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过敏煎加味:
【处方1】银柴胡(12g)、乌梅(12g)、防风(12g)、五味子(12g)、辛荑(12g)、牡丹皮(12g)、黄芪(15g)、白术(12g)、炙甘草(6g)。
【处方2】乌梅(15g)、五味子(12g)、柴胡(12g)、防风(12g)、白芍(12g)、钩藤(6g)、地龙(6g)、山萸肉(6g)、代赭石(6g、砸烂先煎半小时)、前胡(6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适用病症】用于益气固表、散风祛湿、肝之阴血亏虚、血燥生风、阴虚风动、内风上扰、摇钟而鸣、过敏性鼻炎、咳嗽变异型哮喘。其症状为鼻痒、连续喷嚏、大量清水样涕、鼻塞、临床多表现为咳嗽反复发作或持续不断,常在夜间或晨起发作或加剧,以干咳为主,时有少量白粘痰,偶伴喘息、胸闷,胁肋隐痛,咽干口渴,舌红少苔,脉弦细。患者多为过敏素质,既往常有个人过敏史或患有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湿疹等。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舒张试验阳性。
【按】本方证乃为肺、脾、肾虚,复感外邪的本虚标实之证。故治以益气固表,散风祛湿,柔肝熄风,肃肺降逆通鼻窍。方中银柴胡甘寒益阴,乌梅酸敛化阴生津,防风辛温散风祛湿,五味子酸温益气敛肺,黄芪、白术、炙甘草益气固表,辛荑散邪,通鼻窍,加牡丹皮清热凉血,从而使方药相合于病情。标本兼治,相得益彰。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乌梅能抗过敏,可以因为非特异性刺激,产生更多游离抗体,中和侵入体内的过敏原。牡丹皮能抗变态反应。兼脾虚者,加山药30g,茯苓15g,大枣6枚,兼肾虚者加淫羊藿12g,补骨脂12g,菟丝子15g。[注]:过敏体质者,应从根本上拒绝一切冷饮、碳酸饮料、牛奶等阴寒凝滞之物。心肠不热是产生过敏的根源,阴寒凝滞之物让心和肠的温度降低,使消化酶停止工作,产生过敏。 随证加减:①过敏性咳喘属风寒者加干姜、细辛、半夏;风热者加麻黄、杏仁、石膏、栀子、黄芩等;喘甚者加地龙;痰多者加莱菔子、紫苏子。②过敏性鼻炎,常加辛夷、苍耳子、白芷、细辛、通草;对冷热空气过敏者,常加黄芪、白术、桂枝、白芍等。③荨麻疹属风寒者,加肉桂、制附子、吴茱萸、桂枝、升麻;风热加薄荷、菊花、牛蒡子;血热者加牡丹皮、紫草、生地黄、玄参。④热毒内盛加金银花、连翘、忍冬藤、蒲公英等;脾虚者加木香、砂仁;湿热者加白扁豆、薏苡仁等。
?典型病例
案例1:患者,女,28岁,2009年5月17日初诊。患者诉双下肢、背部经常起风团、瘙痒,反复发作月余,皮肤划痕试验阳性,诊为过敏性荨麻疹。近日来,风团、瘙痒加重,面色萎黄,伴有腹泻、肠鸣音亢进、矢气多,舌质紫黯、舌尖赤,苔灰黄腻,脉弦细。辨证属脾虚兼湿热。拟方:银柴胡、防风、乌梅、五味子各10 g,葛根30 g,黄芩10 g,黄连6 g,党参10 g,茯苓30 g,生白术、炒白术各30 g,薏苡仁30 g,砂仁10 g,炙甘草6 g,桔梗10 g,山药、白扁豆、炒白芍各30 g,陈皮10 g,赤芍10 g。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7剂后告愈。
按:荨麻疹俗称“风团”、“风疹团”、“风疙瘩”,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各种因素使皮肤黏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即风团。本案以加味过敏煎抗过敏;葛根、黄芩、黄连解肌清热止利;党参、茯苓、白术、薏苡仁、砂仁、桔梗、山药、白扁豆、炒白芍益气健脾、渗湿止泻。药证相符,故用之获效。
案例2:患者,男,26岁,2009年7月31日就诊。患者感冒月余,晨起咳嗽,喷嚏,鼻塞,鼻咽痒,遇风则喷嚏加重,伴有口苦,小便黄,自汗,舌边青,苔薄白,左脉关滑、寸尺弱,右脉沉弱。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辨证属于肺卫不固、肾虚兼风热。拟方:炒白术、防风、黄芩、地龙、银柴胡、乌梅、五味子、生甘草、蝉蜕、白僵蚕、玄参、麻黄根、栀子、通草、杏仁、川贝母各10 g,生黄芪20 g,浮小麦30 g。每日1剂,水煎服。7剂后喷嚏减轻,余症好转。效不更方,继用原方7剂后,诸症消除。
