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为什么亲子而不亲夫妻,反而会对孩子不利?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其实早在一九三一年,Towle 的研究就指出父母不和与孩子的精神健康息息相关。在过去二十年间,更有大量研究探讨父母矛盾与孩子身心发展的重大关连。 英国的 Harold and Sellers 最近尤其把这些重要的研究作出一个整体性的整理:我们一向都知道家庭暴力对孩子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包括忧郁症、行为问题、学业失败、滥药、甚至自杀。父母离异的过程,包括离异前、离异期间、及离异后的矛盾处理方式,比离婚本身对孩子的影响都来得大。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父母之间的冷漠、无声的冷战、敌视、彼此奚落、或父母个人内心的无奈与焦虑,对孩子同样具有重大压力,甚至造成孩子的精神疾病。 因此,孩子出现问题,除了本身理由外,也可以从父母关系及家庭环境气氛去理解。 例如学业问题,很多拒学的孩子,除了外界的压力,很多时都是家中有长年令人担心的父母,让他们有意无意地守护着。担心父母,是孩子产生问题的很大因素。正因如此,父母关系出现矛盾,对孩子来说,是天大的事。有个十岁男童,问起他为什么不肯上学,他说:"因为我的家人对我来说,比学校更为重要!" 除了学业,人的身体也会对父母关系产生反应。有个十二岁的男孩,患上头痛,骨痛及肚子痛。后来发现,他的父母长年不和,正在打算离婚,他们以为在孩子面前掩饰得很好。孩子却说:"每晚都偷听到他们在争吵,怨气冲天,我却完全帮不上忙,只想他们离婚的话,不知要跟进谁才好,想到头都痛了,也想不通,只好一口气把这股气吞下肚子!" 他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就解释了他的症状。 我记得也有一个北京的孩子说过,他的颈部长了一个瘤,是母亲在生产时怀着对祖母的怨恨所造成的;而他父亲的愤怒,又成为他循环在血液内的毒素,怪不得他终日埋怨身体没有一处是妥当的。有趣的是,这孩子长得特别矮小,有些研究发现,长期生活在父母的怨怼中,孩子的成长高度也会受到阻碍。 孩子对母父的关注,从婴儿时期就开始。瑞典一项研究,发现几个月大的婴儿,不但关注母亲或照顾者,同时留意父母亲彼此之间的互动。父母亲一起亲近婴儿,婴儿就开心畅意;父母亲安详地闲话家常,婴儿就引他们注意,学习自我,如果父母争吵或其中一人面色凝重地接近婴儿,婴儿就会神色慌张地瞪眼,然后用眼睛四处张望求救。怪不得长期不和的夫妻,往往给孩子带来很大的不安全感,这感觉甚至会陪伴着孩子长大,成为孩子内在情绪的一部份。 婚姻研究专家 John Gottman 指出,有几种面部表情十分伤害婚姻,包括悲伤、愤怒、及冷漠。其实这些表情,更加影响他们的孩子。有研究指出,长期暴露在父母愤怒中的孩子,长大后,即使看到愤怒面孔的图片,他们脑部主理情绪的部分,包括杏仁核及前额叶,都会有异常的活动。 因此,并非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才对孩子不利,无形的冷战同样俱有杀伤力。我们在亚洲家庭治疗学院的一项研究中,也发现父母之间的相对无言,往往都会引起孩子很大的焦虑。有些孩子甚至告诉我们,宁愿父母吵架,起码知道他们在吵什麽,沉默的张力,让人更受不了。也有孩子说,如果连吵也不吵,就表示父母的婚姻更加无望,怪不得孩子往往用各种行为问题激动父母。 心率的加速、手汗的分泌、皮下温度、口水浓度、大脑扫描,都是近代用来量度孩子面对父母关系反应的工具。我们的研究也是让孩子观察父母对谈的模式,同时量度孩子的心跳和手汗反应,从而探讨孩子究竟对父母关系哪些环节特别关注。我们发现,孩子的最大反应,就是当父母关系出现危机的时候,其实不单只父母之间出现矛盾,父母本身的安危、身体健康问题、工作困扰、或亲人离逝,父母心中隐藏的不安、甚至祕密,孩子都会感同身受,即使口中没有说出来,他们的身体也会代为表达。 结论是,如果父母之间长期经历严峻而又没有解决的恩怨,孩子的身心健康、情绪、行为、学业发展、及长大后人际关系的能力,都会受到阻碍。有些研究甚至指出,这些孩子成长后,患心脏病和癌症的比率都比常人高。 问题并非出于父母之间有矛盾,而是他们对矛盾的表达方式和解决办法。很多父母都避免处理婚姻矛盾,却要处理孩子问题,而偏偏孩子问题反映的就是夫妇问题。 幸福家庭,就是能够透过孩子的问题,成功地解除夫妻之间的芥蒂,建立一个健康的家庭网络。不幸的家庭,就是父母的眼睛只看到孩子,却看不到对方,他们的孩子,无法在父母身上体会什么是温馨家庭,只接收到人际关系的苦涩,无限焦急。
热门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