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我先声明,这些观点不是我发明的,是在最近的关于爱情的集中阅读中收集整理的一些资料,以及在阅读中激发自己的思考汇集而成。
包含《自私的基因》《爱的起源》《哲学家与爱》《亲密关系》等,影响最大的是这本《哲学家与爱》,书里集中描述了几位哲学先贤们的爱情历史,本以为这些理性的头脑会带给他们优于常人的美好爱情,然而事实并不如此,但也谈不上更糟,一堆破碎的镜子并不比另一堆破碎的镜子优雅到哪里去。
这里不拘泥于某两个人的爱情,也不限制在个体上的你我。
有幸之人可以凭借偶然幸运加上必然聪慧获得长久的爱情,而这种概率少之又少。
绝大部分普普通通的我们,都在经历造物主玩弄我们的爱情把戏,开始因为激情的性爱,中间因为想要独占的嫉妒,最后带着怨恨分离,然后再次循环。我们自诩为了享受爱情甜蜜,可以为之付出一切。
可我们知道,我们所说的“一切”,并不包含那些本不该发生的坏情绪,况且,这些坏情绪不单单在毁掉两人的爱情,甚至还会毁掉个体的自己。更糟糕的是,这些并不是因为是两个不对的人造成的,而是会基本上百分之百存在任意两个爱人之间。
也就是说,换个爱人,嫉妒还会存在。并不一定能解决问题。
是否有一种方法,至少是有一个方向,能让我们摆脱这个装满诱饵的爱情囚笼。只享受美好,不附带痛苦呢?
看起来很难,单纯从心理学、生物学、人类学、哲学,都很难找到出路。但尝试把这些学科交叉起来,仿佛又有机会在重重迷雾中找到一条通路。
两人的爱情是否合适分为理性标准和感性标准。
理性标准包括:学历,经济条件,健康状况等。感性标准包括:外貌、一见钟情,共同爱好,三观等。
而实际上,这两类标准,对应了两种恋爱方法。第一种就是传统门当户对的包办婚姻,第二种是所谓的新时代自由恋爱。后者看似一种对前者方法的升级,而实际上,现代人越来越混合两种判断标准。
大部分崇尚感性恋爱的人会指责理性标准破坏了对爱情的美好梦想。辅以物质,现实,不讲情理等标签。
而坚持理性标准的人又会指责感性标准在逃避现实,不切实际,不懂得真实付出。
而这些争论其实没有太多实际产出。
这些混合了理性和感性的标准,并没有提升爱情的成功率,甚至今日东西方社会都出现更高的离婚率。
最近有种新的恋爱方法,称为心理学恋爱,意为关注两个人的心理匹配程度,对一些普遍发生于生活中的各个场景选择做心理学测试,寻找那个和你选择一样的人。这是一种很好的优化方案,在成为恋人之前就判断是否有一致的生活标准。
然而,这还是一种静态方法。如前判断,毁灭爱情的不是两个人的种种不匹配。因为不匹配的两个人根本不会产生能维系一段时间的爱情。毁灭爱情的恰恰是两个都无法抵抗嫉妒情绪的恋人。这里的“嫉妒”包括很多方面,包括对爱人前任的嫉妒,对各种自我感知的不公的嫉妒,因为害怕失去而对恋爱中出现的情敌的嫉妒。
这些嫉妒足以毁灭一切。
《圣经.雅歌》有写:“爱情如同死亡般猛烈,嫉妒比阴间还要苦涩。”
理性、感性、心理学标准,是让两个人走在一起的基础。
没有了这些就不可能有爱情。这些是必备条件。那么在一起的两个人,如何长久走下去呢?
分析嫉妒情绪的缘由,一起面对嫉妒情绪,共同对抗它,也许是个解药。
人类作为一个繁衍基因的载体,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生意义就是不断的基因突变,然后让携带更适合环境基因的个体存活下去。
而对每个个体而言,繁衍是我们生物性上的唯一存在意义。
在人类自我意思觉醒之后,我们在寻求很复杂的人生意义。
然而这些看似找到的意义并不值得推敲。
佛洛依德的断言,“性本能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源动力。”?
性本能的事实是否真的可以如此大范围的武断描述?
