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心理疾病发生的原因复杂,影响的因素多种多样,根据材料,常见的有下列诱因:
感情与家庭的变故
现代社会中,因为感情受挫和婚姻变故所引发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失恋无疑是很痛苦的情感体验,失恋的一方会因对感情的难以割舍而痛苦不已,失落感会加重心理失衡的程度,有些人因此产生心理障碍甚至是不理性的过激行为,给对方和自己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随着现代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对婚姻质量的重视和要求,离婚率在我国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离婚后的受损方,尤其是女性,往往经受不住这种变故的打击,造成心理伤害。一项相关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离婚人群中,感到心理压力过重的约占70%,这一群体非常需要心理支持与帮助。
超负荷的工作压力
在社会整体节奏迅速加快的同时,都市白领群体更是被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所困。他们中的很多人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且常常得不到及时的调适,久而久之便会产生焦虑不安,精神抑郁等症状,重则诱发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从生理角度讲,一个人的精神如果总是高度紧张的话,会造成内分泌功能失调及免疫力下降,易产生各种身心疾病,甚至会导致“过劳死”。
对网络的依赖心理
网络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但其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对网络有着极大的兴趣,上网成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部分。适当上网是有益的,但每天以大量时间上网,或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极可能诱发上网人群的心理疾病。如长期上网聊天,游戏,网恋,极可能使上网者因长期处于虚拟状态而影响其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严重者甚至会发生人格分裂。
生活贫困加重心理压力
这一群体主要是下岗职工和高校的贫困生。由于下岗,尤其是夫妻双双下岗,其心理压力可想而知。由于一些下岗职工观念一时难以转换,对家政,建筑等工作不屑一顾,因而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在心理压力与生活压力的双重作用下,极易导致心理疾患,甚至造成家庭破裂。
“贫困生”一直是高校的敏感话题。对于迈入高等学府的有些贫困生而言,一方面是经济状况的窘迫,一方面是虚荣心的作祟,这种现实会加剧矛盾心理,使这些贫困生心理疾患的概率偏高。
急功近利的心理倾向
在对事业的追求上,有些人具有急功近利的倾向,他们往往经不起失败的打击。由于他们对成功的期望很高,且不想耗费太多的力气,总想以小博大,希望事半功倍。可现实又往往不因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当然就容易失望,失落。也有些人因急于求成而拚命工作,不断自我加压,总是苛求自己,结果常常因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失败,并诱发抑郁症,自闭症等心理障碍。
学习任务过于繁重
众所周知,从某种角度而言,目前最苦的是学生,尤其是中学生。天天面对着读不完的书和看不完的复习资料,面对着父母老师的殷切期盼,深感不堪重负。目前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患有各种不同程度心理疾病者不在少数。考试压力所引发的心理症状主要有:反应迟钝过激,焦躁不安,学习恐惧,抑郁及厌学心理。
过分溺爱独生子女
不少独生子女任性,自私,不善交际,适应力差等现象已成为家长和学校都感到较为棘手的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却在家长。他们对独生子女过于溺爱,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除了养成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性之外,还常常表现为性格孤僻,耐挫力差,社交恐惧甚至有暴力倾向。家长的溺爱会造成孩子的心理病灶,这种潜在危机就像定时炸弹,引爆后的杀伤力是巨大的。
投资受损后无法承受
近年来,人们的投资意识不断增强,如买股票,买彩票,买房子,做生意等等。这其中既有投资的成分,也有投机的操作,当长期的投入没有得到期望的回报或资本严重亏损时,难免造成人们心理失衡。强烈的挫败感,情绪的剧烈波动,巨额资金的流失,极可能摧垮一个人的心理防线,有的人甚至因此而轻生。
老年人缺乏精神关爱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对老年人的精神关爱是全社会都应当关注的大事。目前,我国绝大部分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基本得以满足,但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心理需求却未必尽如人意。一项调查表明,目前我国老年人心理疾病有上升趋势,而其主要是由于缺乏精神关怀所致。由此,老人晚年失爱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引发老年人心理问题的重要诱因。
难以适应社会发展
当代社会飞速发展,日新月异,有些人却因种种原因而难以适应。这种不适应包括很多方面:对社会的不公平现象看不惯,又因自己无力改变现状而郁闷,烦躁;对单位里的分配不均看不惯,为自己的报酬偏低而愤愤不平;因信仰的苍白而产生失落感,无归属感;因个人技能与现代化的差距而焦急,无奈等等。
在上述这些情况下,如果情绪不能及时得到疏导和调整,就容易导致人们产生“心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社会也出现了很多心理疾病症状。心理障碍几乎是人人都可能遇到,如失恋,落榜,人际关系冲突造成的情绪波动,失调,一段时间内不良心境造成的兴趣减退,生活规律紊乱甚至行为异常,性格偏离等等,这些由于现实问题所引起的情绪障碍,成为心理障碍。遇到这些问题大多数人往往自我调节或求助父母,亲朋,老师等帮助来调节,如果通过这些调节方法仍无效果时,就需要找心理咨询医生寻求帮助。
热门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