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不能把自己感受到的东西强加给别人,应该好奇为什么在别人眼里事物是不同的。
我一直有一个愿望,希望我的读者能学会用一种多元文化视角来解读生活中的麻烦。今天便跟大家讲讲何为“多面性”。
事物的多面性可不是只有好和坏两个方面,每种事物的存在是自在的,不是他在的。如素描一个物体,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它,其质感、阴影、色泽、光亮度都会明显地不同,不只是正反两个面。人对事物本身的评价或者观察都是外部给予的,非物质自在的。好坏对错、大小方圆,都建立在观察者内在的认知与价值观基础上,所以观察出来的东西已经不是事物本身。
佛家常说“空不为空,实不为实”,《道德经》说的“道可道,非常道”,都在表达这样的意思。人类的认知能力也限制了人对外部客观物质的认识程度,我们只能听见、看见、知觉到物质非常狭窄的部分,更多的部分是看不见的。
在人际关系的事件里,也存在这样的复杂性,一件事情的发生可能是因为另外的事情在发生,两者并没有简单的因果关系。自从物理学开始从量子科学发展到弦、超弦、暗物质、反物质,整个科学世界进入一种重视不确定,忽视确定性,未知比已知更重要的时代。那种机械的唯物主义哲学——因果论、归因论、决定论、线性哲学已经失去了它的光辉。感觉的真实替代了客观的真实,原因是虽然客观的真实与真理是存在的,但被人们知觉到并描述出来的真实已经不再是那个客观真实。现在的哲学家已经不再去争论谁的理论更能反映或者逼近客观的真实,而是接受真实可以有不同的解释。
“不能对观察的事物有一个确定的结论”正是人类心智进步的结果,而非困惑。人不能把自己感受到的东西强加给别人,应该好奇为什么在别人眼里事物是不同的,觉察到这种差异,坚持自己,并欣赏别人的人就是一个聪明的人。
很多婚姻的冲突都源于两个人在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中长大,习惯了对事物不同的看法与感受,结婚以后,总觉得对方是不对的、不正确的。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止,破坏了婚姻的和谐与幸福。理解到我们知觉到的事物与我们自己的内心解释有关,就不会大动干戈。
我看到过一个跨文化的婚姻,一个美国男子,是基督徒,娶了一个北京女子,二人生了两个孩子。第一个女孩还好,妈妈对女孩很少责骂,也不打她,因为中国文化说女孩要富养,从小培养她高雅的言行和自尊,行为举止得体就可以了。后来生了个男孩,男孩五岁以后非常淘气,妈妈就经常责打他。也因为中国的文化说男孩子要贱养,对他严格些,不迁就,可以养成男孩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拍挫败的精神,长大后才能去适应高强度的社会竞争。可是美国爸爸不这样看,他非常愤怒太太的做法,认为这样做毫无理由,也不公平,尤其不能容忍妈妈对儿子进行体罚。他到法院申请离婚,理由是太太虐待儿子,太太伤心不已,被家人带到我的诊室接受了几个月的情绪治疗。这就是同一件事情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解释不同。
科学观察一直可分为现象学、理解学和解释学几个方面,关键是我们怎么去理解和怎么去解释。解释一件事情不要太执着于正确,或谁更正确,而要在乎哪种解释可以给我们带来更积极、更正面的理解,从而产生更有效的、更符合社会与人类利益的行为。所以,对事物观察产生的解释不在乎是否正确,而在乎是否有效。●——节选自李子勋《自在成长:所有经历,都是完成自己》
热门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