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过敏性紫癜
属于一种特殊的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常出现多器官多系统损害,呈现多种临床症状,危害人类健康。通常表现出以下特征:
多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
2/3病例出现消化道症状,
部分出现关节损害,
肾脏受累时出现尿潜血阳性,
甚至出现尿蛋白
过敏性紫癜定义解析
是一种较常见的,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
病因有感染、食物过敏、药物过敏、花粉、昆虫咬伤等所致的过敏等,但有时过敏原因常常难以确定。
流行特征
具有季节性,多数为散发,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男性较女性多见,
起病前1~3周往往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过敏性紫癜典型表现
皮疹,皮肤出血点或瘀点或紫癜,
多出现于下肢皮肤,关节周围,臀部,呈对称分布、分批出现、大小不等、颜色深浅不一,可融合成片,一般在数日内逐渐消退,但可反复发作或出现;
可有胃肠道症状,如腹部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钝痛等;
可出现关节疼痛;
部分出现肾损害,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等,多见于儿童。
过敏性紫癜少见表现
严重者发生肾功能不全
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肺泡出血
心肌损伤,心率失常
过敏性紫癜的治疗原则
积极清除感染灶,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应避开一切过敏原,防治该病的诱发因素。
尽可能查出过敏原,避免重复接触,再度致敏。
急性期需药物治疗,应用抗感染、抗过敏、抗组胺药物控制缓解病情
心理治疗,该病患者常见皮肤出血点,故心理较紧张,应安慰病人,心里疏导,介绍康复病例,树立信心。
特殊护理,应注意调节生活方式。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少活动,活动可加速血液循环,加重出血。
缓解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预防感冒导致病情加重或复发。
饮食调节也很重要。
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
属于3型的变态反应,即免疫复合物型的变态反应,
接触过敏原或发生炎症以后,诱发机体产生抗体,
与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这种复合物沉积于小的血管出现各种临床症状。
根据累及部位不同可分单纯性和复合型,
单纯型包括4型:
皮肤型,好发于下肢,轻者只发于小腿,足背,有些红色的丘疹叫做可出汁的紫癜,高于皮面,可以伴轻微胀痛。
关节型,出现关节肿胀疼痛。
肾型,表现为肾炎。
腹型或肠型,为在肠壁或肠系膜血管里沉积形成炎症,比较重,可以造成肠炎出血。因此过敏性紫癜,可以是比较严重的疾病。
病理改变为
毛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
皮肤、粘膜出现紫癜、某些器官出血,
可同时出现皮肤水肿、荨麻疹等其它过敏表现。
过敏性紫癜症状归纳起来包括以下五种:
⑴前驱症状:多数患者于发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及症状。
⑵皮肤表现:典型皮疹为红色斑丘疹,突出于皮表,或皮肤出血点、紫癜,压之不退色,单独或互相融合,对称性分布,以四肢伸侧及臀部多见,很少侵犯躯干,可伴有痒感或疼痛,成批出现,消退后可遗有色素沉着。
⑶关节表现:关节可有轻微疼痛到明显的红、肿、痛及活动障碍。病变常累及大关节,以膝、踝、肘、腕等关节多见,可呈游走性,常易误诊为“风湿病”。
⑷腹部表现:腹痛常见,多呈绞痛。以脐及右下腹痛明显,亦可遍及全腹,但一般无腹肌紧张,压痛较轻,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与黑便。
⑸肾脏表现:肾炎也是本病较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在12-65%。一般于过敏性紫癜症状出现后1~8周内发生,轻重不一,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浮肿及高血压等急性肾小球肾炎表现,少数可为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个别病例可转入慢性肾功衰竭。
分型
以上四型(皮肤、关节、腹部、肾脏)可单独存在,
具备两种以上过敏性紫癜症状或合并存在时,称为混合型
治疗要点
脱离过敏环境,避免重复致敏
按病情严重程度治疗
轻型重诊断和观察,可口服药物治疗
重型积极药物治疗,联合用药。
药物治疗
皮质激素(1-2mg/kg,足量静脉或口服1-2周,剂量递减,至少2周)
抗组胺药(维持2-4周)
抗感染(有感染的)
预防
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维持治疗,减少复发。
至少半年内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避免感冒,诱发病情反复
加强锻炼,调节饮食
脱敏治疗。
热门血液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