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渣男年年有,去年的阵容特别强大。
吴秀波出轨并将小三送进监狱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后援会成员马拉拉脱粉了。
几个月前,老 D 发现男友和闺蜜好了 1 年,3 年感情终以分手收场。
分手那天,老 D 被男友数落没身材没颜值,“被嘲笑被唾弃,自尊心卑微到尘埃里,如果我长得好看一点,或许他就不会离开?”
我摇摇头:“你真傻”。
无独有偶。
身边总是有很多 “傻姑娘”,她们或是渣男体质,每次用力去爱,结果遍体鳞伤;或是恋爱 3 个月,男友就提出性需求,她不知道对方究竟是爱她还是想睡她;或是苦苦暗恋一个人,却害怕被拒绝,不知如何开口......
前段时间,我在广州购书中心采访了王小波生前最爱的女人,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李银河,问了她 9 道大多数年轻人都遭遇过的爱情难题,如果她是当事人,又会怎么解决?
后来,我才发现,或许一切都正如泰戈尔所说:“相信爱情,即使它给你带来悲哀也要相信爱情。”
NO. 1
早恋。
Q:父母“不许早恋”,成年催婚催生合适吗?
A:我不赞成叫早恋,社会学就叫“青春期恋爱”。
你不要一概地把所有的恋爱都算早。高中恋爱算不算早?大学恋爱算不算早?难道说所有的人非得都要成年之后才能恋爱,成年之前的都叫早恋吗?
中国(人)首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是 18.3 岁,相当年轻。在这之前你不让他们恋爱的话,难道鼓励他们性爱分开?他到了 18 岁的时候要发生性关系,而你又禁止他恋爱,那他就去找一个妓女,或者找一个不爱的人约炮。
我觉得这个事你好像是在帮助孩子,实际上你害了他。
你没让他知道怎么跟异性相处,怎么去和另外一个人陷入一桩美好的爱情,这不是耽误孩子吗?
NO. 2
渣男。
Q:爱上渣男是一种错误吗?
A:爱情一旦爱了,它就是没有错的。
世上没有错误的恋爱对象,没有错误的爱。一桩爱情发生后,从世俗的观点看它常常是错误的,最典型的就是社会阶层的错误 —— 王子爱上灰姑娘,公主爱上穷小子,因为通行的原则是门当户对。
依此类推,还有在世俗眼光中不符合婚配规范的年龄错误(杨振宁与翁帆,马克龙的婚姻,甚至谢霆锋与王菲),性别错误(金星的婚姻,张国荣的伴侣,福柯的伴侣)、身份错误(如种姓制度中跨越种姓的恋情)等等。
所以,不管社会规范怎么样,你爱的人性别怎么样,不符合社会规范或年龄,或是社会阶层,这些在一般人眼里看似错误的配对实际上都没有错。
如果你爱上了一个渣男,实际上你也没错,爱这个东西有时候也挺非理性的。
非理性让你像仲夏夜之梦里,莎士比亚写的一种花的水,滴在女孩的眼睛(与)眼皮上,他一睁开眼睛,第一个人他就会爱上。然后他第一个睁开眼看的是一头驴,他就爱上了。
爱情它一旦发生了,那还是挺美好的。
NO. 3
对等。
Q:爱情是对等的吗?
A:大多数爱情都是不对等的。
你爱她,她不爱你,或者你爱他多,他爱你少,这是大多数的情况。所以有人会说,爱情从来都是单方面。最极端的关系是单恋的关系,越是趋向极端,关系越痛苦,越折磨人。
为什么有人愿意陷入这种不对等关系?
首先,痛苦与折磨使得生命的体验更加深刻。
其次,生命的本真状态就是痛苦的。当人陷入痛苦,他的状态更接近生命的这一本真状态。痛苦使人深深意识到存在,而平和却使人忽略存在,忘记存在。
你要是碰到这种情况,如果痛苦大过快乐,最好就把他放弃了。可是如果你觉得虽然苦,但是快乐还是超过痛苦的,那你就继续。
NO. 4
性爱。
Q:“女人因爱而性,男人因性而爱”,这种差异真的存在吗?
A:是的。但差异并不是生理决定的,因为他是男的,她是女的,所以他们就会有这样的区别。
长期以来,社会对男人和女人这个性行为的规范,塑造了这样一个现实,使得女人更多地把性和爱连在一起,男人可以把性和爱分开,或者先性后爱。
其实,食与色是生命之享用的下限,马斯洛层次需求五层次的最低一层;美与爱是生命之享用的高峰,正是马斯洛所谓的“高峰体验”。
性欲不得满足的人虽然不会死,但是生活得不快乐,也不能繁衍后代,没有达到一般动物的生存水平,因此性欲的满足应当被列入人类需求五层次的最低一层。
性欲在满足最低生存需求之外,也有满足人类较高层次需求的内涵,例如归属的需求。
NO. 5
出轨
Q:如何看待“当初嫁给爱情的人,最后还是出轨了”的现象?
