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无论是沙盘游戏、绘画还是其他表达性艺术活动,孩子们(或者成年人)都能体验到一种微妙的仪式感。
这种仪式感,有可能会被觉察到,也有可能觉察不到。无论觉察到与否,仪式的作用都在悄然进行。
在自发性的游戏、艺术创作中,孩子们往往倾注了自己的愿望。这些愿望又能引申出各种复杂的情感:激动的、遗憾的、失望的、悲伤的、喜悦的、愤怒的。。。。。。
试想,孩子为什么要选择这幅画?为什么选择这些颜色搭配?为什么要用陶泥制作这个作品?为什么要在此时此刻做这样一件事?
所有,无不映照着孩子当下的心境。心境与行为,相互照应,相互引导。
在游戏或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将内在投射到游戏中,并以无言的方式同时在潜意识和意识层面与当下的活动进行交流。这样的交流,既能鼓舞到孩子、强化孩子们的积极面,同时也能安抚到孩子们悲伤的一面。
随着“交流”的深入,孩子们的内心可能获得了新的领悟或理解,可能增加了对当下现实的接受度,可能是进行了自我确认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可能是处理了自己的“哀伤”而减少了分离焦虑。。。。。。
总之,孩子在游戏中成长,在创作中更明心志!
由此,作者更倾向于给予孩子们足够的自由来做决定,决定做什么游戏(或者是否做游戏),决定用什么媒介进行艺术创作。自发的游戏与被安排的游戏可以用随心写作和命题写作来比喻。命题作文虽然也能表达很多作者的情感,但是随心写出的作文更是作者当下心境的百分百表达!
所以,咨询师(父母)做一个安静而有温度的守护者就好!
热门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