按:过敏性咳嗽又称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哮喘的一种特殊表现,主要为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1个月,常伴夜间或清晨发作性咳嗽,痰少,运动后加重。本案用加味过敏煎抗过敏;加炒白术、防风、生黄芪、黄芩、地龙、蝉蜕、白僵蚕、通草扶正固表、疏风清热通窍;玄参补肾阴;浮小麦、麻黄根滋阴收敛以止汗;加杏仁、川贝母止咳润肺平喘。
案例3:患者,男,46岁,2009年6月7日初诊。患过敏性鼻炎多年,反复发作,甚是痛苦。现自觉鼻塞,流黄涕,血压偏高,自觉头重脚轻,心悸时作,手足冷木,食后腹胀,舌黯红,苔薄黄,脉沉弦细稍数。辨证属于寒热错杂兼有脾肾虚。拟方:银柴胡、防风、乌梅、蝉蜕、甘草、地龙、党参各10 g,麦冬30 g,五味子、辛夷、黄芩、木香、砂仁(后下)各10 g,川芎15 g,川牛膝10 g,天麻10 g,钩藤30 g,桑寄生10 g,续断10 g,桂枝5 g,制附片(先煎)1 g。每日1剂,水煎服。7剂后诸症减轻,食后腹胀、手足冷未愈,原方去木香、砂仁、桂枝、制附片,继服14剂,诸症消失。
按:过敏性鼻炎中医称为“鼻鼽”或“鼽嚏”,常反复发作,可常年性发病,亦可呈季节性发作,不易根治。本案用加味过敏煎和黄芩、地龙抗过敏;党参、麦冬、五味子益气生津以止心悸;辛夷宣通鼻窍;木香、砂仁健脾和胃理气;桑寄生、续断补肝肾、强筋骨;川芎、川牛膝、天麻、钩藤平肝熄风、清热活血;桂枝、制附片散寒助阳。全方标本兼治,取效甚佳。
案例4:患者,女,43岁,2009年3月12日就诊。自诉患颈部湿疹多年,呈斑疹、斑丘疹、丘疱疹,伴渗出,色红,抓痕,瘙痒剧烈,边界清楚,伴肛周瘙痒,腹泻每日1次,舌红,苔白黄水润。诊为湿疮。拟方:苦参10 g,土茯苓10 g,紫草30 g,生地榆、炒槐花、野菊花、银柴胡、乌梅、防风、甘草、蝉蜕、五味子各10 g,生地黄、玄参、麦冬、当归各30 g,苍术、黄柏、川牛膝、薏苡仁各10 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外治:红肿渗出处皮损以生大黄、芒硝各20 g,生地黄、紫草、地肤子、白鲜皮各30 g煎水,用棉签擦洗患处。二诊:药后皮损变薄,湿疹明显减轻,颈部皮损中央已恢复正常,稍觉痒感,肛周痒愈,伴便秘,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滑。上方去苍术、黄柏、川牛膝、薏苡仁,加酒大黄(后下)3 g,再进7剂。前后用药月余,临床基本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皮肤炎症,皮损对称分布,多形损害,剧烈瘙痒,有湿润倾向,反复发作,易成慢性。本案用加味过敏煎抗过敏;苦参、土茯苓、紫草、生地榆、炒槐花、野菊花清热燥湿、凉血活血解毒;因其病程较长,病邪久稽而成瘀,故用当归养血活血;加生地黄、玄参、麦冬凉血滋阴;用苍术、黄柏、川牛膝、薏苡仁清热利湿;酒大黄通便。诸药合用,方证相应,疗效甚佳。
3? 结语
一般而言,过敏性疾病急性期以祛邪为主,常用治法有祛风、清热、燥湿、活血、止痒,但对慢性病程者则要与扶正药物配合使用。如案例1属脾虚兼湿热的荨麻疹案,以加味过敏煎与健脾祛湿的参苓白术散合用;案例2乃肺卫不固、肾虚兼风热的过敏性咳喘案,用加味过敏煎配合玉屏风散使用的同时,加入补肺固肾之品;案例3为过敏性鼻炎案,以寒温并用兼温补脾肾之阳。这种治疗思想体现了“治病求本”的理念,有别于见痰治痰、见血治血的治疗方法,值得深入研究挖掘。
摘自卢祥之《名中医治病绝招》
? ? ?例1 徐某,男,24岁,1985年1月30日初诊。
? ? 主诉哮喘20年,经常反复发作,曾于某医院过敏试验阳性,确诊为过敏性哮喘,经服强的松,异丙嗪,朴尔敏等西药罔效。每逢感冒后发作频繁,咳喘不能平卧。胸透两肺未见异常。近1月来,咳喘气喘,胸闷憋气加重。舌质淡红,苔白而腻,脉滑小数。证属痰湿中阻,肺失宣降。
? ? 处方:苏子,白芥子,莱菔子,银柴胡,乌梅,防风,五味子,杏仁,百步,沙参各10g,葶苈子15g,甘草3g。六剂后,咳喘减轻,胸胁舒适,余症好转。效不更方,原方三剂,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10g,1日2-3次,每次1丸。服完后,诸症悉除。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 ? ?例2 王某,男,26岁,1985年1月15日诊.
