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武志红
年前,我问了编辑部的同事们一个问题:?你们有遇到哪些提问,是直击你们心灵的??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我曾在一段感情纠缠了一年,在痛哭倾诉时,朋友的一个灵魂拷问,让我瞬间幡然醒悟,后来我离开了那段关系,感到前所未有的放松。?这样的灵魂拷问在我的人生发生了很多次 —— 一个困惑已久的问题、一个无法走出的困局,转头却被某个人的一个发问所解救。?反过来,同样的,自己一个不经意的发问,或许也曾带给别人改变。?因此我发起了这场「直击你心灵的问题」的交流会。?有些人分享了从小就反复自我拷问的一个问题,有些人分享了一个问题给自己带来的巨大改变。?那些问题有的好笑,有的感人,也有的令所有人陷入沉默。?我将他们的“灵魂拷问”整理如下,希望也能带给你灵魂撞击。
-?One?-
之前参加公司内部的团体活动,讨论到一个被父母干涉婚姻的案例,女主后来还是结婚了,但她的婚姻一直无法被父母接纳。
?
心理咨询师在分享的结尾对我们说了一句话:
?
我们都要去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的父母,不能如我所愿地爱我,我该怎么办?”
?
我当时听到这个问题差点哭了。
?
尽管表面我想要逃脱家庭,但总是想向父母证明自己,本质上还是想要迎合他们,想跟他们说——“我都做这么好了,现在你们可以爱我了吗?”
?
但他们还是老样子——批评,否定,不理解。
?
咨询师的这个问题最直接地揭露了事实——无论多努力,我要的爱父母没办法给。
?
最要命的,是后半句——“那我该怎么办?”。
?
它要求我从过去的「自怜」中走出来,开始自我负责——去想“我该怎么爱自己”。
?
也让我在跟父母的关系僵局中,找到了一个走下去的方向:至少要好好对待自己。
-?Two -
曾经我跟一个朋友吐槽,老板太居高临下地评价我,在权威面前我无力为自己辩护——
?他觉得我做不好,那就是我没做好;他说我不努力,我再解释,他就会说我在找借口……?朋友很淡定地说,下次他再评价你,你不用费力解释,就问对方一句:?哦?原来你是这样想的啊??他继续说:?其实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共谋的。?在关系的两端,如果你轻视自己,对方的话事权就会变得更重一些,这个关系就开始不平衡。?你认同了他给你扣的帽子,就很难脱掉,至少在那场对话里没办法。?只有跳出他的逻辑,用你的逻辑去发问,你跟他变得相对平等,此时误会才有可能澄清。?“哦,你是这样想的?”,你是在提醒对方——这是你的想法,不是我的,更不是事实。?问出这个问题的你,也跳出了被害者的思维,让领导看到你的不卑不亢,从长远来说,这也是领导想要的。
-?Three -
失恋的时候,我曾用过很多方式想要回对方的爱——我写了很悲伤的朋友圈、喝醉酒、发短信等等。
好朋友看不过去,问我:“你做了这些,那又怎样?”?对啊,那又能怎样?我想要的,对方已经不在乎了,继续作践自己,又能怎样??没有你,不就是从两个人的生活中走出来,重新适应一个人的生活?没那么糟。?后来我经常用这句话。?在上班迟到很惊慌时,问自己:那又怎样呢??事情已经发生了,最坏的结果,就是被领导白眼或被扣工资,我能承受。?听起来很耍赖皮,但是这真的减少了我很多焦虑,我明白最坏的结果,然后就去承担。?遇到小错,多问自己“那又怎样”,才能轻松应对,而不是被恐慌吞噬。
-?Four -
我刚进入职场的时候,我总拿捏不定主意,这时候我就会问上司“怎么办?”,她每次都会看着我,问出魔鬼般的四个字:
?
你 觉 得 呢?
?
我一开始很错愕:我在问你问题,为什么反问回来,难道是在讽刺我吗?
?
可是,接着我鬼使神差地出了很多主意。
?
原来我这么有想法……为什么之前总想依赖上司能告诉我怎么做呢?
?
