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坑你的钱还伤眼睛!这些视力康复骗局,千万当心
同仁专家说弱视?1周前
??如今的中国,近视发病率很高。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报告称,目前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 6 亿,几乎是中国总人口数量的一半。
这也就意味着,你身边一定有很多近视的亲朋好友。
面对肥得流油的市场,不法商家纷纷打起了「视力康复」的歪主意,并声称能够「治愈近视散光」「智能降低度数」,甚至「轻松摘镜」。
于是这样的广告出现了——
有吹嘘高科技神奇仪器的:
有推销「不打针、不吃药、无痛苦」,轻松恢复视力疗法的:
还有许多家长都带着孩子参加过这类机构的线下训练,并反馈「效果不错,不戴眼睛视力也提高了」……
某近视康复机构,孩子们正在体验
▼
这样的好事?实际上,很多家长都是在不知不觉中上当了!
不仅被骗钱,还搭上孩子的视力。
由于多数近视的原理在于眼球过长,散光则是因为角膜各方向弯曲度不同。
想要纠正这种状态,就要改变眼球的形状,目前没有一种训练或是神奇仪器能做到。
如果真的近视了不正规治疗,使用这样的产品,很容易错过控制近视的最佳时机。
被骗钱是小,但眼睛出问题,那可是一辈子的事……
接下来咱们就来一个一个看看,不法商家采用了的骗局。
骗局 1:有猫腻的视力表
首先是视力表的猫腻。
受到场地、患者病情、认知水平等条件的限制,我们会使用很多类型的视力表。
但同一个人使用不同视力表确可能产生不同的测试结果。
你能看出区别吗?
▼
这两种视力表中,显然左侧的视力表比右侧的更容易辨认许多。
然而只有右边的才是「标准对数视力表」,而左边的因不符合国家标准早已被淘汰。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难辨认出二者的差距。
视力表国家标准中的部分要求
▼
由此可见,视力测试受到心理和环境影响都很大。
只有使用同一个视力表,光照、距离等环境要求都一样,且检查者采用同样的鼓励辨认方式,比较前后的视力才是正确的。
把灯箱的灯源调暗一点,反射镜放远一点,或者换一个印刷对比度较差的视力表,缩短每个字的辨认时间,都能够使得测出的视力水平变差。
这些,都是不法商家欺骗消费者的惯用手段。
骗局 2:可诱导的「电脑验光」
上图显示的是同一天用同一台电脑验光仪,先后两次给同一个人测得的度数。
第一次结果:右眼 1075 度近视,左眼 1025 度近视。
第二次结果:右眼 300 度近视,左眼 275 度近视。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因为我们的眼睛存在「眼调节」。
即眼睛需要看清楚近处物体的时候,会自动调节成一个「近视的状态」。
那么一个本来就近视的眼睛,看近的时候就处于一个「度数更深的状态」。
做电脑验光时,我们应当避免「眼调节」的影响,不要盯着仪器表面或者其他近处的物体看,而是看着机器里面的图案,并想象它在很远的地方。
然而,不是每个人都会按照规范来操作的。
左边的结果,就是故意要求被测者盯着仪器的探头,所得出的度数。
很多类似的细节可以引起或大或小的度数偏差。只要第一次测深了,以后度数「变浅」也自然就是机构的「功劳」了。
骗局 3:近视「度数」的数字把戏
既然电脑验光可以诱导,那么镜片度数是准确的吗?
拿现在的眼镜度数和之前的比较,是不是就能说明视力的变化?
当然不是。
首先,「配镜度数」并不一定就是「准确度数」。
如果患者试戴时不适应这样的度数,或者根据患者病情考虑需要加减,医生会进行调整,得出最后的度数,这个叫「配镜处方」。
有时不同的医生或验光师给出的配镜处方略有差异,其实只要不违反配镜的基本原则,都是可以接受的。
此外,配镜处方包括球镜、柱镜和柱镜轴位多种参数,普通人并不熟悉。
测镜片度数使用的焦度计,稍有偏差度数也不准确。
当我们把眼镜拿去这类机构检测时,并不懂得机器使用,也看不明白读数,就只能相信他人汇报的结果了。
骗局 4:唬人的「视力训练」
前文提到的都是通过外部手段来影响视力评估的结果,那么通过训练真的可以使患者感到「不戴眼镜时视物变清晰」吗?
答案是可以的,这其实是通过训练使得「相同近视度数的人」测出了「不同的视力」,其原理来自于我们的「大脑的模糊适应现象」。
我们的视网膜在焦点处成像是最清晰的,但在这个焦点前面和后面的一小段距离里,成像也是相对清晰的。
如果视网膜能接收到这段焦深范围内的光线,大脑也会识别为「清晰」。
假设焦深如图那么长,那么对于黄斑接收到的光信号,大脑会判别为「清晰」。
也就是说,大脑对不清晰是有一定的容忍范围的,只有超过了这个范围,我们才会感觉到不清晰。
下图中相机的景深可以类比这一机制
▼
这就是视力训练有效果的原理,它其实起作用的地方根本不是「眼睛」,而是「大脑」。
大脑不断地适应模糊的视觉后,这段「可容忍范围」扩大,原本大脑认为不清楚的东西,也会变得清楚,于是视力就提高了。
只是,这一切适应都要建立在「模糊」的前提下。
一旦戴上合适的眼镜,视觉突然变清晰了,聪明的大脑一定会选择最清晰的范围看,把原来能容忍的那些模糊影像全部抛弃掉。
所以,这样的机构一定不会让患者佩戴合适度数的眼镜,否则他们也就一秒破功了。
为此他们也摸索出了最有效的说辞,那就是:「戴了眼镜就摘不下来了」,恰好击中了很多人内心的渴望。
这些机构由于没有系统的理论支持,采用的方法五花八门。
其中很多训练方法需要高强度的用眼,与「减少眼睛疲劳」的近视防控原则背道而驰。
许多患者训练后视力「变好」了,但近视度数比原来还高。
慢慢地,近视加深到一定程度,超过了大脑能容忍的范围,就再也看不清了,视力就会断崖式下降。
而相反,针对弱视、视功能障碍等患者开展的视觉训练,有一系列规范的方法。这类训练也有可能提升视力,但绝不会拿「降低度数」作幌子。
拒绝受骗,提醒你身边的人
说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这些机构使用的方法并不算特别高明。
但是,某些别有用心的商家利用了大家急切的心理和知识盲区,从而实现了所谓的「轻松摘镜」。
其实,视力是提示我们及时去医院就诊的「警报器」,但大脑的模糊适应会欺骗自己,可能使得真正有问题的患者自觉「视物清晰」,无法及时去看医生,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引发更严重的、一辈子的损害。
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
无论何种疾病,在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永远是最好的选择。
至于那些吹上天的不靠谱广告,请大家提醒身边的人别上当,然后一起揭发他们吧!
热门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