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小腿的创伤骨折,肿胀是普遍现象,一般经过抬高肢体,适当用药,几天之后肿胀就可以消退。然而,有一种严重并发症,就是“骨筋膜室综合症”,要引起足够重视,早期剧烈疼痛、尤其是足趾背伸时疼痛更为厉害,最后出现“5P”症状,小腿肌肉坏死,如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治疗后也往往造成“皮包骨头”,留下严重残疾。下边就介绍一下“骨筋膜室综合症”的病因、诊断和治疗: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肢体创伤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由骨筋膜室(骨筋膜室是指一般在前臂和小腿,由骨、筋膜组成的相对密闭的间室)内高压而导致神经肌肉严重缺血、甚至坏死为特点的综合症,主要发生于小腿和前臂,大腿和上臂等较少见。本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及其为重要,因为神经肌肉缺血到一定时间后即可出现不可逆性的坏死损害,影响肢体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1、病因及发病机制
引起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原因虽较多,但以外伤为多见,尤以车祸撞击、硬物击打、重物挤压为主;其他如醉酒及煤气中毒后肢体长时间受压,凝血功能障碍合并轻微外伤(如静脉注射或抽血)。其他因素有:①骨折开放位内固定术后术野止仍有出血;②镇痛泵止痛掩盖了伤肢的剧痛;③过紧的敷料包扎和外固定遮盖和加重了伤肢肿胀情况,影响了肤色的观察;④对有可能发生严重肿胀的手术仍然常规缝合深筋膜等。
当致病因素(如暴力砸压等)作用于肢体后,一方面,筋膜间室内的肌肉组织出血、肿胀、渗出增加;另一方面,骨筋膜间室结构致密,弹性较小,不能向周围扩张,容积相对固定,从而使筋膜间室内压力增高。压力增高使间室内淋巴与静脉回流的阻力加大,而静脉压增高促进毛细血管内压力增高,从而渗出增多,更增加了间室内容物的体积,使间室内压力进一步升高,形成了缺血-水肿恶性循环。筋膜间室内压力增高到一定程度会造成其内组织血流量减少,维持血供的肌性小动脉闭合,血流停止,组织缺血。当筋膜间室内压力上升至4Kpa时,小动脉即闭合,临床据此作为诊断本病的客观依据和手术指征。骨间膜室内压力急剧增加,超过动脉压后,可阻断室内血循环,使室内肌肉和神经组织缺血。肌肉组织缺血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渗出液至组织间隙,形成水肿,使骨筋膜室内压力进一步增加,其病情发展很快,急剧恶化,直至坏疽。本病有三个不同发展阶段:①濒临缺血性肌挛缩,在严重缺血的早期,经积极抢救,及时恢复血循环后,避免发生或发生极少量的肌坏死,可不影响患肢的功能,或影响极小。其症状为受累肢体疼痛、肿胀和感觉异常。②缺血性肌挛缩,时间较短的完全缺血,或程度较重的不完全缺血,在积极恢复其血液供应后,有部分肌组织坏死,尚能有纤维组织修复,但因瘢痕挛缩而形成特有的畸形—Volkmann挛缩,将严重影响患肢的功能。症状有受累肢体远侧的动脉搏动缺如和局部早期的肌肉坏死。③坏疽,范围广、时间久的完全缺血,其结果为大量肌坏死,无法修复。如不截肢则易导致急性肾衰竭、中毒性休克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后果。但应注意有时患肢的疼痛与损伤的程度不成比例。
2、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有疼痛,特别是足趾或手指背伸时疼痛加重,疼痛难以忍受。如果发展到“5P”症状则说明已经不是疾病早期了,“5P”即:①由疼痛转为无痛;②苍白或发绀、大理石花纹等;③感觉异常;④麻痹;⑤无脉。早期预防发生或诊断的重要症状和体征:①疼痛,持续性剧烈疼痛且进行性加剧。疼痛是本病最常见的症状和重要主诉,常为最早发病信号。疼痛的特征:疼痛的无定位性、难以忍受性、烧灼性、敏感性。②其他如肿胀、压痛、苍白、发绀及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也是早期诊断的重要参考。注意以上两点可以做到早期预防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发生。如果发展到出现:①受累神经分布区感觉异常,表现为过敏、感觉减退消失,其两点辨别觉消失最早;②患侧指(趾)呈屈屈曲状态,肌力减弱;被动牵伸指(趾)时,可引起剧烈疼痛。这两点加上剧烈的疼痛诊断已较明确,病程已不算太早,要抓紧治疗。同时,可通过Whitesides针刺测压法,或Matsten导管测压法行骨筋膜室压力测定,以协助诊疗。
3、治疗措施:
⒈局部治疗:
⑴重在预防:对疑有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患者,①应严密观察;②早期可以抬高患肢,如果确信已经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则将患肢抬高,可能会加重缺血。③局部制动,④禁止热敷,⑤包扎应宽松、切忌过紧,⑥应用抗炎、扩血管药物等。
⑵一旦确诊应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毫不犹豫地进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不可有侥幸心理。手术要纵行全程切开患处所有骨筋膜室,可得到充分的减压效果。
⒉全身治疗
①卧床休息,②给予支持治疗,补液及输血纠正休克等;③应用碱性药物及利尿剂;④纠正酸碱及电解质紊乱;⑤应用抗凝、溶栓和祛聚等药物。⑤可用自由基清除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C、谷胱甘肽、SOD、CAT、过氧化物酶、甘露醇和二甲亚砜等;⑥中医药治疗以清热利湿、活血祛瘀类中药为主,可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等。
谢谢关注!
热门创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