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泌尿系感染是由细菌直接侵入尿路而引起的炎症。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等症状,95%以上是由单一细菌引起的。90%门诊病人和50%左右住院病人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杆菌,此菌血清分型可达140种。
治疗不及时会并发肾乳头坏死、肾乳头坏死、感染性肾结石和败血症。
一、原因
诱发泌尿系感染性疾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梗阻与返流
泌尿系梗阻与返流都可引起尿流动力学的异常改变,使尿液引流不畅而潴留于泌尿道内,容易招致感染。引起梗阻和返流的原因有以下两个:
(1)机械性梗阻,如先天性畸形、结石、异物、慢性炎症引起的疤痕挛缩和前列腺肥大等。
(2)神经功能性梗阻和返流,如神经原性膀胱、先天性解剖缺陷、巨输尿管、输尿管膀胱返流等。
泌尿系梗阻和返流皆能障碍尿液引流而产生局部尿液潴留。由于尿液是细菌生长的良好环境,故易招致感染。据统计,梗阻性尿路感染较非梗阻性感染的发病率高10多倍,下尿路梗阻较上尿路梗阻感染的发病率高2倍。
2.妊娠
妊娠期中由于机体内分泌的改变和子宫压迫输尿管下段可以引起尿液引流不畅。
3.糖尿病问题
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一系列代谢功能的紊乱和免疫功能的改变容易引起感染,并且一旦发生感染更不易控制。
4.先天性畸形
泌尿系常有许多先天性畸形发生,如马蹄肾、异位肾、肾旋转不全、肾输尿管交界处狭窄、双输尿管双肾盂畸形、输尿管开口异位、膀胱外翻等,这些病变往往都能引起泌尿系梗阻而导致感染。
5.尿路机械刺激
如留置导尿管、膀胱镜检查、尿道扩张术、尿路结石、尿路造影和新婚等,能使细菌带入尿路。
6.其他
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疲劳过度,营养不良,常期应用激素和免疫缺陷等。
二、临床表现
1.尿路刺激征,即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等症状。这些症状,不同的病人表现为轻重程度不一。急性期炎症患者往往有明显的尿路刺激征;但在老年人、小儿及慢性尿路感染患者,则通常尿路刺激症状较轻,如轻度的尿频,或尿急,或排尿不适等。
2.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寒战、头痛等。主要见于上尿路感染病人,特别是急性尿路感染及伴有尿路梗阻的病人尤为多见。
3.尿常规检查可有白细胞、红细胞甚或蛋白。
4.血常规可能有白细胞升高。
5.尿细菌培养阳性。
三、到医院泌尿外科需要进行的检查?
1.病史采集。
2.体格检查:
包括泌尿外生殖器的检查;腹部和肾区的体检。盆腔和直肠指诊对鉴别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有意义。
3.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尿涂片镜检细菌、中段尿细菌培养+药敏、血液细菌培养+药敏、肾功能检查等;
2)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等,必要时可选择CT或MRI检查。
四、诊断
1.急性尿路感染病程在6个月以内,可有尿频、尿急、尿痛及发热等全身症状。部分病儿有一过性血尿。婴幼儿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而局部症状轻微。
2.慢性尿路感染病程在6个月以上,轻重不一,常表现为反复间歇性发热,腰酸乏力,消瘦,贫血等。严重者可有肾功能衰竭。
3.尿常规见白细胞增多,可有管型、微量蛋白,红细胞少见。尿培养找到致病菌,菌落计数>10万/毫升。急性尿路感染则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慢性感染血白细胞改变不明显,但常伴贫血。
4.反复发作病例应作X线检查,确诊有无先天性畸形、结石、结核等 。
五、治疗最新进展
1.中草药治疗:
(1)用车前草、蒲公关、金银花、野艾、白茅根等淡煎或浸泡,代茶常饮;
(2)丝瓜子9克,焙干研末,用黄酒送服,每日1次或分2次服;
(3)绿豆衣或绿豆,煮汁服;
(4)银花60克,加白糖120克同煎,额频饮服。或金银藤120克,水煎服;
(5)小蓟草15克,马兰根15克,水煎服。
2.西医治疗最新进展
按照《尿路感染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建议如下:
诊断明确,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后,对高热、头痛、腰痛、便秘等症给予对症处理,如给予清热镇痛,通便缓泻药。
小腹有痉挛性疼痛时可给予阿托品、普鲁本辛等抗胆碱药物解痉止痛;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枸橼酸钠等,也能减轻尿路刺激症状。对贫血、体弱的慢性患者可考虑小量多次输血,以纠正贫血,改善机体状态。
2.1.女性非妊娠期尿路感染
2.1.1急性单纯性膀胱炎治疗建议采用三日疗法治疗,即口服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或氧氟沙星;或左氧氟沙星,也可以采用呋喃妥因治疗。
2.1.2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治疗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14天,对于轻症急性肾盂肾炎患者使用高效抗生素疗程可缩短至7天。在用药期间的方案调整和随访很重要,应每1~2周作尿培养,以观察尿菌是否阴转。在疗程结束时及停药后第2、6周应分别作尿细菌定量培养,以后最好能每月复查1次。
2.1.3复杂性尿路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的治疗方案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除了抗菌药物治疗外,还需同时处理泌尿系统解剖功能异常以及治疗合并的其他潜在性疾病,若有必要还需营养支持治疗。在用药期间,应该及时根据病情变化和/或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治疗方案,部分患者尚需要联合用药,疗程至少为10~14天。
