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抑郁症,最重要的是去就医,吃药。我已经强调得很清楚,抑郁症首先是一个有生理基础的疾病。有人还是不满意,说:抛开生理的干预,它也有心理学成因。你是心理咨询师,应该多讲一点心理学的方法,不要光是让人吃药。 大多数提问的人,并非当事人,而是家属和亲友。看着身边的人饱受病痛折磨,很着急,使不上劲儿。看病吃药这些事没法替代,不知道自己还能帮上什么忙。所以特别想拿到「吃药」以外的建议。我可以怎么帮他一点呢?
所以谈一下,如何从旁观者的角度应对抑郁。 一说到这个,很多人就会想到一些积极的概念:爱啊,温暖啊,陪伴啊。好像多一点「正能量」,就可以抵御抑郁的寒冬。我要讲的,刚好与之相反。 作为身边的人,如果我们想做一些事,帮助促进抑郁症状的疗愈过程(或者最低限度地,让抑郁症状不那么容易自我维持),最好遵循一条基本原则。这个原则叫做:让他感觉到,你跟他的关系里,有没有抑郁症没那么重要。 有点抽象?没关系,先把它记下来。 想看具体建议的,可以直接拖到文章最后。但为了更好地发挥作用,我认为有必要做点解释。
我讲的这个原则,目的不是为了让人不抑郁,或者保持笑口常开(那是德云社的专长)。我要讲的是,假定一个人抑郁了,同时正在接受专业治疗,身边的人可以做点什么,大概率地有助于他的抑郁好转得快一些,或者好转后的复发率低一些?一些人可能分不清这两种思路的区别,所以接下来的说法也许会造成他们的困惑。但你最好先看下来。 准备好了吗?以下是详细论述。
重申一遍刚才的原则:在你跟他的关系里,抑郁症没那么重要。 不是不提抑郁症,也不是否定抑郁的存在。
首先要搞明白,「抑郁症很重要」的关系是什么样?一个简单的描述是:在那段关系里,【抑郁】是被高亮的词汇。一个人有了抑郁症之后,相比于他不抑郁时,会获得明显的优待,这就叫「抑郁症很重要」。这个待遇差别越大,康复就越困难。 这个差别,往往来自于人们朴素的善意。 但它会起到反效果。比方说,一家公司规定:公司员工请假要扣薪水,但如果是抑郁症患者,(特别善良的领导)可以给你特批一周带薪假,薪水照发。有这样一个区别对待,事实上就造成了【抑郁症】在这家公司的重要性。 这家公司抑郁的比例,就会比其它地方更高。 为什么这么做?表面上是为了关心你。 但关心你,不是因为领导有爱心,也不是因为你有任何值得关心的价值。仅仅是因为你有病。换言之,你并不重要,只是你的这个病很重要。
别误会,我绝没有想批判这位领导的意思。很显然这位领导有着一颗金子般高贵的心。但他的善心,的确为抑郁赋予了某种优于其它情况的特殊性。为什么别人不可以享受同样的关照呢?因为那会耽误工作,给公司带来损失。公司不是福利机构,公司发放福利,是有选择地发放的。如果你是因为【犯懒】耽误了工作,不要指望公司买单。但如果你拿出【抑郁症】来,公司就认了。 这背后隐藏了几种假设:第一,抑郁被暗示为是一种特殊的属性,其他人理应为它做出某些让步。第二,抑郁可以「合理地」损害一个人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除非他的症状完全彻底地消除,否则他可以无须为此负责。第三,我们假定,如果大家都对此不予追究,将有助于这个人的康复。 这些假设背后,反映出这个环境对「病人」某种共通的态度:他病了,就合理地成为了一个弱者,就值得少负担一些责任,多获得一些怜悯。 所以啊,得病就变得格外重要。 我们小心翼翼地对待抑郁的病人,不断安抚他们:你们已经很棒了,就算哪里不棒我们也不敢计较,事实上你们什么都不做也行,只要活着就好。
常有人留言问我,朋友抑郁了,是不是有些话不能当着他的面讲?——我想象了一下那个场景,大家正在谈笑风生,忽然「他」出现了,大家立刻心领神会地转移开话题。不能吐槽,不能嘲笑,不能悲情,不能负能量,更不要触及死亡……就算他让我们生气了,我们也最好在心里消化这些感受。他都病了,大家多给他一点爱吧! 长此以往,会导致什么后果呢?
