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依扎自曝重度抑郁多年|“2 年前尝试自杀的她,有些话想对你说……”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 心理0时差 心理0时差 作者 时差大叔
壹心理主笔团 | 时差大叔
编辑 | 笛子
“因为我死过很多回,才知道生的意义。”
8月23日凌晨4点44分,演员热依扎在发出这段微博,被顶上热搜。
她自爆自己有“重度抑郁症+重度焦虑”。
现在敢说出来,是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和她一样痛苦的人。
“知道吗。不许放弃!”
她鼓励大家:“感觉自己病了,不对劲了,就去看医生,抑郁症不丢人!”
没想到,很多喷子的第一反应却是:
活该,只是为了上热搜吧!
装什么呢,这年头谁还没个抑郁症?
穿衣服那么暴露,然后抑郁症了。
……
还有人认为,抑郁症就应该“不敢说出来”。
为了自证没有炒作,热依扎无奈公布了医生的诊断书。
△ 图源:网络
这个时代,各种对心理疾病的污名化、不理解,依然根深蒂固。
对患者来说,最大的痛苦或许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不被理解,特别是不被家人理解。
最近,大叔收到一位读者消息,她跟我们讲起身边的一位亲人自患病以来不被理解的经历。
这位亲人叫俞俞(化名),征得她同意后,我们对她进行了访谈。
这也是「心理 0 时差」的新栏目 ——《人心观察室》的第一期,让我们一起通过这些鲜活的故事,看见更真实的自己。
俞俞已经休学两年了。
两年前,她突然 “犯病”、失踪并尝试自杀。
家人在8天后才找到她,回去又过了一段时间在医院检查出了抑郁症。
之前她的父母,包括她自己都不知道她生病了。后来,他们又辗转求医去了很多医院,最终在一家医院住院观察两个月左右,被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而非抑郁症。
双相情感障碍又被称为躁郁症,患病原因复杂,包括生理、环境、心理多方面因素。
躁郁症伴随着抑郁与躁狂。抑郁状态出现时悲观消极,心情低落;躁狂是一种兴高采烈、极度兴奋的状态。两种情绪状态可能交互出现,也可能以躁狂为主。[5]
在一开始,俞俞是基本没有躁狂状态的,更多的是抑郁、嗜睡、失眠、长时间沉溺在幻想世界中,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门也不说话,基本没有情绪波动。
后来,躁狂的状态出现了。那时,她开朗了很多,十分想外出,跟人交流多了起来,但有时会处于一种不正常的兴奋状态,自残、自杀倾向加重,容易受刺激,以及更加容易犯病。
爸妈对她的症状几乎没什么兴趣,那段时间给她最大帮助的,是舅舅。
舅舅提供了财力支持,帮她找医院,带着俞俞尝试各种治疗方式,例如药物治疗,还有脑电、电针、心理咨询、电疗等(常规的电击疗法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段)。
“舅舅以前会跟我谈心,不过现在可能也对我有些失望了。”
心境障碍不是靠强大的意志力就可以对抗的,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慢慢恢复。[2]
对她伤害最大的,是父母的不理解,特别是父亲。
“他可能没耐心了吧,他觉得自己做出改变了,但其实只好了一小段时间,之后变本加厉。所以他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我却还没有好,很生气也很无奈。他可能本来就不太喜欢我”,俞俞说。
现在,一有人接近俞俞,她就条件反射地躲开或者攻击、生理上恶心到想吐。其实,俞俞在前段时间通过心理咨询比以前好多了,但现在跟父亲的关系,让一切比以前还要糟糕了……
父母父母一直说的就是,希望她忘记过去,赶快好起来,赶快好起来。
父亲还会经常说一些难听的话:
“你怎么得了这个病?还不是你自己作的,花了我们这么多钱还不快点儿好起来,还把错都推到大人身上。
什么童年,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怎么你就不行?我们辛辛苦苦养你这么多年还有错啦?你就是个没良心的玩意儿,白眼狼!”
