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01
你可以活得轻松快乐一点,不必用力取悦所有人。
真正的知交好友,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无须你去取悦;而需要你竭尽全力的取悦,才是一段关系中最大的败笔。
02
美国心理学家Harriet Braiker在《不懂拒绝的老好人》中提到:
“关于讨好有一个很大的误解,很多人会觉得它是一种良性的心理状态。毕竟被当做好人看起来总是不错的。但实际情况是,很多讨好者已经不是简单地取悦他人,而是无法控制地讨好他人,下意识地牺牲自己。甚至对来自他人的赞赏和认可上瘾。”
对人过度友善甚至屈己待人以期得到所有人关注认可的行为倾向,就叫讨好型人格(专业名称取悦症)。
讨好型人格的实质是对现状无力改变,只能将自己所求寄托于别人“施舍”的自我贬低。
人只有在降生之初未形成完整思想体系的时候有着完全的自我,随着阅历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因素会一步步滋长你的讨好型人格。
成长环境:父母从小告诉你“好孩子”是什么样,于是你会下意识去做让父母高兴的“好孩子”行为;
想当然思维,很多人会有一种思维误区:我对你好,你就会对我好。为了满足自己这种心理需求,就会拼命对人示好;
渴望得到关注:越是各方面稀松平常不受重视的人对别人的关注越渴望,为了得到这种关注,讨好成习惯;
长期以妥协来化解矛盾和伤害:有的人因为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用妥协来避免矛盾和伤害,久而久之形成了讨好型人格。
03
你讨好不了任何人,只会损耗自己的人生活力。
认可与赞美从来不是靠讨好求来的,当你以俯身的姿态讨好,也就意味着你不能与站着的人并肩同行。
我把这个道理说给娜姐听,她很疑惑:“对人友善不好吗?情商高难道不是好事吗?”
高情商当然是好事,但高情商绝不意味着讨好。
高情商是考虑别人的感受,讨好是只考虑别人的感受而忽视自己。
一味讨好的人,自己活得不开心,在别人眼中也是小丑一样的存在。
更重要的是,她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讨好别人上,却忽视了真正重要的事情。
假如摆正心态,把时间用在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上,何至于多年来在原岗位踏步?
讨好型人格最坏的影响就在于它会占用你大量的时间和心理能量,甚至改变你的思维方式,彻底消耗掉你的人生。
04
其实,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或多或少都会有点取悦心理。
比如对于上级领导即使是工作之外的私事也会有格外的热忱;
比如不想去的聚会不好意思推掉;
比如对于别人的请求很难拒绝,甚至有时候会因此损害自己的利益。
在个人不够强大的时候有点取悦心理是人之常情,但要提防这种心理的深向发展。那么该如何避免自己的讨好型人格以及如果已经有了这种倾向该如何纠正呢?
一、学会说“不”
情景喜剧《家有儿女》中有这么一个情节:新搬来的邻居疯狂从刘星他们家借东西,大到梯子饭锅,小到耳挖勺报纸,且从不归还。
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自私小气的人也因为自己难以启齿的拒绝,打肿脸充胖子,饱受困扰。
直到邻居跟大女儿夏雪借一本杂志时,夏雪断然说“不”,让父母终于走出取悦别人的心理,学会了拒绝。
友善要适可而止,对于不合理的请求一定要学会说“不”。
二、不必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世界不是以你为中心,你无法做到让所有人都喜欢,不如做真实的自己。
没必要参加无聊的活动、没必要迎合所有人、没必要对所有人都周到备至。
你可以温和,但不必温和的毫无锋芒。
三、享受孤独,孤独是最好的提升时机
放弃无用的社交,你不必忍受尴尬与所有人都合群。留一点独处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学会适当享受孤独得到的反而会是意想不到的身心愉悦。
四、让自己更优秀
把讨好别人的时间与精力用在个人能力的提高上。当你站在别人仰望的高度,自然不会再有讨好心理。
真正自由独立的人格是面面俱到的高情商以及不取悦的潇洒。
要知道,社交高手也许需要你的讨好但绝不会欣赏。
在讨好别人的路上,除了桎梏你的发展,加重你的心理负担,损耗你的人生以外,不会有任何益处。
相反,你本来可以拥有的真实美丽的自己、光彩耀眼的人生、轻松快意的心态,都会在讨好心理中消失殆尽。
你想要的绚丽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绝不能指望从讨好中由别人施舍而来。
热门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