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亲子互动的模式可以分为五种:
→讨好(只关注到情境他人)
→指责(只关注到情境、自己)
→超理智(只关注到情境)
→打岔(都没关注到)
→表里一致(关注到自己、他人、情境)
讨好
讨好的人忽略自己,内在价值感比较低。言语中经常流露出“这都是我的错”,“我想要让你高兴”之类的话。行为上则过度和善,习惯于道歉和乞怜。
比如“妈妈不知道这双鞋你不喜欢,你想要什么样的?我明天就带你去买。“怎么,我给你买的这本书不喜欢?妈妈太没用了,明天我再去重买。”
讨好型沟通的家庭,表面一团和气,但缺乏一种家庭成员之间真挚的爱,而且会养成一个人依赖而又固执、软弱而又任性等不良人格特点。
孩子在这种讨好型沟通模式中,更容易形成的是任性。孩子自己很少迁就父母,久而久之,对家庭成员缺少包容力。
指责
这是一种很具破坏功能的家庭沟通模式,被指责者或逆来顺受,或一味逆反、攻击性强,对子女人格的成长不利。
比如“啊呀!你看你又把衣服弄脏了!成天跟在你后面洗衣服,我是你的佣人啦!”、“你看你又不好好吃饭,什么时候能让我省省心啊!”……
这些语句体现出一个共同特征——指责和埋怨。这种沟通往往使家庭中形成“相互指责”的状态,每个人都有可能有一个较为固定的指责对象,家庭问题往往在相互指责和埋怨中不了了之、不欢而散,问题最终并未真正解决,成为一个未了结事件遗留下来。
超理智
超理智的人极端客观,只关心事情合不合规定,是否正确,总是逃避与个人或情绪相关的话题。他们告诫自己:“人一定要有理智”,“不论代价,一定保持冷静、沉着,决不慌乱。”这类人表面上很优越,举动合理化。而实际上,他们内心很敏感,有一种空虚和疏离感。
比如“妈妈,我要买球鞋。”“为什么要买?”“原来那双坏了。”“刚刚买的怎么就坏了?你怎么这么不爱惜东西?”……“好了,下次可不准再搞坏了,要知道爱惜物品。”……
超理智型沟通有两大特点:一是夫妻对孩子,夫妻之间往往并不是“超理智”:一是父母“教育”意识、“规范”意识过强、戴着过滤镜看孩子,孩子的一切成就、优点都被过滤掉,剩下的只有缺点和危险,父母在任何时候都不忘了敲打、警示、规范孩子。
这是一种严重缺少孩子感情的沟通,特别容易产生亲子感情障碍。对孩子的影响有时会看到不少眼前的“良好”效果,但从长远来说,对孩子人格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亲子矛盾往往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爆发出来。
一些孩子在整个中小学期间都可能是一个十分规矩的“好学生”,但在进入社会的关口或以后,可能出现种种适应障碍。而刻板、缺少热情、固执、偏执、社交不良等等,也往往会成为在超理智型家庭沟通下长大的孩子的人格特点。
打岔
打岔的人则永远抓不着重点,习惯于插嘴和干扰,不直接回答问题或根本文不对题。他们内心焦虑、哀伤,精神状态混乱,没有归属感,不被人关照,还常被人误解。
孩子说:“妈妈,今天比赛跑步,我得了第一名,真开心!”妈妈说:“哎哟,你看你这身汗,脸上脏的,快去洗洗,穿上衣服,别着凉!”…虽然有问有答,但各说各的,没有互动。
打岔的人最大的特点是,听到别人的一句话,立即进入自己的个人世界,看是在处理别人的事,实际上是在处理自己纷乱的情绪。
打岔的沟通主要表现在母亲以及一些过于琐碎的父亲身上,一般情况下,这样的父母不太关心别人真正的情感,自己被许多意义不大的琐事缠绕,给孩子最大的感觉是唠叨、烦人。
表面上,双方都在说话,而且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但信息根本没有交流;另一种情况就是,家长在喋喋不休,另一种是孩子则陷入烦躁、焦虑,盼望着这种唠叨早点结束,家长说了什么根本没有听进去。
这种毫无效果的沟通,不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还会使孩子及早出现对亲子关系的逆反和抵触,容易在成人后出现自信心不足,安全感缺失等问题,以及对应的一些行为问题。
提醒家长,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孩子抵触的是家长的唠叨,根本不会关注家长真正想说的内容,情绪发泄在沟通中占据上风,无法达到沟通的真正目的。
表里一致
表里一致是萨提亚所倡导的目标。这种模式建立在高自我价值的基础之上,达到自我、他人和情境三者的和谐互动。
这种模式的人言语表现出一种内在的觉察,表情流露和言语一致,内心和谐平衡,自我价值感比较高。
比如刚刚段考完的孩子一脸不开心的样子,妈妈这时对他说“我看到你一脸的不开心,我担心你,我知道你平时学习很努力,希望可以取得好成绩,我们都希望付出努力可以换来收获,你和妈妈分享一下你的心情,我们可以一起分析一下,看看问题出在哪里。”
在一致性沟通的状态下,我们尊重自己、他人与情境,容易培养出自我觉察、负责任的、开放的、关怀自己与他人的;有活力的、有创造力的、有生命力的、自信的、能干的、负责任的、接纳的、有爱心的、平衡的;高自尊、有价值的孩子。
教育孩子的过程,恰恰是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的一个过程。有的家长把自己生活中的不满和成长过程中的负面能量,不自觉地通过抱怨、指责以及对孩子不切实际要求等发泄、重压在孩子身上,久而久之,会出现和孩子无法沟通,家庭教育无效等情况。
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其次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提高自己的家庭教育理念,做一个能不断学习,主动反思,读懂孩子的家长。
热门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