听到这大叔想到,普通人或许真的无法理解,每天都要耗费全部的力气努力活下去、在生死边缘死死挣扎,是什么感觉吧。
而且实际上,俞俞的童年并不美好,甚至是充满黑暗的。
6 岁以前,俞俞基本没有见过爸爸妈妈,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小时候也只喝了一个月的母乳,之后一直喝的奶粉。
刚到父母身边时,他们对俞俞还是很好的,但后来有了妹妹,父母好像就没有那么喜欢她了。
“从三年级开始,我爸爸开始打我,因为我吃饭慢、数学成绩不好”。
“我现在很怕黑,晚上必须开着灯,不敢独自乘电梯,因为我小时候经常被关小黑屋或者门外,一般两个小时以上。
我恐惧尖锐的东西,因为我爸爸在我小时候拿带着钉子的棍子打我,我很恐惧”。
那段时间,俞俞一直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
她说起一段自己在童年期的 “特别经历”:
“我在对世界认知还不完全的时候,偶然接触到了另一个世界,我一直认为那个世界才是我生活的地方。直到我 12 岁时,我才从别人的行为和对我说的话中,意识到我可能一直搞错了。
于是我努力回归现实,有段时间我很焦虑,寻求各种方法寻求刺激感,但是无论我用多少办法,甚至故意激怒爸爸打我,始终都对这个世界产生不了多少真切感。我和家人坐在一起吃饭、聊天,都感觉不到真实。
我对那个世界的感情比这个世界更深。我有自杀的想法和举动也大都因为这个。我无法在一个感受不到真实的地方生存以及生活下去。并且我内心有强烈的渴望去那个世界。咨询师说,那可能是幼年的我幻想出来的。”
如果遭受了创伤,人们会幻想出一个美好的世界安慰自己,抑或从自己的身体中 “分离” 出去,甚至选择遗忘这段记忆,避免伤痛。[2]
好在如今俞俞和妈妈的关系得到了改善,家里其他亲人也给了她很多帮助与支持。
除了寻求心理治疗等,俞俞自己也经常会做一些事情,来调节情绪。比如看一些书、听歌、画些小画、观察植物和动物、每年冬天的时候她还会种一盆水仙……
俞俞说自己看了很多书,几百本那种。她也会记录自己的一些经历,写下自己的感悟,以及作画、画下自己最喜欢的风景。这些做法都富有强大的疗愈功能。
她对外界仍然不是太敏感,现在能吸引她注意力的大多数还是花草、动物之类的。她特别喜爱种满花花草草的园子,最大的梦想就是以后自己可以拥有这样一个美好的地方。
最后,大叔问俞俞,是否有一些话,特别想对大家说。
俞俞说,希望那些和她有类似经历的人:“一定要坚持按时吃药,好好爱自己,尽量去看些自己喜欢的、美好的事物。顺其自然,尽己所能吧。”
“同时,我也希望有一天,精神障碍患者可以大大方方地说出自己的病。不会觉得自己自卑、低人一等,可以正大光明地站在阳光下。人们不会嘲笑、不屑、怜悯,不会觉得自己的孩子见不了光。”
大叔想,这可能是每一位精神障碍患者最为期待的事情吧。
俞俞还说:“我爸爸妈妈从来不会告知身边的人我到底怎么了,都是含糊地说我身体不太舒服之类的,毕竟在大众的认知里我得的就是精神病,谁也不想让别人说自己家孩子有精神病。”
“我没有任何朋友,不论是在网络上还是现实中。我很自卑,好像我低人一等,但是明明以前不论在学校还是亲友面前我都是最优秀的,是被众人称赞的。”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这个病让我失去了太多,我什么都不能做,什么都做不成。”
“我知道他们想保护我,学校怕我出事要负责任也很正常。但是我就是觉得很悲哀,明明我生病了,我不舒服。为什么其他的病就可以大大方方地说出来,而我就只能遮遮掩掩,难受的时候也要躲起来不被人发现,好像我很见不了光似的。”
听到这,大叔很心疼。
是啊,为什么?
1. 不知道什么是精神障碍
虽然心理健康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但多数人还是无法准确察觉、识别身边的人生病了。
就像俞俞和她的家人,在她出现重大危机之前,所有人包括她自己,都不知道她可能患上了某种精神障碍。
一般来说,精神障碍的早期特征是思维、情绪或行为出现紊乱。
精神障碍患者或其身边的人可以注意到的一些症状,包括:[1]
身体症状(例如,出现了疼痛,但到医院检查不出原因;睡眠障碍,失眠或者嗜睡)
情绪症状(例如,感到伤心、难过、恐惧或焦虑)
认知症状(例如,难以清楚思路、想法极端、记忆缺失、错乱)
行为症状(例如,做出挑衅的行为、无法完成正常的生活、过度使用一些酒精、咖啡因等物质)
感知症状(例如,出现幻觉:幻视、幻听)
具体的早期征兆随障碍而不同,但这些症状可以作为识别的信号。
如果发现自身或他人患有上述一或多种症状,而且持续两周以上,造成了相当大的痛苦或干扰日常生活事务,那么便需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2. 不知道生病的时间可能很长
由于精神障碍的成因复杂,治疗持续的时间可能较长,特别是严重的精神障碍,可能会多次复发。
例如,一小部分人的抑郁症可能持续两年以上,发展为慢性抑郁,甚至有些患者即使病情没那么严重,但会多年一直经受亚临床抑郁状态的困扰(伴随抑郁症状,但没达到临床水平);
上文提到的双相情感障碍,也可能抑郁与躁狂不断交互出现,使整个患病时间持续在 1-2 年以上。[6]
这些都是正常现象,与身体疾病不同,精神障碍无法通过手术或打点滴的方式,有效快速地解决身体问题。
