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疏离感其实来源于生命深层的孤独感。
人终究是孤独的,社交在某种心理层面上也是为了逃避孤独。一个人即便拥有众多好友,也依然摆脱不了孤独的煎熬。不喜欢或者不善于社交的人恰好是不太怕孤独的人,他们更能直面孤独与寂寞,自在地活着。
人类所有的社会建构与社交行为,如谈恋爱、结婚、交朋友、运动、培养兴趣爱好、参加社会团体等,实际上还是被孤独感驱动着的回避行为,只是社会赋予这些行为正面的意义而已。
人们经常会被自己的担心欺骗。大学的时候学校每个周末都会有学生舞会,作为男生我特别害怕被拒绝,只要对方稍有迟疑我就会赶紧落荒而逃,结果大家都说我孤傲。其实很多女生都期望我去邀请她,只是看到我犹犹豫豫的,以为我不情愿,结果也表现出勉强,人是被自己的敏感打败的。
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会无意识地表现出一种退缩情绪,让别人不敢靠近,反过来又证明自己真的不被喜欢和不被接纳,生活中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人必须相信自己是被喜欢的,才能感觉到自己是真的被喜欢。如果假定自己不受欢迎,那么感受到的也会是不被欢迎。
认知心理学认为感觉到的东西是自己的一部分,跟他人没有太大关系。如果你总把感觉到的当真实,那么你会时时处在社交焦虑之中。解决的办法是寻找与你一样落单的人,相信对方渴望你的接近,也许你不需要太多的朋友、太多的社交应酬,但交几个朋友还是需要考虑的。
疏离感还有一种表现,就是让人常有一种找不到根的感觉,这种没有归属的疏离感同样来源于人类在宇宙中的孤独。人类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是潜藏在人类意识深处的一种战栗。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或者要到哪里去,这些答案正是人自我认知的哲学境界。●——节选自李子勋《自在成长:所有经历,都是完成自己》
热门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