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尿蛋白升高,临床又称为蛋白尿。
正常情况下尿常规检查中尿蛋白,定性是阴性的。如果尿常规检查定性阳性,或者是查尿微量蛋白大于30毫克每升称为蛋白尿。
临床当尿常规检查,尿中蛋白增多时,首先要明确是否是真正的蛋白尿。需要排除其他因素污染标本的可能。常见的如女性月经期,或者是月经前后三天内,分泌物较多时,可以污染尿液标本,导致假阳性。其次是尿道口周围有脓性分泌物,或者是阴道内分泌物较多时,也容易污染尿液标本。临床遇到女性蛋白尿患者,一定要询问病史,尤其是月经史。
其次要区分是生理性蛋白尿还是病理性蛋白尿。
生理性蛋白尿,多见于发热,剧烈运动之后,寒冷高温作业,应激状态下。这种蛋白尿大多数是一过性的少量的蛋白尿,短期内尿蛋白消失。如果尿蛋白持续阳性,需要排除病理性蛋白尿。
临床导致病理性蛋白尿常见的原因,包括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性疾病,以及其他全身性疾病导致的蛋白尿的可能。
肾小球性蛋白尿,尿中蛋白主要以白蛋白为主。根据原发病不同以及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不同,其临床表现不完全相同。可以表现为少量的蛋白尿至肾病水平的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3.5克每升,同时血浆白蛋白小于30克每升,可诊断为肾病综合征。
肾小管间质性疾病主要以球蛋白增高为主。如阿尔法一微球蛋白,贝塔二微球蛋白以及尿nag酶升高。
如果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定性不多,但是24小时尿蛋白定量较多,同时伴有血中清亮明显升高时,首先要排除多发性骨髓瘤所导致的溢出性蛋白尿。
尿蛋白的诊断大多数情况下,需要行肾穿刺活检术才能明确诊断。
热门肾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