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是为了看见真实的自己
编辑:ddayh.cn
余秋雨在《关于友情》中写道:“不管你今后如何重要,总会有一天从热闹中逃亡,孤舟单骑,只想与高山流水对晤。走得远了,也许会遇到一个人,像樵夫,像隐士,像路人,出现在你与高山流水之间,短短几句话,使你大惊失色,引为终生莫逆。但是,天道容不下如此至善至美,你注定会失去他,同时也就失去了你的大半生命。”也许这个“他”不是高山流水,不是莫逆之交,而是你从热闹中逃亡之后,那个真实的你。
独处,从不习惯到习惯,是一个过程;从寂寞、孤独和百无聊赖到能静下来与自己对话,是一次心灵的成长。威廉-德莱塞维茨说道:“把自己和社会分开就意味着开始用超越社会的方式思考。”今天我们不谈这种高调,只想轻轻地给你说:独处,留一点时间给自己。
?
佚名:你越粘人,越会迷失自己
害怕独处是人格不完整的,甚至是病态,如果你害怕独处,你就失去了很好的建立自我的机会,你越粘人,越会迷失自己
我最享受的是忙工作之余,有片刻的和自己在一起的时光,我可以戴上耳机和音乐在一起,可以闭上眼睛听听风的声音,或者是望向远方,不急着要去做些什么的时候……这样的时刻,哪怕只有几分钟,也会跟这个世界产生一种隔离感,觉得这世界这么热闹,可是跟我有什么关系?我是我自己的。
一个人长大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当他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觉得自己很完整。心理学上说,人在婴儿时期,会以为自己和妈妈是一回事儿,到了幼儿时期会产生第一次叛逆期,有很强烈的想要和母体分开的举动,也开始出现自我保护意识。
不过很遗憾的是,一些人由于在成长过程中有强烈的不安全感,于是总是特别渴望和别人黏在一起,好像只有把别人拉进自己的生活,自己才不会孤独寂寞。而事实上,两个人互相讲不听,听不懂,或者压根儿没办法好好沟通,这可比一个人的孤独要难受多了。
所以,害怕独处是人格不完整的,甚至是病态,如果你害怕独处,你就失去了很好的建立自我的机会,你越粘人,越会越迷失自己。
周国平: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展开灵魂的生活
和别人一起谈古说今,引经据典,那是闲聊和讨论;唯有自己沉浸于古往今来大师们的杰作之时,才会有真正的心灵感悟。和别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唯有自己独自面对苍茫的群山和大海之时,才会真正感受到与大自然的沟通。
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独处时我们回到了自己
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则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这时候,我们独自面对自己和上帝,开始了与自己的心灵以及与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对话。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
和别人一起谈古说今,引经据典,那是闲聊和讨论;唯有自己沉浸于古往今来大师们的杰作之时,才会有真正的心灵感悟。和别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唯有自己独自面对苍茫的群山和大海之时,才会真正感受到与大自然的沟通。
缺乏交往是一种缺陷,缺乏独处是一种灾难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人之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所谓整合,就是把新的经验放到内在记忆中的某个恰当位置上。唯有经过这一整合的过程,外来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所消化,自我也才能成为一个既独立又生长着的系统。所以,有无独处的能力,关系到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而这又会进而影响到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怎么判断一个人究竟有没有他的“自我”呢?有一个可靠的检验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独处。当你自己一个人呆着时,你是感到百无聊赖,难以忍受呢,还是感到一种宁静、充实和满足?
对于独处的爱好与一个人的性格完全无关,爱好独处的人同样可能是一个性格活泼、喜欢朋友的人,只是无论他怎么乐于与别人交往,独处始终是他生活中的必需。在他看来,一种缺乏交往的生活当然是一种缺陷,一种缺乏独处的生活则简直是一种灾难了。
?
克里希那穆提:寂寞只有在被了解时才能结束
独处时,免不了要去面对寂寞,培养独处的能力就是与寂寞相处的能力。寂寞只要在被了解时才会消失,克服寂寞只会使寂寞的力量越来越强大,最后独处变得不可能。
你了解的会结束,你要克服的不会结束
你能克服寂寞吗?无论你克服了什么,就必须一再地克服它,不是吗?你了解的会结束,但是你要克服的不会结束。这种战斗过程只会让你对抗的目标更加强大。
现在,我们大部分的人注意到的寂寞是什么?我们知道它,而我们也逃避它,不是吗?我们以各种形式的活动逃离它。我们是空虚、孤独的,而且我们害怕,所以我们试着用一些方法去掩盖它——冥想、追寻上帝、社会活动、收音机、饮料或任何你会的方法——我们宁愿做别的事而不去面对它、和它在一起、了解它。
不管我们是借着上帝的观念,或是酗酒,都是同样的逃避。人只要从寂寞中逃开,崇拜上帝和沉溺酒精就没有很大的差异了。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可能有异;但在心理方面,这种人是在逃避他自己,逃避自己的空虚,他的逃避是在寻求上帝,和酒鬼是相同的。
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克服寂寞,而要去了解它,但如果我们不能面对它、正视它,继续地逃跑的话,就无法了解它。
如果我们害怕,想借其他的事分心以逃避,我们如何能全神贯注在寂寞上面呢?所以,当我们真正想了解寂寞,当我们全神贯注时,我们会发现,只要我们不明了内心最基本导致恐惧的原因,创造力就不会存在。
要了解寂寞,必须不带任何抗拒地审视自己的生活
所以人们应该真正地去了解我们所谓的寂寞这个基本的东西,我们必须停止所有的逃避;但是在烦恼、寻求结果和任何欲求的行为中,逃避是不会停止的。人们必将发现,如果不了解寂寞,任何形式的活动都只是分心、逃避、自我孤立的过程,只会造成更多的冲突、悲哀。看清事实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如此,才能面对寂寞。
要了解寂寞,就必须审视自己的生活。你的每个举动是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你可能偶尔发点慈悲、慷慨,没有任何动机的去做一件事——那种情形很罕见。这种绝望无法经由逃避而化解,只能经由观察。
所以,我们回到这个问题上:如何观察自己而不致有冲突。因为冲突是腐化,是浪费精力,是我们生活的战争,从出生直到我们死去为止都有。我们有可能片刻没有冲突吗?要做到这点,为我们自己去寻找答案,我们必须学习如何观察我们所有的作为。当观察者不存在而只有观察的时候,就会产生真正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