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食品毒理学是按应用对象分类的一个毒理学分支,是研究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性质、来源与形成、它们的不良作用与可能的有益作用及其机制,并确定这些物质的安全限量和评价食品的安全性的科学。
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或混入的化学物质(如食用色素、香精、合成甜味剂等的添加剂、农药、化肥、天然毒素、污染物、微生物毒素及霉菌毒素等)的毒性作用、毒理作用,为其安全性评价、制定日许量(每日容许摄入量,ADI),最大残留限量等有关的食品卫生标准及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2]
古代与中世纪毒理学:毒物(toxin)一词源于希腊文字“toxikon”,“toxa”,弓箭,“toxikon”浸过毒液的弓箭。公元前2735年,神农编辑完成了40卷“神农本草经”典籍 –有毒植物目录,如乌头、箭毒等,并提供了解毒剂。古埃及、古希腊及古罗马等有关文献中都有关于有毒植物和矿物的描述,积累了关于有毒物质及中毒知识。
启蒙时代毒理学:意大利内科医生Fontana(1720-1853)进一步发展了靶器官毒性概念。
Johann Jakob Wepfer(1620-1695) 是第一个通过动物实验阐述毒性作用的科学家
19世纪的Megendie、Bernard对依米丁、士的宁和箭毒、CO中毒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
现代毒理学:1930年实验毒理学的第一本杂志>注意各种英文标点修改……创刊,同年在美国成立了NIH
1937年的“磺胺酏剂事件”(二甘醇)促使美国国会通过《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Food,Drugs,andCosmetic Act,简称FDCA,1938 )
1955年,Lehman和他的同事共同出版了《食品、药品和化妆品中化学物的安全性评价》(毒理学研究指南)通过了许多新的法规,创办了许多新的杂志,成立了国际毒理学协会(1965)
食品毒理学独立发展:1963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第十六届大会批准建立粮农组织与世卫组织联合食品标准计划,并通过了《食品法典委员会章程》。
1982年,在总结30多年来食品卫生工作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经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这是建国以来我国在食品卫生方面颁布的第一部法律,也是一部内容比较完整、比较系统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09年2月28日通过,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3]
热门营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