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
当后方稳固了,人才能放心的前行。
人格独立是由内而外的散发,不能从外塑造。
人格独立和依恋安全成正比,与父母的爱息息相关。
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人格独立,同时将孩子的独立理解为一种时间和空间上的脱离,一种让其自生自灭的状态,好像只要父母不在身边,把孩子放在一个陌生的环境,让孩子自己去照顾自己,从而培养出孩子独立的能力。
所以有的父母,很小就和孩子分床睡,很小就把孩子放在托儿所、幼儿园,让孩子从小就寄宿,让孩子在外地上学,去国外留学,美其名曰培养和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会与人打交道的能力,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和资源,培养孩子人格独立的空间。这是真的吗?也许只是为了父母省了很多麻烦,为自己不想带孩子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借口而已。
殊不知这是南辕北辙,舍本逐末。对于孩子来讲,这是一种心理抛弃,孩子觉得父母不喜欢自己,不喜欢自己的身体,不喜欢和自己接触,不喜欢自己出现在面前,把自己丢给外人,从空间和时间上隔离,将自己抛弃了。
这种抛弃让孩子绝望,但又必须求生,从而防御出一种假象的“生活独立”模式,而孩子内在的人格缺乏内核,外强中干,内在人格空心化,与父母失去联接,造成的创伤远远大过这个独立的“假象”。
好像一个坚硬厚重的盔甲里面躲着一个瑟瑟发抖、恐惧、抽泣的孩子。有时父母只看到孩子挣扎着构建的假象,却忽略了孩子内在的伤痛,还拿着孩子的“独立”向外人夸耀,有时想想就心酸。
人的人格独立与她得到的爱的多少有密切关系。当孩子内在与父母的联接越紧密,爱的浓度、纯度和质量越高,依恋关系越安全,孩子的人格独立性才会越强。父母关系越好,越恩爱,孩子的安全感也越高。父母营造的抱持性环境越安全稳定,陪伴孩子度过0-6岁的心理关键期,孩子内在人格独立的内核自然而然就稳定坚韧了。
生命早期,人内在的安全感来自于父母的爱、父母的陪伴、父母的身体接触、父母的理解和反馈、父母的关注和陪伴,也来自于与父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结。孩子清晰的确定父母是爱自己后(这是个不断重复、联结和验证的过程),心里就会很安全和坦然了,就不怕了,面对外在环境才会有底气和自主,由内而外的表达出人格的独立。
不管我们在外面受多少风雨,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全然的接受我们的,爱我们的,呵护我们的,都有一个温暖的家在迎接着我们,我们的安全感一直都在,人还会有什么害怕的呢?当后方稳固了,人才能放心的前行。当内心安全了,我们就会安然挺立于天地之间,如同站在坚实的大地上,不管狂风暴雨,我能岿然不动。
在孩子童年时,父母陪伴在孩子身边,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懂得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跟随孩子的节奏,尊重孩子的每一个阶段的特点,你想要的 “独立、自主、情商、智商、语言表达、行动能力、操作能力、专注能力、思考能力、协调”什么的,孩子都会自然发展出来的,因为天生就具备这些东西,不需要去锻炼出来的,是自然而然就有的。
越安全,越独立。如果你有孩子,你去试试就知道了。
热门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