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骨组织炎症称为化脓性骨髓炎。根据感染的途径可分为:①血源性骨髓炎~致病菌由身体远处的感染灶如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等经血液循环转移至骨组织形成的骨感染;②创伤后骨髓炎~如开放性骨折或手术后出现的感染;③局部蔓延性骨髓炎~由褥疮、异物等邻近组织感染蔓延至骨组织引起;根据发病的缓急或病情的发展,可分为:①急性、②慢性骨髓炎~急性骨髓炎反复发作或病程超过10天就开始进入慢性阶段。
四肢创伤后,伤口一般在10~14天就会愈合。这个时间点之后甚至伤后数月,伤口仍没有长好,仍有渗出(流水),一般要高度怀疑发生了感染!有软组织的感染,也有骨的感染,创伤以后发生的骨感染,就是创伤性骨髓炎:
㈠概念: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业、工农业的不断发展,各种情况导致的创伤及创伤后骨感染十分常见。创伤性骨髓炎是由于创伤或骨折术后并发感染所导致,常表现为慢性过程、感染持续存在、死骨及窦道形成等特点。创伤性骨髓炎的发生通常与感染的死骨和局部软组织的包裹有关,缺血、感染的死骨和包裹的软组织使得营养和抗生素难以运输到需要的部位,造成骨髓炎的长期不愈合;如果进行手术清创,又易造成长段骨质缺损而难以修复。因此,创伤性骨髓炎仍然是困扰骨科医师的一大难题,也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
㈡诊断:创伤性骨髓炎的诊断需要综合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及微生物学检验等:①有外伤史;②临床表现主要有局部疼痛、皮肤红肿及窦道渗出。慢性骨髓炎症状可以表现出周期性变化;③在急性骨髓炎患者中,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多有明显增高,而慢性骨髓炎患者中,ESR和CRP只有65%的患者有改变,而白细胞水平多在正常范围内;④X线检查常有骨皮质不规则改变、坏死骨及新生骨存在、骨密度改变等,CT多能更好的显示皮质骨改变情况,MRI对软组织水肿及窦道形成情况显示较为清晰,⑤病原菌培养是诊断骨髓炎的重要检查。
㈢治疗:
创伤性骨髓炎的治疗原则是:引流、清除病灶、重建组织缺损;合理应用抗生素;全身支持治疗。
1.控制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是控制感染的基础;
2.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合理应用抗生素:由于骨髓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故首选应用杀菌药物。一旦怀疑骨髓炎的存在,就要尽可能的获得病灶部位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实验,选用敏感的杀菌药物以针对性的杀灭致病微生物。细菌的培养鉴定及药敏实验要反复多次多部位的取标本进行,因为随着治疗的持续和病情的变化,致病的微生物菌谱和耐药性都有可能改变。
3.局部换药:由于骨髓炎多数存在窦道或创面,经常有渗出,就需要对创面或窦道进行清洗和消毒,我们称之为换药,一般采用双氧水、稀释的碘伏液、氯化钠溶液进行冲、泡洗。这样处理伤口尽管时间较长,但往往只能起到控制作用,伤口愈合后容易复发。需要指出的是,所谓的“换药”,并没有很特殊的“药物”进行更换,只是清洁和消毒伤口而已。
4.手术:
骨髓炎的治疗最关键的步骤是手术,手术干预也是骨髓炎有可能彻底控制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抗感染、加强营养的基础上,通过外科手术进行病灶清除、去除死骨、稳定两侧骨段、消灭空腔、改善血运、覆盖创面,这些是骨髓炎手术的基本内容。
病灶清除是骨髓炎手术治疗的第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病灶清除是否彻底直接决定骨髓炎治疗的成败和复发的几率。通过病灶清除过程可以把死骨和感染累及的组织清除、把感染微生物数量大大降低。
对于彻底清除病灶后造成的骨缺损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进行重建,包括大量松质骨移植、带血管的骨转移、Masquelet诱导膜技术等,而这些方法往往治疗的骨缺损长度有限,对供区也会有进一步损伤,且带血管的骨移植需要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有一定难度。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的出现和骨搬移技术的推广,使得重建大段骨缺损、恢复患肢功能不再是难题。骨搬移的特点是通过截骨技术将缺损区域临近部位的骨段,逐渐搬移至骨缺损区,骨段与对侧骨端会师而愈合。同时,搬移过程中随着牵张成骨的作用截骨区会产生新生骨而得到重建。关于这一技术发明过程的神奇之处,这里不再介绍了。
那么,在以上治疗的过程中,病友在饮食方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①由于慢性骨髓炎病程较长,病友的胃肠吸收能力一般会差些,建议多以清淡软食为主,如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食用含蛋白质高的食物,如鲜豆浆、花生浆、牛奶等;此外还要多补充一些钙质,如猪的脊骨、肋骨内都含有丰富的钙、磷、铁、镁等人体骨骼所需的重要成份。
②禁烟禁酒。
③不要食用辛辣食物、海鲜等食物。
④少饮浓茶、咖啡。
另外,医护人员要加强对病友的心理关怀;病友自己要加心理调整,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戒除不良嗜好、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加强自身营养和体质锻炼,提高自身对抗疾病的能力;病友家人的力量经常显得十分重要,要多鼓励,帮助病人尽早恢复健康,走向新的生活。
谢谢关注!
热门创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