? ? 全身刺痒2年余,经某医院确诊为过敏性荨麻疹。诊时刺痒难忍,晚上加剧,划痕后2分钟起条状荨麻疹,色红,突出皮肤,伴见脘腹疼痛,时轻时剧,舌苔薄白,脉细数小弦,证属血燥受风。
? ? 处方,银柴胡,乌梅,荆芥,丹皮,白蒺藜各10g,五味子,防风各12g,炙甘草,红花各6g,生地,紫花地丁各15g。12剂,水煎,早晚各1服。药渣以水2.5公斤浓煎,每晚洗浴,6天后症状基本控制,12日后告愈。
? ? ? ?例3 魏某,男,26岁,1984年12月14日诊。
? ? 患冷空气过敏症2月,遇冷空气后全身刺痒,面部,手背,耳廓等皮肤发硬变厚,色红,早晚加剧,得温或在室内症状自减。诊时斑疹色红,质硬,状如云片,大小不等,大者10*10厘米,小者如米粒,心烦不安,食欲不振,舌苔薄白,脉浮紧。此为风邪袭表,血滞寒凝。
? ? 处方:银柴胡,五味子,乌梅各10g,防风,党参,地肤子各15g,桂枝,白芍各12g,红花,炙甘草,荆芥各6g。每日一剂,早晚服,药渣浓煎,晚上洗浴。6日后瘙痒明显减轻,斑疹基本消失,食欲已启,又原方3剂,隔日服以巩固疗效。2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摘自《祝谌予临证验案精选》
? ? ?例1 王某 女性,24岁,化验员。1986年5月13日初诊。
? ? 主诉发作性皮肤风团4年,再发1月。
? ? 患者于1982年6月因急性扁桃体炎发热1周后,全身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块,伴瘙痒,灼热和刺痛,经我院变态反应快诊断为荨麻疹,给予组织胺脱敏及多种抗过敏西药治疗无效,后服中药控制。1986年4月又因急性扁桃体炎发热诱发荨麻疹,当地医院予氢化可的松静滴治疗无效,日前到我院变态反应科检查皮肤划痕症(+),对大米,小麦面,鸡蛋,牛奶,猪羊肉,海鱼,花生,芝麻,葱,蒜白菜,土豆,西红柿,螨虫等多种物质过敏,为进一步治疗收住入院。
? ? 现症:全身皮肤泛发大小不等的风团疹,每因进食大米,面食,猪羊肉,鸡蛋等诱发和加重,故仅能食小米和白薯。风团呈鲜红色,每日发作数次,发退迅速,瘙痒难忍,持续1小时左右。发作时自觉口唇,咽喉及食道均肿痛,进水亦感困难。伴胸闷,气短,烦躁不安,恶心,干哕,肠鸣,腹痛,腹泻。舌淡红,苔薄黄腻而干,脉细滑。
? ? 辩证立法:阴虚血躁,复感风热。治宜养阴凉血,疏风清热。用验方过敏煎加味。
? ? 处方:银柴胡,防风,乌梅,五味子,白蒺藜,地肤子,生地,丹皮各10g,生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同时每日口服苯海拉明,赛庚啶,静注硫代硫酸钠,葡萄糖酸钙治疗。
? ? 治疗经过:服药20余剂,6月10日再诊,胸闷,气短,烦躁,腹痛,腹泻均消失,但皮肤风团疹仍反复发作,不能食大米,面粉等,舌苔薄白,脉弦滑。祝师辩为湿热内蕴,风邪外袭,恐过用寒凉药遏闭蕴热,易方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加减以内清湿热,外透风邪。处方:麻黄3g,连翘10g,赤小豆15g,桑白皮10g,丹皮10g,紫草10g,白蒺藜10g,白藓皮10g,紫地丁15g,马齿苋20g,乌梅10g,五味子10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7剂,皮肤风团疹发作次数及程度大为减轻,饮食睡眠均佳。守方加黄芩10g再服14剂,6月23日完全停服西药,至7月8日荨麻疹一直未发,每日进食大米2市两亦未反复。同时检查过敏试验:大米(-),葱(-),其他食物仍为(+)。遂带方返当地继续服用,1月后来信述:“一切正常,可主食大米,以菜籽油为主,惟仍不敢食小麦面。”
