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很多初高中学段的孩子不去上学了,他们的家长非常焦虑,甚至是处于崩溃的边缘状态。也有很多这样的家长跟我咨询,孩子就是不去上学了,我该怎么办?
我的建议很简单——尊重孩子的选择。为什么呢?
据以往读过的相关文章介绍,弃学在家的中学生,70%以上的是抑郁了。即使没有抑郁,也是有比较严重的情绪问题。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劝孩子去上学,甚至去批评指责孩子,那只说明一个问题——你没看到孩子,没看到孩子心底的难受和难处。哪个孩子不愿意有个好的前程?哪个孩子不愿意跟同伴们在一起?哪个孩子不知道弃学在家是不正常现象?
这个时候,孩子真的很难,真的没有能力去上学了,TA的心已经跨了,TA需要爱抚,需要接纳,需要理解,不需要家长提意见提建议,不需要指责和批评。
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罗杰斯,没有给他的弟子们留下一样具体的心理咨询技术。为什么,因为技术并重要,对求助者的尊重,才是最高级别的东西。心理咨询如此,与人相处也是,道理是一致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里,有一篇文章题目大概是“懂比爱重要”。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没有“懂”,你怎么去爱?你的爱只是去爱未长大的你自己,只是你对自己爱的对外投射,不是去爱对方。不以“懂”为前提的爱,很可能是伤害。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有家长来问我,面对不上学的孩子,应该怎么办,我以前会盘点一番:认知、精分、格式塔,是高干预技术,人本、叙事、焦点,是低干预技术,应对孩子不上学,都有办法。但是,处于这个状态的孩子,几乎都不同意去做心理咨询或治疗。所以,心理咨询师再有办法,技术再高,孩子不求助,那有何用?
有的家长会问,给孩子提个建议行不行?批TA几句行不行? 我告诉你,如果你去给这样的孩子提建议或者批评TA,孩子的感觉是——你没理解到我,你跟我是隔离的,或者说你跟我不在一个频道上。用精分的潜意识理论去分析,我只能得出以上结论。你想想,你这样的举动能有正向的效果吗?不可能吧! 如果你设身处地的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即使不能完全弄明白孩子不去上学的原因,你也会想得到,孩子一定有TA的难处。既然如此,我只能尊重孩子。以上说过,尊重是最高级别的东西。什么孩子抑郁了,我就用认知疗法应对;孩子有未完成事件需要处理,我就用格式塔去帮TA处理,孩子自己说不出原因,我就用沙盘去治疗TA……处于这种状态的孩子,跟父母的关系糟糕至极,你用什么办法去应对TA,TA都会反感,会排斥,再好的技术都用不上。
尊重之外,需要家长去检视自身的问题。根本的问题,就是家族系统序位和创伤处理的问题,序位的倒置、未处理的创伤,导致爱的阻断和负面情绪的积压,给后代造成负面影响是必然结果。
具体一些,需要父母去看看,你们的关系如何,是否和谐是否亲密?夫妻关系不和谐不亲密,影响孩子也是必然的。这样的具体案例比比皆是。 再次,需要父母去学学沟通和情绪处理,不会沟通的父母,会把孩子推到对立面上去,会用打骂批评等错误的方式,无限制的压低孩子的自信心和价值感,会把亲子关系搞到势不两立的糟糕局面。不会处理情绪的父母,会把错误的方式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不能正常释放负面情绪。当负面情绪挤压到一定程度,孩子就陷入负面情绪的泥潭而法自拔,哪有精力去上学呢?
总而言之,弃学在家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卡了情绪障碍和关系障碍里。因此,家长需要从细节入手去改善与孩子的关系,去释放孩子的负面情绪。
当然,到了此种程度,家长若想改变孩子,就需要先去改变自己的状态,处理自己的创伤,提升沟通能力和情绪处理能力。而,这几点最好让专业的心理老师带着。
热门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