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清代的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说:"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则非特无功,而反有害,此不可不知也。"
说明服中药方法的恰当与否,对疗效有相当大的影响。
因此,了解历代医家对方剂服法的运用经验,对于我们合理选择服药时间,发挥药物的最佳效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汤液本草》指出:“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则服药,药气消则进食。”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药物与食物不宜同时服用,二者必须间隔一段时间。
因此一般中药方剂皆选在两餐之间服食,即上午九至十点,或下午三至四点各服一次,如须服用三次,可在临睡前再加服一次。
除此之外,还有几种不同的服药方法需要注意:
1.空腹服
东晋时期著名医药学家葛洪说:“未食内虚,令毒势易行”。
多用于实证疾病,特别是积滞、瘀血、水湿等病证。
从部位上看,它适宜于治疗人体心腹以下的疾病(如胃、肝、肾等)。
另外,补益方剂多滋腻碍胃,宜空腹服;
驱虫剂也宜空腹服用。
具体服药时间包括:
天未明时服(如鸡鸣散);
平旦时服(如十枣汤);
饭前服(如三大承气汤)等。
一般来说,饭前空腹服药,可使药力得到充分发挥。
2.饭后服
适用于人体胸膈以上的疾病。
饭后服药能使药性留连于上。
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即说:"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
传统认为:上部的疾病,如耳、目、口、鼻、五官等疾病都宜采取先食后服药。
偏于滋补调摄类的药物也一样,如葛洪说:“服治病之药以食前服之,服养生之药以食后服之。”
需要说明的是,对肠胃有刺激性作用的药物也宜饭后服以减轻胃肠部的不适。
3.顿服
《简明中医辞典》谓“顿服”是“指一次较快地将药物服完”。
“顿”既作速度,又作次数。
通常指病情较急者,煎好后立即服下,取急病急治之意。
东汉医学家张仲景《金匮要略》载的治急症吐衄的泻心汤、治肠痈的大黄牡丹皮汤等属于此类。
一般的高热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小儿急症等亦采用顿服法。
4.睡时服
服用安神药和治遗尿症药物常采用此种服法,睡前服药能使药效及时发挥作用。
5.不拘时服
?急性病、呕吐、惊厥、石淋及咽喉病须煎汤代茶饮者均可不定时服。
热门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