所以,我们无法强迫精神障碍患者快点好起来,他们也不想每天都处于旁人根本无法理解的煎熬中,但真的很难凭借个人意志力,让自己变回以前的样子。
他们可以做的,便是积极配合治疗,按时吃药,慢慢恢复。
庆幸的是,70% 到 90% 的精神障碍患者可以通过治疗来缓解症状。如今,从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中完全康复通常是可能的。[3]
3. 认为只有 “弱者” 才会生病
很多人认为,患有某种精神障碍,如抑郁症、躁郁症,是这个人太脆弱,矫情,缺乏所谓的 “精神力量”。
实际上,任何人都可以选择锻炼自己的精神力量,不管他们是否有心理健康问题。正如糖尿病患者可能身体强壮一样,精神障碍患者也可能精神强壮。
甚至,精神障碍患者已经特别坚强了,即使面对各种磨难,仍然努力前行着,阻挡他们的,可能只有外界的不理解。
就像一位抑郁症患者写的:
“他们(父母)在小时候打断了你的腿,又不给你治疗,你哭着努力站起来,然后一瘸一拐的长大,有天他们突然发现,哎你的腿怎么是瘸的,你说了原因,他们仿佛失忆般不记得了,然后含混的道个歉,接着又开始责怪你的腿为什么会长瘸,为什么会和别人不一样,你的快点把腿治好才行。于是你只能沉默的转过身,继续瘸着腿前行。”
这段话,让大叔感受到了无奈与无力。但同时,大叔也看见了生命是充满力量的。
哪怕生病了,他们也一直在挣扎地努力活着。即使你无法给到他们一些帮助,但至少,避免对其再次造成伤害。
理解与善待,是最大的美德。
那么孩子患上某种精神障碍,父母可以怎样做呢?下面的建议,同样适用于你如何对待自己身边患病的朋友与亲人。[5]
第一步,不要责怪、不要减少对他们的爱
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闪光点,也都可以恢复健康,特别是在父母的关爱之中。
所以,请不要责怪生病的人,不要减少对他们的爱,尽可能地开放倾听他们,避免做出主观评判。
例如,下面的话是不能说的:
哪有那么娇气?大家不都是这样过来的?
不要太脆弱,坚强一些!
我们都有难过的时候,我也一样,上周我还因为男朋友和我分手难过呢,现在我不是也好了?
相反,你可以说:
你不是一个人。我就在这里。
我可能无法确切感受到你的感受,但我很关心你,我也想帮助你。
你对我很重要,对我的生命也很重要。
第二步,鼓励治疗,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带他们(或鼓励他们)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1. 鼓励他们进行体检
相比于做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你身边的人可能更倾向于去做身体上的体验。
如果发现患有某种精神障碍,那么医生会将其转介给精神科医生。有时,这种来自专业人士的观点会更容易令人接受。
2. 主动为他们寻找专业人士
陷入某种精神障碍的人,可能自身非常疲惫,没有充足的精力找到一位合适的专家。这个时候,提供帮助是很有必要的。
3. 鼓励他们把自己的症状列在一张清单上,有利于专业人士很好地做出判断。
第三步,走向康复
康复需要一段时间,这一阶段,需要你的爱与支持。
接受现实。看到家人或朋友痛苦挣扎,可能会让你感到沮丧,尤其是当恢复较慢、没什么进展时。你要认清现实,病不会在一夜之间就变好。
以身作则。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他们以更好的方式生活。
共同成长。当亲人的精神障碍或心理问题和家庭环境有着紧密联系时,一起做心理咨询、调解彼此的关系。
最后,你也要记得保护好自己。当亲友生病了,你可以给到适当的帮助,但有时候自己也会感到烦躁、沮丧,这时就需要给自己一些空间与时间恢复。
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曾描述过一个场景:
“我记得我小时候,家里把冬天吃的土豆储存在地下室的一个箱子里,距离地下室那个小小的窗户有好几英尺。生长条件相当差,可是那些土豆芽竟然发芽了 —— 很苍白的芽,比起春天播种在土壤里时长出的健壮的绿芽是那么的不同。这些病弱的芽,居然长到两三英尺长,尽可能地伸向窗户透进光线的方向。
他们这种古怪、徒劳的生长活动,正是我所描述的趋向的一种拼死的表现。它们也许永远无法长大成株,无法成熟,永无可能实现它们实有的潜能,但是即使在如此恶劣的生长条件下,它们也要拼死地去成长。生命不知道屈服和放弃,即便它们得不到滋养。”
△ 卡尔 · 罗杰斯
作为人本主义大师,罗杰斯始终对人有着特别积极的看法,认为人会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就像 “地窖中的土豆”一样,即使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也有一种 “拼死” 的精神。
面对出现心理问题的人,请时刻记住,他们一直在努力着、在朝向阳光的那一面挣扎着。
你或许不需要给出特别大的帮助,只要多去了解他们、理解他们的苦楚,构建一个温暖的、友好的氛围,积极地倾听他们、不作出主观的评判,那么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援手。
世界和我爱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