? ? 按语:本案经变态反应检查对多种食物过敏,临床鲜见。而经脱敏及多种抗过敏西药屡治不效,诚属顽固。初诊时依辨病选用验方过敏煎加味治疗所以效果不著,是因为方中以凉血养阴,酸涩收敛药物为主,适合阴虚血燥之病情,故凡遇过敏病即用则取效不佳。其后详加审证求因,辩为湿热内蕴,风邪外袭,湿热挟风邪郁于腠理,外不得越,内不得泄,遂成瘾疹。治以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为主方加减:麻黄,桑白皮,白蒺藜宣肺达表疏风而通腠理;连翘,赤小豆,地丁,白藓皮,马齿苋清泄里热以除湿邪;乌梅,五味子敛肺收涩防其辛散太过;丹皮,紫草凉血消斑,为治风先治血之用;丹皮,紫草凉血消斑,病机吻合,方药对症则取效颇速,尤其过敏反应复查对大米,葱均转为阴性,而且能主食大米,确属少见。
? ? ?例2 张某,女性,24岁,售货员,1992年5月4日初诊。
? ? 主诉:全身皮肤风团疹反复发作10年,加重1年。
? ? 患者10年来皮肤风团反复发作,与季节气候变化无关。风团诊呈粉红色,瘙痒难忍,此起彼伏,经期尤重。当地医院诊断为荨麻疹,长期口服扑尔敏,息斯敏或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等,疗效不明显。自1991年春始发作频繁,每周发作数次甚或每天均发,颇为痛苦,来京求治。
? ? 现症:皮肤泛发风团疹,瘙痒无度,蚊虫叮咬处明显。平素乏力头晕,腰酸膝软,食不甘味,易外感,腹胀便溏,食冷则肠鸣腹泻。月经提前10余日,淋漓不净,白带量多。舌淡胖,苔白,脉细弦。
? ? 辩证立法:脾肾气虚,风湿外干。治宜培补脾肾,祛风胜湿。方用补中益气汤合过敏煎加减。
? ? 处方:生黄芪30g,党参10g,苍白术10g,升麻5g,柴胡10g,当归5g,陈皮10g,炙甘草5g,防风10g,乌梅10g,川断15g,桑寄生20g,枸杞子10g,每日1剂,水煎服。嘱带方返当地服用。
? ? 治疗经过:5月22日来信告云,连服14剂后,荨麻疹未发,仅在蚊虫叮咬后局部红肿瘙痒。头晕乏力,腰酸膝软均明显好转,白带减少。唯大便不成形,月经淋漓。效不更方。处方:生黄芪30g,党参10g,苍白术10g,黑升麻5g,柴胡10g,荆芥炭10g,防风炭10g,陈皮10g,赤小豆15g,乌梅10g,五味子10g,白芷10g,生薏仁20g,14剂。1年后随诊,服上方后荨麻疹未发,余均告愈。
? ? 按语:荨麻疹多为风湿袭表,血虚风燥或风寒外束所致,然本案祝师辩为脾虚气虚,风湿外干,乃因脾主营,胃主卫,脾胃气虚则营卫不和,风湿相博频发瘾疾。况乏力头晕,食不甘味,腹胀便溏,白带量多,月经淋漓均脾虚气陷,失与摄纳之证,腰酸膝软乃肾虚之象。故治以补中益气汤升阳补气,加川断,寄生,枸杞补肾益精,防风,白蒺藜,地肤子祛风止痒,苍术,苏藿梗,白芷,薏仁,赤小豆除湿止泻,黑升麻,荆芥炭,防风炭入血分即散风又止血,乌梅,五味子抗敏涩肠。十年顽疾,一月而瘥,辩证论治之优越性可见一斑。
热门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