A:爱情这个东西会变化的,它并不能保障永远存在。大家应该对这个做好精神准备。
激情之爱过后,可能就会七年之痒,或是加入了柴米油盐这些东西之后,就容易变淡了。
现在的出轨率,各国的调查是在 40% 上下,这个东西恐怕最主要的还是来自感情的变动不居,即感情是流动的,但这种情况就不会。所以我觉得大家应该对这个做好精神准备,即使当初非常非常爱,还是有可能移情别恋或者是各种审美疲劳。
如果想要爱情长久,须经提纯过程,要剔除的是所有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负面价值。
典型的负面价值是嫉妒(为什么是他得到不是我得到了),是比较(为什么他得到的多,我得到的少),是怨恨(为什么我没有他那么幸运),是伤感(为什么他不像我爱他那么爱我)。
反之,保留下来的是所有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正面价值。
典型的正面价值是欣赏(他怎么会如此美好),温柔(他怎么会如此可爱),喜欢(他怎么会如此聪明),热爱(他怎么会如此罕见),惊喜(我怎么会如此幸运),狂喜(由于他的存在引发了我的爱情,我爱了)。
NO. 6
多元化婚姻。
Q:未来,婚姻关系会消失吗?
A:不一定完全取消,但会很多元。
在我看来,(婚姻制度)将来不一定完全消亡,而是亲密关系呈现一种多元并存的现象。例如,有一部分人还在婚姻里,有一部分人同居,另外有一部分人独居等等。
NO. 7
独身。
Q:不结婚是对家人的不孝吗?
A:现在独身是潮流。
从北欧国家开始,现在西欧北美独居人口都超过人口半数了,中国是 16%,独居人口也 2 亿多了。
当然,这里头有丧偶、离婚而独居的,但也有大量年轻人现在不想进入婚姻。比如日本,独居人口占 40%。
这只是一种比较个人本位的现象,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它把个人快乐摆第一,把家庭价值就摆在第二。他觉得我自己这样过得挺轻松,也没有责任。你要生个孩子,你不得养嘛?
社会学有一个经典的分析:
西方是个人本位的社会,中国是家庭本位的社会。西方人把个人价值作为首选项目,家庭价值作为次选项目;中国人则把家庭价值作为首选,个人价值作为次选。
西方人的生活重心偏向夫妻轴,偏向于爱情;使得中国人的生活偏向亲子轴,偏向于亲情。
对于这两种价值观的评价,不应区分孰对孰错,孰优孰劣、孰高孰低,视为一种选择或偏爱。重个人价值的社会,人比较自由、独立,生活比较轻松。
然而,重个人价值的社会,人活得孤独,无依无靠,容易抑郁空虚。重家庭价值的社会,人比较受限,相互依存,关系比较沉重。
好多人就想自己轻轻松松一辈子,为什么不可以?正因为这样想的人多了,独居人口比例才大大上升了。
NO. 8
生孩子
Q:年轻人生孩子是必须吗?
A:我觉得我们用不着太过焦虑,中国不缺人口。
他们选择最大的问题就是说中国的人口会下降,现在可能已经到拐点了。但是我们还有 14 亿人,每年还是要出生 1500 万。
好多年轻人不想生孩子了,有人惊呼:“唉呀,新生儿要掉到 1000 万以下可怎么办?”。
哪有怎么办?
人口会少一点,可能将来我们是 13 亿、12 亿,有什么问题吗?对于好多年轻人,他们要想选择不结婚不生孩子,也不要过多否定,如果他认为这是他愿意选择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能满足他自我实现的需求的话,那不是挺好吗?
NO. 9
爱情。
Q:一句话形容你心目中的爱情?
A:爱情是人生中最值得经历的,给人带来最大快乐的一件事。
许久之前,“第一批离婚的 90 后” 的论调在朋友圈盛行起来。不可置否,中国的离婚率 15 年连涨,离婚理由最多的是 “三观不合”。
我陷入沉思,想起李银河在接受《环球人物》采访时说过,王小波与大侠是酱油和醋,既可以喜欢醋,也可以喜欢酱油。
“从恋爱心理学上说,有两种关系都会产生吸引力。
有一种是高度契合的,例如我和小波;
一种是差异巨大的,他(指大侠)喜欢打麻将和运动,我喜欢书和电影。
刚认识他时,他是出租车司机,在车挡风玻璃那儿摆了本王小波的《黄金时代》,说挺喜欢,但我写的书他都不怎么看。”
我问她,是什么导致婚姻的破裂?
她说了两个字:“感情”,简单又朴素。
当你抱怨对方工作太忙,没时间陪你的时候;
当你们因孩子的教育方式出现分歧的时候;
当你们因婆媳关系紧张而吵架的时候;
......
想想那些吵架、委屈、愤懑的瞬间,我们是否忽略了最初最单纯的悸动?
爱是痛苦,也是快乐。它令人陶醉,也是内心的非理性冲动。你可以从中体验到纯粹,体验到柔软,体验到甜蜜,体验到苦涩,体验到美。
李银河说,能够遇到一个相爱的人,概率并不太高,世上许多人为此耗尽青春,等待很久。
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与伴侣的关系其实也没那么糟,余生好好珍惜。当然,如果裂痕已经大得无法修补,请尽快离开,不必把自己陷入痛苦的境地。
毕竟,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内耗,不如及时止损,去遇见真正爱你,你也爱着的人。
愿你享受爱与被爱,世界和我爱着你。
热门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