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一位演讲人站在一群嗜酒者面前,决心向他们清楚地表明酒是一种绝无仅有的邪恶之源。在讲台上摆着两个相同的盛有透明液体的容器。演讲人声明一个容器中盛有清水,而另一容器则装满了纯酒精。他将一只小虫子放入第一个容器,在大家的注视下,小虫子游动着,一直游到了容器边上,然后径直爬到了玻璃的上沿。这时他又拿起这只小虫子,将它放入盛有酒精的容器。大家眼看着小虫子慢慢死掉了。"好,"演讲人说,"这其中寓意何在呢?"从演讲厅的后排传出来一个十分清晰的声音,"我看出,人要是喝酒,就绝不会长虫子。"
这本书中就有着许多"虫子"——也就是说,你将从本书中看到并领悟到你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信仰、偏见和经历而想看到的那些事情。自我挫败行为及其解脱办法是令人感到头痛的领域。你可以在口头上表示愿意为做出改变而深入剖析自己,然而你的行为却往往会大相径庭。要做出改变是很难的。你如果同大多数人一样,那么当你努力摆脱自我挫败的情感和行为时,你全身每一根神经都会阻碍这一努力。尽管有着这些"虫子",我想你是会喜欢这本书的。我很喜欢这本书,而且我很喜欢写这本书。
我并不认为可以草率地对待精神健康这一问题,然而我也不赞成将其视为语言深奥、枯燥乏味的研究。我在书中尽力避免了令人费解的说明,我认为"精神愉快"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
精神健康是一种自然状态,要实现这一点是我们每个人力所能及的。我认为,一个人只要将刻苦勤奋、合乎逻辑的思维、幽默感和自信心等品质集于一身,他便可以真正地生活。我并不相信离奇的法则,也不相信必须到早年生活的成长过程中去发现你"幼年排便训练不得法",并由此认为你精神不愉快是由于别人而造成的。
本书从几个主要方面介绍了保持精神愉快的思维方法,其前提是你对自己具有责任心和义务感,热爱生活,并希望按照自己目前的意愿去做人处世。这一方法并不复杂,并且完全是在常理之中的。如果你是一个精神健康、心情愉快的人,你可能会对自己说:"我都可以写这本书的。"你说的对。即使你没有干过心理询诊这一行,没有心理学或精神分析学的博士学位,你也可以理解真正生活的原则。这些原则不是在课堂上或书本中学到的,你要掌握这些原则,就要下决心使自己精神愉快,并且要为此做些实事。这就是我每天做的事情,同时我也帮助他人做出同样的选择。
本书的每一章都像一次心理询诊,其用意在于尽可能为你创造自己解决问题的条件。每一章都详细论述了一个误区,即一种自我挫败行为,同时对西方国家中这种行为的事例加以研究。每章的侧重点是要帮助你认识到陷入这种状况的原因,而后再具体描述属于这一误区范围内的各种行为。这里所指的各种行为是那些你似乎完全可以接受,而实际上有碍于精神愉快的日常行为。书中描写的并不是情绪严重失调的临床病案,而是我们每天都发放的神经病态信息。在初步了解某个误区的行为之后,我们将分析你之所以坚持使自己精神不愉快的原因。这就需要认真分析你为维持而不是放弃自我挫败行为而建立的心理支撑系统。这一部分试图解答一些问题,"我的行为使我得到了什么?""既然这种行为对我不利,为什么还要继续下去?"当你对每一误区作出分析时,你将无疑会注意到所有的"好处"段落部分都寓有类似的含义。你会发现在每一误区坚持神经病态行为的动机都颇为一致。根据习惯行事总是保险的,即使这些习惯是自我挫败性的。而且你只要不去触动自己的误区,就可以避而不做出改变,并免于对自己负责。本书通篇都说明这样做在保险和安全方面所得到的结果。你将逐步认识到你的心理支撑系统的作用不过是开脱自己,并且回避改变的机会。由于你维持许多自我挫败行为都是出于相同的原因,这使你更加有可能得以全面发展。一旦消除了这些原因,你也就根除了自己的误区。