但是我们可以再缩小到叔本华对性的判断:“自我欺骗是无意义的,爱情,尽管有时看似纯洁高尚,尽管有时掩饰成了思想的感性,它的根源永远都是原始性冲动。更糟的是,说到底,它的最终目标就是物种繁衍。”
个体繁衍中,雄性能尽可能的找更多有生育能力的适龄雌性交配产子,并尽最大可能保证生下来的崽是自己基因的延续。雌性则尽可能的挑选体格健壮的一些的雄性交配,因为他们的生存能力强,有利于自己基因的延续。
哺乳动物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现代脑科学研究认为爬行动物的大脑只有生存繁衍本身。而哺乳动物在长期进化中发展出一套情感边缘系统。这些系统其实也是为了繁衍而存在,于是产生了为了保护自己基因延续的情感情绪。
雄性担心有生育能力的雌性在怀其他雄性的孩子,担心自己努力抚养的孩子不是自己所生。雌性则担心自己选的雄性不够强壮,没有能力抚养孩子。也担心雄性因为有太多孩子而无法好好照料自己的孩子。
这一切都是因担心自己基因无法延续而产生。
而这些情绪,完完全全对照了人类爱情中的嫉妒。
我们生而为人,造物主有太多的奖励机制指引我们完成基因繁衍的功能。
性爱是繁衍的手段,爱情是性爱的包装。造物主让我们繁衍,使了很多奖励花招。
而人类一直在挑战造物主,避免自己像一个提线木偶。或是说,尽可能的让线松一些。让我们有些回旋余地。
如何只享受性爱,不去承担繁衍的责任呢?
安全套绝对是人类藐视挑战造物主意识的伟大发明。
人类在很多领域挑战造物主逻辑,享受生物性奖励带来的愉悦,规避掉不良后果。比如刺激会产生让人兴奋的肾上腺素,但大多刺激都伴随死亡危险,于是有了蹦极,有了过山车。比如糖会激活多巴胺受体,但糖会诱发多种疾病,于是有了代糖。
那么,如果我们找到了恋人规避嫉妒的方法,不就找到了长久爱情的秘诀了吗?
而可怕的事实是,我们无法规避嫉妒情绪。
至少,没有课程教我们怎么做。那怎么办?
恋爱中的人,要先正视嫉妒情绪,虽然它是个不好的存在,但是我们作为人,如上面的层层分析,我们无法规避它。
要求一个人不在爱情中嫉妒,就好像要求一个人不生病一样不切实际。
有时,甚至绝大部分时候,激起我们嫉妒的并不是事实,而是臆想出来的情景。人类因为有了想象力,可以为了不存在的远景共识付出,有了共识才有人类社会。
然而,想象力也会给事实蒙上层层纱布,误解,歪曲,发展出嫉妒情绪。
首先我们要接受自身作为人类的人性的弱点,也要包容恋人的人性的弱点。
绝大部分爱情都不是两个处子之身或处子之脑的爱情。无论过往,还是未来。恋人们都无法承诺和事实上独占对方。我们很多时候都无法控制自己,又怎能做到控制别人。
当然,独占虽不现实,我们也不主张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和波伏娃的契约恋爱。也就是一种透明的开放性关系,事实上他们的这种契约恋爱并没有取悦自己,也伤害了别人。
萨特的临时情人比安卡写的《一个被打扰的女孩的回忆录》中,控告这对哲学大师恋人,打破了这对存在主义者的爱情神话。让所有仍然天真地相信放荡爱情中有美好天堂的人看到了真相。描述他们俩一个是负责招揽年轻女学生的助理,一个是变态。
混乱的关系无法引向宁静,解决两人的嫉妒都如攀登珠穆朗玛峰,多人不忠的恋爱其实是造物主的把戏,只要基因得以延续,尽可能的交配繁衍吧,嫉妒的坏情绪是不可切割的附赠品。
超现实主义理论家布勒东,歌颂排他性爱情:“认为唯一的爱情是进入极乐世界的必要条件,在那里,所有事物都可以恢复过去所失去的色彩。”?
而在我看来,谈一场不嫉妒的排他性爱情,就是一种挑战造物主的,只享乐,不自我毁灭的绝地反杀。
当自己有了嫉妒情绪,告诉自己,这件事情极大可能不是事实,所以不要庸人自扰。
如果是事实,那么这些事实是否影响到了现在的恋爱关系,如果不影响,那就无视。如果影响,那么先用最大的善意和包容来想象恋人当时的选择原因。并尝试共同面对。
当恋人有了嫉妒情绪,先告诉自己这无关人品,道德,是生物性使然,我们不能埋怨恋人感冒了,为什么要埋怨恋人有了嫉妒情绪?
要做好舒缓的解释和沟通。
这些嫉妒情绪并不仅仅来自于过去现在甚至潜在的情敌,也包括其他方方面面。
通过练习我们能做到发现嫉妒情绪并一起面对解决掉。就好像战胜了一次感冒。我们大概率不会因为感冒而死掉。当然也不应该因为嫉妒而毁灭掉一段美好的爱情。
不能仅仅因为了解才爱,而是因为爱才去了解。
那些标准判断动作可以在电光火石间完成,有了爱才有机会去更多了解。这个世界太复杂,造物主给我们设下层层圈套,有了合适的恋人我们才敢面对这一切。
什么是合适的恋人呢?
符合基础标准,有意识也有能力一起面对嫉妒情绪,愿意享受排他性爱情。
这漫长又无意义的一生,有了你,我就不怕了。
热门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