后来我理解这件事,其实是初入职场的我,习惯了学生时代那一套“一遇到难的,就去看参考答案”的模式。
?
“你觉得呢?”这样的发问,把我的问题还给我自己去思考。
?
不依赖“答案”“命令”是会很有压力,但得到的是对自己生命的掌控感。
?
过去我害怕这个问题,但现在我不怕了。
?
每次我反馈工作都是这么说的:事情是这样的……我认为我们可以选择……
?
我已然是一个有自信有素养的职场girl。
-?Five?-
现在90后的工作群体,一天如果不喝一杯奶茶或咖啡,好像,就无法活下去。
因此我们公司有人建了一个奶茶群,叫“开车续命”。(车是“购物车”的车)?在一次吆喝上车的时候,我突然产生了一个好奇:如果我不喝,会怎样??结果,当天我彻底忘记要喝奶茶这件事。
而且发现,没有咖啡因和糖,我也能很好地完成工作。?这个问题,后来被我应用到很多“脑子想做,但身体不想动”的事情上——?“如果我现在起身收拾一下去健身房,会怎样?”“如果我再做最后10个卷腹,会怎样?”?“如果我做/不做……,会怎样?”——你会如何填写这个句式呢??一次只能填一个哦。
-?Six?-
记得我读大学时,有很多情绪濒临崩溃的时候。?那时候我去问过老师:以后会好吗??我也问过男友:以后会好吗??我还问了那些生活经历比较多、比较有智慧的人:“以后会好吗?”?那时候的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不知道活下去的意义是什么。?但就是不断地去问这个问题,在每次质疑,每次不知如何是好,每次崩溃……它都帮我撑过最难熬的时刻。?以前日记写得最多的也是“以后会好吗?”,但最近一年日记本没有这句话了。?我想我现在应该是有点“好了”。
-?Seven?-
初中住宿的时候,每次我遭受到委屈,我都会打电话问我妈,“妈妈,我是可爱的对不对?”
?
每次我妈都会给我不同的回答。
?
但每次回答的最后,都是“可爱”。
?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妈突然反问我:那你觉得妈妈可爱吗?
?
我说,妈妈很可爱。
?
她回答:我可爱,那你当然也是可爱的。
-?Eight??-
我在一位咨询师那里,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有一位来访者,在初中时遭受了全方位的夹攻:?在家里,父母也给他沉重的学习压力和变优秀的要求;?在学校中,因为成绩差,老师打压他,身边像考试机器的同学也不待见他。?家和学校都压抑得令他喘不上气,他4次走到学校的天台,想要结束一切痛苦。?每次站在边缘的时候,他都反复地问自己很多个为什么:?为什么我要去死?为什么该死的人是我?为什么每次我想死的时候都站在这里但不跳下去?……?神奇的是,每一次,他都安然地回来了。?咨询师说:在危机的关键时刻,那几个问题救了他一命,将他和死神拉开了距离。可以说,是他自己干预了自己的自杀。?好消息是,现在的他,已经没有自杀倾向了。
-Nine-
在咨询室里,我说了一个家庭互动的场景,我的心理咨询师问了我一句:?“你的感受是什么?”?我回答了很多的想法:?可能他们真的很忙,顾不上我;可能我就是他们的一个累赘:可能他们并没有想要把我抛在那里……?我的咨询师还是问:你这时候,是什么感觉??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他。?这样的问题他问了我很多很多次,我一直都无法回答,直到有一次他说:?“不是你的分析,也不是你的想法,你本人,此时此刻的感受是什么?”?我缓缓说出了:愤怒。?那一次咨询结束,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舒畅!?因为,我说出来了。
那个我隐藏、压抑了很久的“模糊的不舒服”,终于有了一个名字,叫「愤怒」。
?写在最后?
过去我们总想要找一个答案,却没想到,原来是「发问」本身,带给我们最多震撼。
不要停止发问,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身边人,因为那可能藏着意想不到的惊喜。
有哪些问题,曾直击你的心灵呢?
在留言区跟我们分享你的“灵魂拷问”吧!
?生命的根本需求??是渴望被看见?
热门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