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1.在睡之前一定要把房间门锁了。
2.喜欢咬掉嘴唇上的死皮,否则就不舒服
3.抠伤口上结的痂,就算疼也控制不住
4.喜欢挤自己的黑头和痘痘,明知道会留疤也忍不住
5.不会经常收拾东西,偶尔会心血来潮收拾的干干净净。
6.喝东西的时候总是控制不住的咬吸管。
7.总是想凑个整数
8.APP右上角出现了红色的数字,如果不点进去就别扭到想把手机扔掉
9.马路上左脚踩了几条水泥缝,右脚也要踩几脚。
10.没什么,就是总觉得哪里好像不对……
11.锁门走下楼梯后还会再上楼确认门已经锁上
12.换手机壳手机膜新衣服新鞋子,凡是新的东西,就是要等到一个特别重要的日子再拿来用。
13.每次睡觉前都必须上一趟厕所。
下方高能预警
如果上述描述您超过了6条,下面的内容建议您就不要看了,直接划过去到文章后面文字部分
如果再严重一点就会升级到“强迫性人格障碍”
一、表现特征
强迫型人格障碍是一种较常见的人格障碍,这类型人格的人数占心理障碍总人数的5%。
症状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一2一R)中将强迫型人格障碍的症状表现描述为:
1.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完美无缺、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因而有时反会影响工作的效率。
2.不合理地坚持别人也要严格地按照他的方式做事,否则心里很不痛快,对别人做事很不放心。
3.犹豫不决,常推迟或避免作出决定。
4.常有不安全感,穷思竭虑,反复考虑计划是否揭当,反复核对检查,唯恐疏忽和差错。
5.拘泥细节,甚至生活小节也要“程序化”,不遵照一定的规矩就感到不安或要重做。
6.完成一件工作之后常缺乏愉快和满足的体验,相反容易悔恨和内疚。
7.对自己要求严格,过分沉溺于职责义务与道德规范,无业余爱好,拘谨吝啬,缺少友谊往来。
患者状况至少符合上述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强迫型人格障碍。
行为表现
强迫型人格具体行为表现有三个方面:
(1)心里总笼罩着一种不安全感,常处于莫名其妙的紧张和焦虑状态。如门锁上后还要反复检查,担心门是否锁好,写完信后反复检查邮票是否已贴好,地址是否写对了等等。
2)思虑过多,对自己做的事总没把握,总以为没达到要求,别人一怀疑,自己就感到不安。
(3)行为循规蹈矩,不知变通。自己爱好不多,清规戒律倒不少。处理事情有秩序、整洁,严守时刻,但对节奏明快,突然来的事情显得不知所措,很难适应,对新事物接受慢。总之,强迫型人格总是给人以刻板、僵死、缺乏生命活力的印象。
形成原因
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形成一般在幼年时期,与家庭教育和生活经历直接有关。父母管教过分严厉、苛刻,要求子女严格遵守规范,决不准自行其是,造成孩子做事过分拘谨和小心翼翼,生伯做错事而遭到父母的惩罚,做任何事都思虑甚多,优柔寡断,并慢慢形成经常性紧张、焦虑的情绪反应。
一些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也可能对孩子产生影响,如医生家庭,由于过分爱清洁,对孩子的卫生特别注意,容易使孩子形成“洁癖”,产生强迫性洗手等行为。另外,幼年时期受到较强的挫折和刺激,也可能产生强迫型人格。有研究还表明,强迫型人格与遗传也有关系,家庭成员中有患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其亲属患强迫型人格障碍的概率比普通正常家庭要高。
一般来说,强迫型人格障碍受强烈刺激或持续的精神压力,容易导致强迫性神经症。
强迫性人格障碍的治疗:
一个强迫症患者可以在病前并没有强迫性人格。强迫性人格障碍和强迫症在治疗上都不容易,后者可以采取心理治疗,症状严重时可以辅助以药物治疗,两者药物治疗都不能根本改变障碍特质。
心理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打包疗法、解释型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意象对话疗法等等。需要心理师根据患者的特点,针对性地采用不同办法来治疗。
其中尤其以打包疗法的治疗取向科学合理,引导患者识别自身的思维障碍模式特征,建立合理的应对机制,中断恶性循环链,消除次级症状,让心身减压而逐步自愈。同时辅助以认知合理化,降低恐惧的心理动力,假以时日,障碍模式逐步弱化而痊愈。患者充分接纳自我,化敌(障碍)为友,为所当为,顺应自然的理念,是消除精神拮抗,得以康复的关键因素,是自我领悟的核心基础。
热门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