每章结尾都论述到如何消除这些自我贬低行为的简易方法。这种编排形式与心理询诊完全一样,即努力寻找问题,仔细搞清这种行为的根源,而后再采取具体措施消除这些误区。
有时你或许会感到这一方法出现过于频繁。这是个好迹象——切实思考的迹象。根据我作为精神病治疗学家的多年经验,我知道这种思考可以改变上述自我挫败行为,但这种切实思考不会因为有人讲了某个道理便自然产生。一个认识需要一遍又一遍地加深理解,而且只有在完全理解并接受这一认识时,你才可能改变自己的行为。正是出于这一考虑,笔者在本书中反复论及若干主题概念,正如心理学 家在多次询诊中反复论及某一主题一样。
本书通篇论述两个中心主题。第一个主题是你能否选择自己的情感。先根据你已做出的或未能做出的选择审视一下你的生活,这使你对自己的现状、你的情感负起责任。要想使自己精神更加愉快、更能有所作为,就必须更加充分地意识到你可以做出的各种选择。你就是你所做的各种选择之总和。只要具有一定动力并做出一定努力,你就可以实现你所做出的任何选择。
本书强调的第二个主题是从现在做起。这一句话将反复出现多次。这是消除误区、创造幸福的重要步骤。你在一生中,可以有所作为的时候只有一次,那就是现在。然而,许多人却在悔恨过去或担忧未来之中浪费了大好时光。能否利用现在的时光,来实现自己的心愿,这是真正生活与否的试金石,而几乎所有自我挫败行为(误区)都企图乞生于过去或将来之中。
本书几乎自始至终都强调做出选择和生活于现在这两点。仔细阅读之后,你会很快给自己提出某些过去从未想过的问题:"我现在为什么要自寻烦恼?""我怎样才能更为有效地利用现在的时光?"任何正在逐步摆脱误区、走向自我依靠和幸福的人,都会在内心提出这些询问。
本书最后简要描绘了一个完全消除了误区、一个以内心控制(而不是外界控制)的精神世界而生活的人。根据下面25个问题,你可以衡量自己选择幸福和实现抱负的能力。尽可能客观地回答这些问题,以此来评价和估量你自己,评价和估量你现在的生活。肯定的答复表明你有自制力,能够积极做出抉择。
1.你认为你的头脑属于你自己,是吗?
2.你能控制自己的情感吗?
3.你的动力是来自内心世界,而不是来自外界环境?
4.你不需要别人的赞许吗?
5.你为自己制定行动准则吗?
6.你不渴求正义和公正吗?
7.你能不加抱怨地接受自己吗?
8.你不崇拜偶像吗?
9.你是个实干家,而不是批评家,是吗?
10.你欢迎神奇的未知吗?
11.你能不以贬义词描述自己吗?
12.你能始终如一地爱自己吗?
13.你能自我发展吗?
14.你摆脱了所有依赖性吗?
15.你在生活中不再埋怨和挑剔吗?
16.不再内疚悔恨吗?
17.能不为将来而忧虑吗?
18.你能给予他人以爱并得到他人之爱吗?
19.你在生活中能避免动怒吗?
20.你在生活中不再拖延时间吗?
21.你会积极地承受失败吗?
22.你能未经计划就自然而然地使自己愉快吗?
23.你很富有幽默感吗?
24.你对别人待你的方式满意吗?
25.你是以自己的发展潜力,而不是以弥补不足的需要为动力,是吗?
在你生活的任何时候,只要你愿意放弃一生中学得的许多"应当"、"必须"等框框,你就会对上述问题回答"是的"。你面临的切实选择是:是否继续受缚于别人对你的期望。
我的一位朋友在听完我的讲演后,曾给我写了一首诗,题目是《新的方向》:
我要远游四方,
我要尽情欢唱。
改去自己的不足,
感受心灵的成长。
我要生活、存在、"活在世上",
倾听内心的真理、信仰。
我相信,本书将帮助你消除所有阻碍你进行新的美好尝试的"虫子"或偏见,帮助你发现并选择新的方向。
热门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