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这是一位小学生的父亲打来的热线电话。
老师,我觉得现在孩子太难管了,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急死我了!
别安慰她,一边慢慢了解情况,别着急,慢慢说遇到了什么事情了。
我家孩子今年11岁,小学四年级,大人说什么他都不听。
比如说?
上放学回到家让他写作业他非要先看电视:晚上写作业的时候更是麻烦,他坐在书桌旁,什么都可以拿来玩,甚至拿着橡皮也能玩半天,必须有人在旁边监督才肯一点一点写,经常熬到半夜,这样下去怎么行?
哦,原来是这样,这问题在咨询中挺常见的,不过还是要排查一下别的方面。
除了学习,别的方面呢?
别的方面也不好。比如我们有时候批评她,她表现得比我们还生气,甚至摔东西。
有没有偶尔听话的时候。
几乎没用,除非任何事都依着他想玩电脑就让他玩,想看电视就让他看,想要什么玩具就给他买。
一直都是这样,还是突然变成这样的。
最近越来越不好管了,前几天他吃完饭不去写作业,磨磨蹭蹭要看电视,他妈妈说了他一句,他居然从妈妈吼,甚至还说脏话起的,他妈妈说以后再也不管他了。
听到这里,问题已经较清晰了,典型的”沦丧底线”。
我接着问家里的亲戚朋友里有他怕的人吗?比如谁对他比较有震慑力。
没有,不论是谁,只要说他,他就两种反应,要么不理,当着没有听到,要么当场翻脸,让对方下不来台,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很尴尬。
看来你底线沦丧的很彻底。
我开始慢慢解释这样的问题,我们也遇到不少,你先别着急,如果能带孩子走进咨询室接受咨询是最好的,因为这样下去对他将来的发展很不利,如果他不接受咨询,我们可以试着改变一下与他的沟通模式。
他肯定不会来,我打电话是希望能够知道我们做父母的可以做些什么。
没有见到孩子,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我只能根据一些基本原理和以往的咨询经验,给她一些分析,希望能够带给他一些调整的思路。
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发展任务,我接着说,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核心任务,而且每一个阶段任务的完成,所以下个阶段做准备的,这一点你能理解吗?
能。
那我们梳理一下,可能你需要寄一些东西,手边有纸和笔吗?
有,你说吧,
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成年,分为这样几个阶段。零到一岁,建立安全感。这个时候父母要给与的就是无条件的关爱和有规律的哺育。
一到三岁开始,孩子学会独立行走,自己探索世界,他们既渴望父母随时关注自己,又不愿意父母干预太多,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叛逆期,这时候就要建立相对自由的概念,稍微相对自由,就是要让他知道哪些东西可以动,哪些东西不能碰,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绝对不可以做,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建立规矩”的关键期。
我们好像就是这个阶段没有正确对待,几乎没有规矩,满足她所有的需要,有的东西不能给她会哭闹,发脾气,最后还是我们妥协。
这个阶段过不好,他没有建立规矩的概念,将来无论是看待法律法规,还是各种管理制度,甚至游戏规则都会表现的不能理解,甚至置若罔闻。
你说的太对了,她经常因为不遵守老师的一些规定而被批评,她经常在家里玩电脑,不喜欢和别的小朋友玩,就是因为做游戏的时候,他不遵守规,则是要自己定规则。今年寒假参加拓展训练回来,带队老师也要过这样的反馈。
将来走向社会,到处都有规则制度,那时候他的阻碍和挑战会非常大。
是的,我也是担心这个。
接下来三到六岁是性别认同期,这个阶段孩子有了性别的意思,并且开始表现的与父母中的异性比较亲近。
这个我理解就是恋母恋父情结,那这个时期父母要做什么呢?
父母要做的是引导孩子认识性别之间的差异,要学会平衡两种力量,一种是母性的力量,我们称之为情感的归属,也有人称之为感性思维,一种是父亲的力量,我们称之为力量的源泉,有人称之为理性思维。
具体做法是什么呢?
就让孩子和父母综艺性的一方保持亲密关系,也要引导孩子对父母中同性别的一方认同,这样才能平衡发展。
我还是不能理解这两种力量,能再解释一下吗?
