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在与人的关系层面,如果失去所有与人的关系,那么人也就失去了做人的意义。
在所有与人的关系中,我们会重视一些关系,看轻一些关系,不同的关系在我们心里有不同的心理位置。人没有真实的自我,只有关系中的我,在上司面前我们是下属,在下属面前我们是上司;在父母面前我们是孩子,在孩子面前我们是父母。面对人类,我们是它的一分子,面对自己,身体是我们的一部分。
在意别人的人首先在伦理上是优越的,因为一个社会的基本伦理就是自己的言行不影响他人的感受与利益。在意自己想法的人,在心理上有一种优越感,因为你对自己的坦诚就是对他人的坦诚,你会赢得尊重与理解。东方文化比较推崇克己复礼,整个儒学正是教导人如何做人的学识。西方文化则比较重自我,认为有个性与主张的人才算是个人。
在与德国老师的相处中,我开始是按照东方文化行事的,凡事都为老师考虑,基本上不麻烦他,与他聊天也只谈他感兴趣的话题。结果老师说和我在一起不开心。我心里想,我围着你转,你应该很开心啊。但老师说,跟我在一起,他始终不知道我内心在想什么,想要什么,觉得很乏味。让别人舒服是植根我内心深处的想法。我曾经在家宴请一对美国夫妻,很忙乱地做西餐,放美国大片,给他们吃美国的开心果,我以为这样待客很到位。结果后来对方很不以为然,说他们想吃川菜,看越剧,嗑瓜子。后来我明白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真诚地展现为什么样的人,没有真诚也交不了朋友。
在意别人的想法不是要臣服于人,若如此,平等关系中的美妙与敦厚你会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人要在“在意别人与尊重自己”之间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式,不要走向两个极端。无法解决的时候,可以给自己一个原则:关键的问题听自己的,枝节的问题在意别人的建议,这样你就既在意了别人又尊重了自己。●——节选自李子勋《自在成长:所有经历,都是完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