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六经辨证论治方法,是将外感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不同证候,以阴阳为总纲,归纳为三阳病(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三阴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两大类,分别从邪正斗争 、病变部位、病势进退缓急等辨识外感病各阶段的病变特点。
六经病证,以经络、脏腑病变为其病理基础,其中三阳病证以六腑的病变为基础,三阴病证以五脏的病变为基础。因此,六经辨证的应用,不限于外感热病,也用于内伤杂病,但其重点在于分析外感风寒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其传变规律,因此又不能完全等于内伤杂病的脏腑辨证。
一般说来,病在三阳,正气都比较充实,抗病机能较强,为邪盛正气未衰的三个不同的病理阶段,其病变性质属热、属实,病位在表(与三阴病相对而言),辨证是以六腑病变和经络病状为基础,治疗原则以祛除邪气为主。
太阳病者,寒邪侵袭在表,即太阳时相中阴超过自身本位而侵犯到阳的本位上,发为太阳病。
阳明病者,阳气的升发超过了在外的阴的正常约束,阳热之气无法正常收降所导致。
少阳病者,阴寒之邪侵犯半表半里,即少阳时相中阴超过了它的本位,使阳气郁滞,乃发为少阳病。
若邪已化热伤津传变入里,表现为身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汗出,或腹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等胃肠实热炽盛的症状,便町确诊为阳明病,治疗可根据不同病情施以游、下之法。若病邪虽已离开了太阳之表,但尚未进入阳明之里,正处于表里之间的过渡阶段,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等时,便可确诊为少阳病,治以和解法。
病入三阴,则表示正气已衰,抗病机能减退,为阴盛阳虚的三个不同病理阶段,其病变性质多数属寒、属虚,病位在里,并以五脏病变为基础,治疗以扶助正气为主。
太阴病者,太阴时相中阴侵犯了阳的本位,形成了内阴外阳的气逆格局,因而致病。
少阴病者,少阴时相中内阳虚衰,阴犯阳位,导致人体阳气降极复升、至静复动过程发生障碍。
厥阴病者,厥阴时相中阴邪深犯阳位,但阳气来复已可成势,形成邪正交争急迫、厥热来回胜复的形势,乃发本病。
又,厥阴之上,少阳以继,一里一表,分为二,实为一。阴阳出入其中,故,此二经发病,证候颇多近似。其实,三阴三阳六经中每经各有一阴阳。如太阳经中营卫之关系即是一个阴阳的本体结构。卫气虽运行脉外,但却是由内往外发的,如果卫气由内往外发而于太阳经上偏离本位,即会成为郁于表之风邪。
热门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