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一、一般情况
求助者:小D,男,16岁,某重点市级高中高一新生。
二、求助者自述
主诉:从暑假后半段开始,就严重的紧张焦虑、恐惧害怕,总觉得周围的环境不干净,包括自己的衣物、床上用品、洗漱用品等,总觉得会有很多的细菌、病毒,会感觉很恶心,总是反复清洗、检查,难以自控,内心极为苦恼,严重影响正常生活、人际交往。
个人陈述:我是一名高中学生,其实从很多年前,我就感觉到压力很大,经常睡不好觉,感到忧郁、烦闷,但是,也是没办法,我知道自己没有退路。每次考试,对我都是一次鬼门关,要么一炮走红,被父母、亲戚朋友、老师夸赞,被同学羡慕,要么一败涂地,陷入自我否定、自我怀疑、被人嫌弃的境地。幸运的是,我是胜多败少,或许有那么一点幸运或小聪明吧,但是,失败并没有给我带来真正的快乐,可能高兴的只有父母和老师吧,我觉得自己只是个被利用的对象,只是个工具而已。
长期以来,除了学习,我也没有自己的生活娱乐和朋友圈子,只有做乖孩子、好学生,但是,我并不是那么优秀,很羡慕那些有特长、有朝气、有胆识、敢想敢干的同学。
进入初三后,我加倍的努力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中考成绩考的不错,我考进了理想的高中,心想终于可以松口气了。但是,暑期开始后,我先自己错了,父母早早的给我报了几个课外辅导班和衔接班,我几乎没有时间去实施自己和同学计划好的暑期活动。而且,我感觉到家里有即将开始一场大战的火药味,而且这场战争可能需要持续三年之久……
想到这儿,我彻底绝望了,内心空前的疲惫、压抑和痛苦,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慢慢的,我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我可能真的是病了……
三、心理医生了解到的情况
小D随父母来看心理医生,据患者母亲陈述:小D自幼就是一个很听话的孩子,一点都不让大人操心,没有其他孩子的哭闹、调皮;也是个聪明的孩子,尽管偶尔有考试发挥失常,但是,大部分时候考试成绩都是名列前茅的。
小D的父母都是医生,工作非常忙,要值夜班,所以陪孩子的时间很少,除了很小的时候由奶奶照顾,在入小学开始,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在家里吃饭、睡觉。亲子之间情感交流比较少,最大的交集或许就是学习成绩了。
可能是职业的习惯,小D的父母对他的要求很严格,总是告诉他不要随意接受其他人给的零食,告诉他不要轻易接触一些不干净的公共物品,也要求他不要和其他孩子打打闹闹的,以免被传染疾病。由于小孩子不可避免有丢三落四的问题,父母总是把所有的物品都准备的妥妥的。
小D的父母觉得一直都是风平浪静、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为什么突然出现心理疾病?让人非常的费解。
四、几点启示
(1)学习重要吗?
或许问这个问题就是废话,但是在现在这个生活语境和现实困境下,一点都不废话。毫无疑问学习很重要,而且信息化时代是终生学习,学习的范畴早就超出了书本和学校教育的范畴,而学校教育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但是,书本知识的学习重要并不表示其他的都不重要,孩子的心身健康、良好性格塑造、人际交往与表达能力的提高、责任感、规则意识、正确价值观培养等人格因素,没有一项不必书本知识学习重要,而且书本知识学习与人格因素并不矛盾,二者对个人成长、发展和健康幸福应该是相互促进的。否则总有一天会付出代价,而且可能是无可挽回的。
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恐怕不是为了学习尽量多的书本知识,解尽量多的考试题,这充其量算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之一把手段作目的的教育对于国家、民族、社会都是灾难性的。培养有责任感、有活力的人,让每一个人健康幸福、创造性的生活应该是现代教育追求的。
(2)孩子是什么?
或许问这个问题也是废话,但是,却很值得我们反思一下,因为我们的文化中有一些教育思想已经不合时宜、有悖于时代,比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棍棒之下出孝子”、“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现代教育再以培养“人上人”为目的是可笑的;棍棒教子是现代法律所不允许;孩子如果惟命是从于父母、唯唯诺诺,恐怕也难以适应正常生活。“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话没有错,但是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离开父母的鼓励、肯定也会变得缺乏自我认同感、缺乏自信。
但是,现实中还是有很多人习惯于传统,比如缺乏基本的尊重,不和孩子商量,替孩子做主,包办代替;把孩子看成私有物和实现某个目标的工具,对孩子过于严厉,习惯于用压制、打击来教养孩子;孩子的潜能是有个体差异性的,多元化发展是正确的方向,人与人之间没有本质的差异和不平等,生活总是在得失、优劣之间权衡,“人上人”的生活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但是,我们还是习惯于以单一标准衡量孩子的发展、成功,一好百好,考试成绩好,什么都好,至于孩子个人的灵感、兴趣、潜能统统都是扯淡。
孩子是一个生命,有自己独特的灵感、潜能、尊严,亲子之间也需要平等、尊重、理解、体谅,每个孩子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发展方向和自己的生活内容,对于成长在信息化、开放性时代的孩子继续采取不恰当的传统教育方式,肯定是要出问题的。我理解现实的无奈何不完美,但是,作为父母至少要营造一种平等、沟通的氛围,尽量在外界压力和孩子之间构建一个缓冲地带,孩子们真的好累。家长是不是真的拿出时间、耐心去理解、体谅、尊重孩子可以很大程度上决定亲子关系状况和孩子的未来。
(3)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什么?”,这是一个哲学命题,从一般的常识说,人类生命是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和自我的,所以作为一个孩子,应该是适应环境并与环境互通有无、适应并处理人际关系,在与外界的互动中形成健康的体格、健全的人格,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充分理解生命的本质,剥夺了孩子探索自然、他人和自我的机会,比如怕孩子弄脏了衣服,不喜欢让孩子到大自然中“摸爬滚打”;怕孩子之间打架,限制孩子的交往;担心孩子不舒服,总是把孩子放在空调房里;替孩子处理与同学、老师之间的矛盾;怕染病,不让孩子接触小动物;都初中、高中的大小伙子、大姑娘了,还要父母接送上下学……。
类似的情况不胜枚举,不可否认现实世界确实有风险,但是生命真的那么脆弱?风险真的可以消除为零?恐怕不是。但是,为此,孩子可能会付出现实的和潜在的巨大代价,比如,环境适应能力差、缺乏人际安全感和自信心、不能积极的面对和解决问题、缺乏自我认同感等,这给孩子的心身健康、发展和正常生活造成更大的风险。
四、总 结
社会的进步也让健康的观念在不断更新,我们对疾病、病因、预后康复、预防的认识也有了新的高度。对于精神心理疾病,能够吸取教训,从社会、心理、教育的角度做好预防,显得更有意义。
?
热门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