母性的力量不仅来自母亲,也可能来自家庭中其他的女性,有的现代家庭,男主内,女主外,这种力量也可能来自父亲,这种力量表现为思考和判断问题,多种情感,道德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出发,往往表现的比较细腻温和的。
父亲的力量不仅来自父亲,也有可能来自家庭中的其他男性,就像刚才说的,有些男主内,女主外的家庭中,这种力量也有可能来自母亲,这种力量表现为思考和判断问题,多从逻辑推理现实出发,往往表现出力量,果断,刚强等。
我就是觉有情感,还要有理性。
是的,这是我们一辈子都要去平衡和驾驭的两种力量,也是一个人获得完整思维的基础。
这点我们做得还好,他确实和他妈妈更亲一些,我也经常带他去游泳,爬山。
母亲是情感的归宿,父亲是力量的化身。
那是不是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就会受到影响。
不一定,他们可以通过家族中其他长辈接触获得相应的力量,而有些非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未必,只在父母那里获得这些。
我理解了,下个阶段呢。
六到12岁,主要任务有两点,第一,获得同伴关系地建立学习习惯。这个阶段同伴之间的接触时间可能会超过父女,因此孩子要学会与各种不同类型的同伴交往,有事要表现的很强大,有时要示弱儿,有事可能要保持距离,这个阶段的同伴儿关系非常关键,甚至会影响成年后的人际交往及人格的健康程度。
建立学习习惯就是培养勤奋感。为什么小学生的作业有大量重复枯燥的内容呢?就是为了磨炼意志力,从小建立刻苦学习的习惯。以往的很多咨询案例也证明,过了这个阶段,想再建立学习习惯非常困难。
对对对,我觉得很有道理,接下来的阶段呢,
接下来12到18岁可以称之为青春期,这时孩子逐渐培养独立的人格,建立自己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自我与权威之间找到平衡。
这个阶段可能挑战更大,以后还要找你咨询,现在看来我家孩子主要是一到三岁,建立相对自由的阶段,没有过好,对吗?
因为没有见到孩子,我不知道他内心的想法与感受,所以只能根据你的描述做推测,但是我提醒你这个不能作为问题的判断。
老师,那现在怎么办?
补课。
补课?
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不能落下,可一旦落下了,在补课的时候就要付出太多的代价。
我明白,因为错过了最佳的时机,怎么补?
当再次出现像一到三岁小孩子情绪和行为表现时,我们就要想对待那个时候的孩子一样对待他。
对呀,有时候我觉得他的行为不像11岁的孩子,像是一个小小孩。
假如把时间倒回去,再回到孩子一到三岁的时候,出现这些没有规则和规矩的事情,你会怎么办?
是不是要明确规则,比如该做的,怎么做都好,不该做的坚决不可以。
这就是规则的意义,要让孩子明白世界上没有绝对自由,自由永远是相对的,有些事情没有为什么,就是不能碰。
是不是该惩罚的时候还是要惩罚。
对,规则就是这样,该奖励的奖励,该惩罚的时候一定要惩罚。
可以打吗?
啊,分两种,一种叫滥用父母权力恶性体罚。一种叫不放弃底线,适可而止,你指的是哪种?
肯定是后者确实要建立一些规则,现在我觉得他太没有规矩了,可是很多专家也说不能体罚孩子,将来会让他有心理阴影。
这个说法有些极端,带来阴影的提法有很多因素,第一种是孩子天生自尊心强,甚至性格有些抑郁倾向。第二种是无缘无故体罚孩子,让他感到很绝望。第三种就是体罚的程度太大,超过了管教的需求,甚至是父母纯粹为了发泄自己情绪,反过来问你,你小时候挨过打吗?
当然,我们那个时代谁没有挨过打。
那你有心理阴影吗?
没有,呵呵,我懂了,不能极端,要给女孩子不同情况采取合理的方法。
是的,对于比较敏感的孩子可能瞪一眼就足以震慑,而对于一些比较调皮的孩子,也许需要给点教训才能长记性。当然这其中的尺度需要父母好好把握,毕竟你们最了解自己的孩子。
我明白了,看来规矩底线确实很重要的。现在很多大学生的心理那么脆弱,有可能从小家里没有给过类似管教,一切都顺着他们到大学里独自面对一切的时候,稍微有点挫折就接受不了。
俗话说”父母之爱子女,当为之计长远。父母最终的责任是啊,孩子更好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那么家庭教育就是适应社会的重要训练环节。
我记住了,父母既不能乱用权力,也不应该放弃底线。
那既要有条件的爱要有规则,这就是平衡,还有什么问题吗?
没有啦,今天真是太感谢你了,我学到很多东西,以后还要向你请教。
不客气,感谢你的信任与支持。
热门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