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一般来讲,我们的思维方式,都是自动化的,而不容易被自己觉察的。那么,如果我们的思维方式是片面的,或者说是不合理的,我们就会深受其害。
《论语》卫灵公篇中有一段——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意思是——孔子说:“君子不因为一个人的言语(说得好)而推举他,也不因为一个人有缺点而废弃他好的言论。”
君子就是人格健全的人,这样的人思维是遵从辩证唯物主义的,也就是说TA总是客观全面的去看待自己和他人、看待事物,不会仅靠一面之见就去下结论、做评判。举例说,某个人做错了一件事。思维方式比较片面的人,可能会因为这一件事而推断这人家不行、不好、不中用、一无是处。但是,君子就不然。TA只会说——这个人把这件事做错了。仅此而已。这才是健康合理的思维方式。
回到本文标题,今天我谈谈什么是片面的思维模式。
片面的思维模式,也就是错误的逻辑推理方式,它会让一个人产生认知扭曲。常见的片面思维模式包括以下几种。
1.非黑即白、两极化
拥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看问题过于极端,对别人的评价两极化——不是好人,就是坏人。实质上,我们每个人都不在两级上,而是在“好”和“坏”的中间地带上,也可以说,都是即有优点又有缺点的人。错误的推理就会导致极端的行动,这样的人人际关系容易变得非常糟糕。
2.自动过滤、选择性推断
典型的就是负性思维。这样的人,在各种事件、场合中习惯性的关注负面部分,自动过滤那些好的部分。比如,一个新闻主持人出现一处小失误,这样的人就说——这主持人水平不行。再如:某单位几个下属中,其中一个被主任派去参加疫情防控,这个被派出去的人,就说主任这人不好。问其原因,他竟说——单位好几个人,为啥偏偏把我派出去?我感觉主任安排事情没道理。
这般逻辑,真是让人无奈。
3.过度概括、片面概括
拥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看人看己看问题一般是只看到一个方面,看不到方方面面。所以,TA容易抓住一点,而得出整体的结论,也就是考虑问题以偏概全。
比如某人跟同事借钱没借到。这人就觉得自己完全不中用、不讨人喜欢。
我的一个来访者,感觉自己心脏不舒服,就判断自己得了心脏病。他抓住一个症状就做出那样的判断,是非常片面的。其实,他得的是心脏神经症,不是心脏有问题,而是心理方面的问题。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某个题做错了,就说孩子是个笨蛋。很显然,这是太片面的概括方式。
4.“应该”和“必须”思维
显然,这样的思维方式,是固化的,不灵活的。其显然违背了人格健全的关键原则——无可无不可。
一般来讲,用“应该……”和“必须……”要求自己和他人,就是绝对化要求,是过高要求,这样往往事与愿违。这种类型的人对事物有着非常刻板的期望,觉得事情必须如何才对。当自己和他人没有达到“应该”和“必须”的要求时,就会严重的负面情绪,焦虑、恐惧、愤怒等等。
后现代心理学认为:没有“应该”和“必须”,只有“难得”和“不容易”,当用“难得”和“不容易”思维代替“应该”和“必须”时,你的心就敞亮了。这就是认知决定情绪——错误的认知导致不良的情绪,合理的认知收获正面的情绪。
5、“我以为我感觉”思维
很多人,都以自己以为的感觉的为真。其实,你以为的仅仅是你以为的,未经核实,不能代表事实。
你不妨对照以上几条,看看自己的思维方式是片面的错误的,还是客观的合理的。如果是片面的,就要提醒自己——全面客观的看问题。只有全面客观的看问题,才会得到合理正确的判断和结论。自己为人处世才灵活恰当,与人相处才和谐融洽,事业才有更好的发展基础。
热门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