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 ? ? 乳腺癌患者在经历了一系列手术、化疗、放疗、靶向药物治疗之后,终于可以放松心情,迎接新的生活。但是,总有一小层阴影笼罩在心上,那就是,会不会出现转移。那么,术后的定期复查,就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乳腺癌患者术后复查的项目和时间间隔。
一、乳腺癌患者术后复查的目的
乳腺癌术后定期复查是为了早期发现转移灶,好早期进行干预和治疗。因此要先了解可能的转移部位。乳腺癌容易转移的部位有切口胸壁、对侧乳腺、淋巴结、骨、肝、肺、脑等。因此,每次检查都应该针对这些部位进行检查。
二、复查项目
1、抽血化验肿瘤标志物:CA153(糖类抗原-153)、CEA(癌胚抗原)是必检项目,60%以上的乳腺癌患者会升高。其他如CA125、CA199少数患者会升高。
2、乳腺彩超:乳腺彩超主要检查乳腺手术的切口部位是否有胸壁转移结节,和对侧乳腺是否有转移灶。要注意的是,切口部位的小结节也可能是瘢痕增生,对侧乳腺的结节也可能是良性结节;而转移结节通常边界不清,活动不良,逐渐增大。可在彩超下初步鉴别。
3、淋巴结彩超:乳腺癌最常转移的淋巴结区域是腋窝淋巴结、颈部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因此每次复查都应检查这几处淋巴结彩超。要注意的是,直径小于1厘米、复查无变化的淋巴结多数为正常淋巴结;而超过1厘米以上、渐进性增大、质硬、无压痛、边界不清的淋巴结,要引起重视,必要时做淋巴结活检检查。
4、肝脏彩超:肝脏的血运比较丰富,是身体的解毒脏器,因此容易出现转移。每次都应复查肝脏的彩超,或肝脏CT。要注意的是,肝脏常见的结节有肝囊肿和肝血管瘤,彩超或增强CT可进行鉴别;而小而多发、渐进性增大的低回声结节,要引起重视,必要时做肝穿检查。
5、肺CT:肺部的血液循环是体循环的一部分,因此肺部容易出现转移灶。每次都应复查胸片,或肺CT,推荐每半年做一次肺CT,因为胸片只能发现大的转移灶,或放射性肺炎,而肺CT可发现小于1厘米的转移灶,以及纵膈区域的肿大淋巴结。要注意的是,肺部也可能有良性的小结节,直径几毫米,多次复查无变化;而位于肺部边缘、小而多发、渐进性增大的低回声结节,或磨玻璃结节,要引起重视,必要时做肺穿检查。
6、骨CT或骨扫描:乳腺癌患者骨密度下降、长期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者骨质疏松加重,因此容易发生骨转移。骨转移灶多发生在扁骨部位比如胸椎、腰椎、肋骨、髂骨等,如果出现明显的胸背痛、腰痛等现象,需要局部做骨CT,查看是否有骨质破坏。如果没有骨痛现象,也应该每年做一次骨扫描检查,骨扫描可比骨CT提前三个月发现骨质破坏。要注意的是,严重骨质疏松患者的椎体密度下降,可能出现压缩性骨折,或骨质密度不均匀,在CT上不易与骨转移鉴别,但可做骨扫描鉴别;而对于陈旧性骨折,骨扫描也显示为核素浓聚,并不能很好的区分是骨折还是骨质破坏,应该仔细询问病史。
7、头CT:乳腺癌细胞容易透过血脑屏障,在脑组织中形成脑转移灶,常见部位为额叶、顶叶、颞叶、小脑等。脑转移患者通常会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抽搐、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但在转移早期通常没有症状,所以需要定期复查头CT。要注意的是,脑转移灶通常表现为小病灶大水肿,有时只看见水肿看不清病灶,则需要进一步做头部MRI或头部增强MRI进行鉴别;而其他脑肿瘤通常表现为大病灶小水肿,头CT就能看出有明显区别。也有些患者脑内的小转移灶周围无水肿灶,头CT平扫无法发现,因此推荐做头MRI复查为最佳。
三、复查的时间间隔
(一)早期乳腺癌(I期和II期)患者,术后的前12个月由于规范的放化疗,极少出现转移。但在术后12个月到36个月之间,最好定期复查,每3个月做一次抽血化验和彩超,每半年做一次全面CT,每年做一次骨扫描。术后第四年和第五年至少每半年做一次全面检查。术后五年以上,也应每年做一次全面检查。争取做到有问题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二)III期和IV期乳腺癌患者,治疗的疗程要较早期乳腺癌患者长,在治疗结束后应每3个月做一次全面复查,观察是否有动态变化。
(三)在复查间期,如果发现了下面这些情况,需要立即做相关检查:
1、??术后切口胸壁或健侧乳腺如果发现逐渐增大的肿块,要立即做乳腺彩超;
2、??颈部、锁骨上、双侧腋下如果触到较硬的肿块,要立即做淋巴结彩超;
3、??有咳嗽、气短、呼吸困难、胸背痛现象,要立即做肺CT;
4、??有腰痛、髋部疼痛,静止时疼痛,活动后加重现象,要立即做腰椎CT、髋骨CT或骨扫描;
5、??有腹胀、厌食、黄疸、右肋下疼痛、上腹部包块现象,要立即做肝胆脾彩超或上腹部CT;
6、??有头痛、呕吐、视力下降、肢体活动障碍等现象,要立即做头部CT或MRI。
热门血液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