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定义是有入睡困难,持续睡眠障碍或睡眠后没有恢复感,每周3次并持续至少1个月,导致明显的不适或影响了日常生活,非神经系统疾病、使用精神药物或其他药物等因素引起的睡眠障碍。
什么是失眠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临床常见的失眠形式有:
睡眠潜伏期延长: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
睡眠维持障碍:夜间觉醒次数≥2次,或凌晨早醒;
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浅、多梦;
总睡眠时间缩短:通常少于6小时;
日间残留效应:次晨感到头晕、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
失眠的原因
老年人是失眠的一大群体,老年人失眠除了有各种老年疾病的推动,一些看似有利健康实则可致不良后果的生活习惯也是不容忽视的作用因素。此外,和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睡眠时间少,睡眠容易中断。
如果总是指望回笼觉补充睡眠,有可能会打乱作息规律,使大脑生物钟紊乱,造成老人“白天睡不好、晚上睡不着”。例如,很多老人喜欢早起锻炼,在晨练后再回家补上一个回笼觉。这看似没有什么问题,但实际上,晨练后睡回笼觉对老人身体健康和睡眠都是极为不利的。晨练后,老人的呼吸、心跳加快,精神处于亢奋状态,肌肉也因锻炼分泌乳酸等代谢物。
如果晨练后立刻躺倒就睡回笼觉的话,不利于乳酸这些代谢物的消除。而如果这种代谢产物不消除,就很容易令老人在白天感到身体疲乏、肌肉酸痛,甚至头痛。特别是那些不习惯早起的老人,偶尔晨练后往往喜欢睡回笼觉。所以,建议这类老人稍稍晚起,等到太阳升起一段时间,驱散了晨雾、植物放出氧气,气温上升时再锻炼也不迟,而且锻炼后不要睡回笼觉。
失眠的原因有许多,但70%左右都是情绪性失眠,包括焦虑、抑郁等,而不良情绪又反过来影响睡眠,产生了“精神交互作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恶性循环。
治疗失眠
目前的治疗共识是:失眠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矫正认知和不良行为方式,以及药物治疗三方面。同时世界卫生组织睡眠问题治疗指南指出:纠正不良睡眠卫生习惯和不良认知是所有治疗的基础。
其中对有明显失眠者可以考虑给予安眠药,但建议将非苯二氮类选择性GABA‐A受体激动剂(非安定类的安眠药)作为一线选择药物,如佐匹克隆、唑吡坦、扎来普隆。如果撤药会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或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时,则主张安眠药长期使用,遵循利大于弊的选择原则。
老年人克服失眠
老年人克服失眠可注意以下方面。
01规律睡眠
遵循有规律的睡眠时间表,每天同一时间上床,同一时间起床,周末亦如此。
02合适的睡眠环境
维持合适的睡眠环境,应有一个安静、清洁舒适的环境。卧室保持光线黑暗和安静,室内温度不宜过冷过热,湿度不宜过高过低。睡前开窗通气,让室内空气清新,氧气充足,但应防感冒。
03合适的卧具
选择卧具:老年人易生骨关节疾患,应避免睡棕绳床,以木板床为宜,上垫床褥,宜柔软、平坦、厚薄适中,过厚易引起虚热内生,过薄则易受寒气外袭,都令人夜寐不安。被子、床单、枕头均须整洁,使人感到舒适。枕头宜有适度弹性。
04正确的睡姿
注意睡姿,以右侧卧尤好,可有利于肌肉组织松弛,消除疲劳,帮助胃中食物朝十二指肠方向推动,还能避免心脏受压。右侧卧过久,可调换为仰卧。舒展上下肢,将躯干伸直,全身肌肉尽量放松,保持气血通畅,呼吸自然平和。
05避免睡前兴奋
睡前兴奋会招致失眠和多梦。因此睡前不要做强度的活动,不宜看紧张的电视节目和电影,不看深奥的书籍。
06调节睡眠时间
睡眠时间一般以醒来全身舒服、精力恢复、身心轻松为好。可视自己的体质、生活习惯自行调节。
07睡前热水泡脚
睡前热水泡脚,促使血管扩张,引导气血下行,使睡意朦胧,入寐时间缩短,睡得更熟、更香。
08睡前勿进食
睡前进食,特别是油腻之品,会增加胃肠的负担,横膈肌向上抬,胸部受压,腹部胀满,易引起多梦、说梦话、发梦魇,因此应极力避免睡前进食,并不要喝含咖啡因和乙醇的饮料。
09睡前少饮水
睡前少饮水、先小便。老年人肾气亏虚,如果没有心、脑血管疾患,则应睡前少饮水,解小便后再上床。避免膀胱充盈,增加排便次数。
10定期运动
运动可帮助自然地进入睡眠,但不要在太晚的黄昏时运动,因为这能刺激心血管和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