2.2.男性膀胱炎
要除外前列腺炎。对于非复杂性急性膀胱炎可口服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或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剂量同女性患者,但疗程需要7天;而对于复杂性急性膀胱炎患者可口服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连续治疗7~14天。
2.3.妊娠期尿路感染
2.3.1妊娠的第一个月常发生无症状菌尿妊娠期间无症状菌尿,发生率高达4%~7%,其中多达40%病例可进展为急性肾盂肾炎,因此在妊娠早期应该常规对孕妇进行尿培养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无症状菌尿患者。目前建议对于这类患者应该采取抗感染治疗。推荐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3-5天抗菌药物治疗。
2.3.2急性膀胱炎推荐根据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给予3~5天抗菌药物治疗,如果来不及等待药敏试验结果可给予呋喃妥因、或阿莫西林、或第二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治疗后需再行尿培养检查了解治疗效果。若反复发作急性膀胱炎推荐每日睡前口服头孢呋辛或呋喃妥因直至产褥期,以预防复发。
2.3.3妊娠后期多发生急性肾盂肾炎妊娠期急性肾盂肾炎,发生率1%~4%,推荐首先根据尿培养或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抗菌药物静脉输液治疗。
如来不及等待药敏试验结果,可选择头孢曲松,或氨曲南,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头孢吡肟,或氨苄西林治疗。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后,可改为口服抗生素治疗。总疗程至少14天。
2.4.无症状菌尿
对于绝经前非妊娠妇女、糖尿病患者、老年人、脊髓损伤及留置导尿管的无症状菌尿的患者不推荐抗菌药物治疗。然而,对于经尿道行前列腺手术或其他可能导致尿路黏膜出血的泌尿外科手术或检查的无症状性细菌尿患者,应该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采取敏感抗生素治疗。
2.5.导尿管相关的尿路感染
2.5.1无症状菌尿大多数无症状菌尿不推荐使用抗生素治疗。一些例外情况推荐进行适当治疗:毒力较强的微生物造成的院内感染;可能出现严重并发感染风险的患者;泌尿系统手术的患者;某些可引起高菌血症发生率的菌株感染;以及年龄较大的女性患者移除导管后可能需要短期治疗。
2.5.2有症状的感染推荐在取尿样培养前及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前更换留置时间超过7天的导管,或采用其他方式引流如阴茎套引流、耻骨上膀胱造瘘引流等;如无必要继续置管者可不再插管。推荐根据尿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有效抗生素。初始可根据经验选用广谱抗生素治疗,之后根据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使用。不推荐长期无根据使用抗生素治疗。
六、预防
1.多喝水、勤排尿平时应清淡食物,每日饮水量宜大于2000ml,以保证充足尿量,坚持每2~3小时排尿1次,忌憋尿,保持大便通畅。尿量增加可起到冲洗尿道作用,促进细菌及毒素的排出,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2.保持外阴清洁
(1)女婴在大小便后应及时更换尿布,洗涤会阴和臀部,所用尿布必须干净清洁。l岁以后的孩子,不论男女,都不穿开裆裤,不要就地而坐,以免外阴和尿道感染。
(2)成人应每日清洗外阴1次,勤换内裤,大便后应从前向后擦拭肛门,避免将肛门污物带到尿道口。
(3)少用坐浴 如果坐在浴盆内洗澡,污水容易浸入尿道,引起感染。因女性尿道短而宽,尿道口与阴道、肛门靠近,尤应注意。
3.性生活卫生
泌尿系感染的发病原因与性生活卫生习惯不良也大有关系,男女一方外阴、阴道、尿道的病菌极容易传给对方,也容易自身感染。因此性生活前,应清洗外生殖器。如果使用避孕工具,应将避孕工具清洗或消毒。性交前后,都应排尿一次。此外,戒除手淫,尤其是用器物手淫,防止尿道感染和损伤。
4.防止尿液尿潴留
(1)每晚临睡前,排空膀胱。
(2)怀孕5个月以上的妇女睡觉时以左侧、右侧卧位为宜,免得子宫压迫输尿管,引起尿流不畅。
(3)积极治疗引起尿路梗阻的疾病,如泌尿系结石、前列腺增生、肿瘤、包茎、肾下垂、瘢痕狭窄、泌尿系先天性畸形等。
5.清除入侵病菌
(1)积极治疗感染性疾病,如前列腺炎、龋齿感染等,要足量用药,彻底干净,防止病菌通过血行、淋巴道等进入泌尿系,同时杀灭已经侵入泌尿道的病菌。
(2)多喝开水,增加尿量,使尿液不断地冲洗泌尿道,尽快排出细菌和毒素,保持泌尿道清洁。
6.动静适宜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是预防发生泌尿系感染的重要方面。一旦感染,在发热、尿化验异常的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恢复期就要参加适度的体力活动,避免体质虚弱,迁延不愈。活动的方式可因人而异,但不能过疲劳。
7.女性预防
每一年有10%的女性会发生泌尿道感染。因为女性的尿道短,一般只有4厘米长,尿道内腔比例宽,而外口临近阴道、肛门这些易被细菌污染的部位,加之女人外生殖器皱褶比较多,近尿道口处常有细菌寄生,要是身板抵抗力下降,细菌就会肆虐。
除了保持外阴清洁、注意房事卫生和以上其他预防措施外,使用蔓越莓预防。
其名称来源于原称“鹤莓”,因蔓越莓的花朵很像鹤的头和嘴而得名。
女性的尿道比男性来得短,因此较容易出现感染问题,而且一旦发生泌尿道感染疾病,即使治愈后也很容易再度复发。而蔓越莓会使尿液酸化,让泌尿道成为细菌不易生长的环境,并且又有着能够阻止制病细菌黏附在体内细胞的作用机制,让引发尿道感染的细菌难以附着在尿道管壁上,如此一来,即使仍能克服艰苦环境而生存下来的病菌,还是会随着尿液被排出体外。
热门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