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骨折技术
关节软骨的修复一直是骨科领域尚未完全解决
的一大难题,成熟关节软骨修复能力极为有限,局限
于软骨层的缺损,即缺损深度不超过软骨钙化层时,
以缺损边缘软骨基质内流的方式,呈现微小的内源
性修复,此时缺损边缘软骨中可见到增多的软骨细
胞团,认为是细胞微动增强、合成基质增加的表现,
这些反应局限于缺损边缘,这种方式不能完成对缺
损的修复。全层关节软骨缺损,即缺损深度超过钙
化层,破坏软骨皮质骨时,源于软骨下松质骨髓的未
分化间充质细胞可以进入缺损区,未分化间充质细
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对于直径小于3mm的全
层缺损可获得部分或全部修复,而直径大于4mm
者一般不能自行修复,在受损局部有一定的细胞增
生,并可产生氨基多糖,但新生细胞所产生的胶原不
足以修复缺损,其底部组织随后也发生退变。1931
年, Shands经实验提出表浅缺损限制软骨再生,全
层缺损可能修复较快,尤其是全层小缺损,术后2天
即见间充质细胞长入,8周出现透明软骨,12周开始
退化。1993年, Shapiro在兔股骨的的髌髁关节面
上钻孔,直径3mm,深达软骨下骨,以48周内缺损
修复的具体过程、修复组织后期的退变及影响因素
做了系统的研究。实验表明软骨缺损直径在3mm
以内者,可以被新生透明软骨修复,更大的缺损则不
能完成类似的修复。许多研究者试图通过关节软骨
研磨或产生所谓的微骨折刺激关节软骨愈合。
Friedman等短期随访(平均1年)膝关节全层软骨
缺损110例病人,发现损伤关节软骨在研磨关节成
形术后有60%病例出现促进愈合作用,而且对于40
岁以下患者作用更明显。相反,Rand报告关节软骨
缺损软骨下骨外露患者28例,经研磨关节成形术后
随访(平均3.8年),有11例病人改进不大,8例无
变化,9例病情加重。1997年 Steadman介绍推广
所谓微骨折技术,使用小的锐器如手锥或手针,以手
力制作多个小孔。该项手术技术根据的理论是手锥
产生骨小梁折断的微骨折,从而避免了采用高速骨
钻所出现的骨小梁折断和热坏死,因此微骨折导致
了损伤关节软骨的愈合反应。虽然这种方法认为手
锥比起钻头钻孔操作更容易,消除了钻头引起的骨
小梁热坏死,更有利于损伤关节软骨的愈合反应,但
通过比较性研究资料的观察,尚不能证实其有效作
用,仍需进一步验证这种技术的临床效果。因此,研究组织和细胞移植修复关节软骨损伤是目前骨科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包括软骨膜和骨膜移植、自体或异体关节软骨移植及软骨细胞移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