我有一个抑郁的来访者,表达过一个很惊人的思想:假设有一个按钮,按一下就能「治好」抑郁症。她说自己就算要按这个按钮,也要悄悄地按,瞒着男朋友。因为男朋友一直想跟她分手,是靠着对抑郁症的不忍才拖到现在。 假如「治好」了抑郁症,她就会为此付出代价。 我们总说要多给病人一点爱,但这个逻辑背后有一点问题:爱是很好,但每个人都值得被爱,而不是为了治病才爱。如果没搞明白这一点,把爱当成一种【药】,就可能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想吃药的人,就只能【病】下去。 倒不是说会骗人或者装病。生病是很痛苦的,抑郁的人当然盼望解脱。但同时,这份痛苦又被暗示了别的意义。比如说,把痛苦的主人作为大家心中的【弱者】,这样就与其他【正常人】产生了区分。抑郁变成抑郁者的身份标签,现有的生活方式、人际关系、关心爱护,都与此密不可分。什么时候把身份改回到【正常人】呢?解脱的同时会失去什么?他们没有想过,可能也不愿意设想。
如果爱成为了一种特供品,抑郁就会成为唯一合理的,表达需要的渠道。 这句话的重点不在于「表达需要」,而在于「唯一合理」。人人都可以有脆弱的时刻,都可以要求关心(当然,没做好的事也要承担代价)。这是最正常的人性需求:累了想要请假,烦了想要拒绝,孤独的时候想要有人陪(再次强调,要承担代价)。这都是人之常情,与生病无关。但如果不能承担这些脆弱的存在,只剩【抑郁症】作为其唯一合法的通行证,那就可想而知会出现什么后果了。
最后举一个例子,来结束这部分论述: 一对夫妻,妻子曾经有过产后抑郁。在抑郁已经痊愈之后,有一天跟丈夫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丈夫无法忍受妻子的指责,努力克制情绪之后,他说:「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又犯病了。是病的话我可以忍,否则我没办法接受!」 你看,不光病人觉得【抑郁症】重要,身边的人也会呼唤【抑郁症】的标签。
所以,再重申一遍这个原则: 在你跟他的关系里,有没有抑郁症没那么重要。 具体建议如下: 1,对抑郁症患者,像所有鸡汤文章说的一样:爱他,理解他,陪伴他,支持他。 2,不要只爱他的病,而要爱他整个人。 3,生病的时候爱他,病好了也一样爱他。 4,如果评估过自己,发现做不到上面几条要求,那就承认做不到好了。不要硬做。 对别人怎么样,对病人就怎么样。他们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病人。病了又如何,谁没病吗?凭什么他们就不一样?别人不需要怜悯,就不要怜悯。 多交流,但不是为了治病。否则,听着听着你就忍不住要讲道理,劝他们想开点(「你就是病了,才会那么想」)。他们是会带给你很多负面感受,包括对人生的悲观和绝望。但请你认真对待这部分感受,它的价值跟抑郁无关。它同样是来自一个真实的人的真实情感,而不只是教科书上的「症状」。 一视同仁地对待抑郁和不抑郁的人,该提要求的时候不用客气,该给回报也不要手软。如果你是抑郁者的上司,请对他施以常规的管理制度,千万不要额外开小灶。他作为一个职场人,干得好就拿奖金,干得不好就想办法改进,天经地义,跟抑郁与否无关。如果他累了想休息,没问题,但你也应该允许其他任何人休息。有一天他抑郁好了,问你:「以后还可以休息吗?」你告诉他可以,「亲爱的,按规定请假就好,有没有病都一样。」 当然,要是给不起这样的福利,就实话实说。
也不是什么都不管。在你和他的关系里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感受很重要,诚实很重要,爱很重要,工作和运动很重要……但抑郁症不重要。不要给他这种暗示:「你已经完了,除非先治好你这个病,否则其它的事都不重要。」 病了就是病了,但其它东西还可以有。 需要先转变自己的心态:把抑郁当成一个病,一个东西,而不是一曲苦大仇深的命运悲歌。非要痛哭,非要去刨根原生家庭,非要关爱照顾。仿佛这些人已经是一类特殊人群,后半生的幸福被判了死刑,今后只能靠别人施舍的同情过日子。
没那回事。该吃药吃药,除此之外该怎样过就怎样过。后半生还长得很。想获得关心,就去认识朋友。想赚钱,就工作。想心情舒畅,就出门跑几圈,回家冲个澡。这些法则对谁都一样,不会因为谁病了,就可以得到额外的特权。 他值得这样的关系。你也一样。
热门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