段:承受者认同投射者的诱导并做出特定的行为反映。例如::小王的同学、同事开始讨厌/远离他。
03. 如何运用投射性认同处理人际关系?
既然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会因为投射性认同而造成不同的局面,那是否可以利用这个规律做出改变,突破一些困局或是维护关系发展呢?答案是肯定的。
觉察自己在人际关系中是否对他人进行了投射,或者接受了他人的投射,识别它们,做出相应调整,可以从投射者和被投射者的两个角度来选择不同应对方式。
如果在一段关系中是作为投射者的角色,就需要去内省,你投射出去的部分会令对方以什么样的限定方式回应你?他人的回应是你的诱导的结果,这样的诱导实际上带着些许操控的意味。
比如,你感觉你总是需要费力讨好才能维持一段关系,那么很有可能你投射给他人的讯息便是【我很不自信,尽管索取】,这时候若能有所觉察,及时做出改变,去通过提升自己的能力弥补内心自我价值感的缺失,当你体验到了你也很不错的时候,也就容易对他人投射出【我值得,我很棒】的信息,他人也就会换个态度来对待你,赢得更多的尊重后,就不会只使用讨好来维持关系了。
但如果在关系中作为一个被投射者,那就需要去识别对方投射过来的讯息是希望你做出怎样的反映,你能够通过认同或者不认同来决定接下来事情发展的走向。
比如,有些抚养者喜欢贬损打压自己的孩子,很有可能是因为在抚养者周遭的大部分关系中,别人于他而言都是高高在上的,为了补偿自卑心理带来的挫败感,把低自尊投射给孩子,让孩子看起来很差劲,还能承接他们的自卑感,这样自己是好的,坏的就是孩子,从而取得心理平衡和优越感。
那么在学习了心理学的知识之后,从这个孩子能够识别自己是一个被投射者开始,就可以选择不再接受、认同抚养者的投射,同时也能够开始理解抚养者进行投射的原因,并给予与以往不同的治愈性的回应。
在人际关系中,并不是只有单向的投射和被投射,更多时候我们是处于既是一个投射者也是一个被投射者的叠加状态。我们创造出各种关系,同时也被各种关系塑造着,只有了解了自己内心的真实状态,我们才更容易拥有轻松且高质量的人际关系。
热门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