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教育孩子的五大禁忌。 1、凡事包办替代; 2、按照你的目标去打造理想中的孩子,而不是尊重孩子本来的样子: 3、偷偷查看孩子的私人信息; 4、犯错之后不问缘由的呵斥、甚至动手: 5、出尔反尔,不遵守承诺; 和孩子健康的关系,应是园丁和花的关系,要因材施教。孩子所需要的是帮助TA完成、实现他自己的人生梦想的家长,而不是一味打压管教的家长。 ? 那在家庭教育中如何避免或者应对"超限效应"呢? 第一、家庭教育中,家长要觉察,自己的"超限"后边隐藏着怎样的内心需求,并设法自给自足。 比有个案例中的言语超限的妈妈,深入咨询之后,发现妈妈本身有很多焦虑,比如夫妻关系的冷淡、家庭琐事的繁杂、工作方面的压力…… 妈妈对儿子不停的唠叨,其实是在释放自己的焦虑。妈妈会习惯性的认为,在这个家庭中,只有孩子是最安全,最可靠的出口。不厌其烦的"管"孩子,同时又符合妈妈对自己的角色认同。可是那些高度重复的低级对话,对15岁青春期的男孩而言,很容易成为一个"超限",从而引发他的攻击:我就专门不听你说的话。 如果妈妈善于发现自己的需求,自己去解决内在的恐慌和焦虑,而不是借口管教孩子找出路,那这个家庭的关系模式和亲子关系都可能发生质变。 第二、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时刻保持换位思考的习惯。 当家长愿意蹲下来,融入孩子的世界,会了解到一个真实的孩子,而不是自己想象里的孩子。当家长体会到孩子们的所思所感,就自然而然的能明白如何帮助自己的孩子矫正行为偏差,这样会最大限度的提高家庭教育效果,会从根本上避免或减弱"超限效应"的影响。 第三,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及时识别自己是否陷入"超限"的误区。 有位小来访的妈妈,我给她留了作业,回家把和孩子的交流录下来,下次咨询共同探讨。她再来时,满脸羞愧的说,"老师啊,我可算明白我儿子为什么跟我对着干了!我这一周每天管他的事儿,基本上就是那几句话,搁谁都得烦!我以前总觉得,儿子怎么那么笨,怎么那么拧,说了多少回怎么就是不改?!现在我觉得,唉,我儿子好涵养啊,我这长年累月的就为那么几件事儿跟他急,他只是不听而已,都不跟我急!" 妈妈的转变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对自己的检测。如果发现亲子教育中,反复说教孩子却始终不听,我们可以把自己和孩子交流的状况录下来回听,这是很有效的自我核对手段,同样会避免或者减少"超限效应"的影响。 第四、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还要注意采用适合孩子接受的方法。 比如,给孩子的指令要简单明确,对孩子的表扬要言之有物,批评要中肯客观,行为矫正要言简意赅,一事一议,增加客观性的描述,避免主观性的评价。 "孩子专门不听我的话"通常是因为孩子受到"超限效应"的影响,这是家庭教育中非常普遍的问题。只要家长及时觉察自己的需求,调整自己的策略,尊重孩子的感受,这个问题很快会解决,实现家长孩子的双赢。
热门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