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科学的角度解释了焦虑症的恶性循环:恐惧-肾上腺素分泌-更加恐惧。
从生理角度,肾上腺素的分泌就是导致惊恐症状的原因。在正常情况下,肾上腺素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会分泌-也就是遇到了危及生命的环境。
精神决定生理,人格层面的问题导致对事物过度的担心,一点一点的积累,引发了我们对正常环境下的错误认知(正常环境下产生了恐惧应急),生理上的应急反应爆发(肾上腺素分泌),产生了惊恐症状(心跳加快,濒死感等)。
焦虑症不容易好的原因就在于“恐惧-肾上腺素分泌-更加恐惧”恶性循环形成了惯性,恐惧的对象越多,焦虑症的程度越严重。就像有的人焦虑症最严重时,对坐公交、封闭空间、路上走路人说话、吃饭等都会引发我的惊恐。
《精神焦虑症自救》这本书所述的方法是“面对、接受、飘然而过和等待”。就是当惊恐症状发作时,接受它,和它在一起。如果胃痉挛了,胃痛,就接受它,和它在一起。这让我想起了我当年在对治焦虑症时,我的老师给我的建议:“当躯体症状来临时,你不要去管它!”焦虑症的恐惧状态就如我们面临拴着链子的一条疯狗,疯狗咬不到你,但是很吓人。
惊恐症状来临时“面对、接受、飘然而过和等待”可以总结为“我们不去管它”。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同时根据每个人具体的人格特征会出现以下几种当时的思维情况:
惊恐来临时,生不如死...
“我如何不去管它?”
“我就让我自己在这个场合晕倒嘛?要不要打120?”
“不理现在的状态,管用嘛?”
“现在胃痉挛很痛,是不是要去买药吃?”
惊恐症状慢慢过去了...
“我不去管它,我刚才到底有没有做对呢?”
”怎么又发作了,惊恐症状怎么还没好?“
“下次症状来临时,会不会减轻?”
“我到底要经历多少次这样的惊恐症状才能好?”
所以我有一个这样的认为,如果这个人人格中具备勇气、正能量,那么他不会得焦虑症,在最初焦虑情绪积累(症状)时,就已经把焦虑症遏制在萌芽状态了。
如果这个人人格中,自我否定怀疑的人格比较强烈,对什么方法都怀疑,那坚持用的可能性比较小,效果也不会好。
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一个人A不知不觉中走了悬崖边上,另一个人B看到了要提醒他,如果A是敏感性特质人格,B用惊讶的眼神大声的呵斥提醒A,有可能就是吓着了A,让A掉下悬崖,反而害了他。如果B此时用正常的方式呼喊A,并告诉A已经处于危险,通过吸引A的注意力,降低A在当时的紧张与压力,把A引向安全的地带,就能救了A。
所以,正在痛苦中的焦友,我给你的忠告就是,尽快找到适合你的方法,坚持实践。
检验这些方法是否正确的标准是两个:
1、它是否改变了你错误的认知,让你重新认识了自已。
2、惊恐症状、躯体难受发作的频率在降低。
热门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