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嘀嗒嘀嗒,哗啦哗啦,雨季来啦了……梅雨季节是一年中湿气最盛的时候。生活中经常听人说“最近越来懒了,身体乏力,贪睡早晨又起不来,刷牙的时候嗓子不舒服,口干口苦,容颜憔悴,皮肤暗谈无光..其实这些都是湿气重的表现。中医理论说的“湿”,就是水分多,有内湿、外湿之分。“外湿”指的是外部境的湿,春夏之交,天气潮湿,雨水较多,湿气本身就重。由于个人体质原因或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脾胃功能受损,使水湿运化失常,水分排不出去,滞留体内会成为“内湿”。
?
脾对于体内水液的平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医认为,脾“喜燥而恶湿”。湿邪最易伤害脾,脾不能运化水湿,多余的水液停滞在我们的大肠中,就容易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无湿不作泻” 。
现代人的各种不良习惯造成湿气重,引起肠胃消化功能受阻,导致水分代谢失调。
常见的不良习惯:
1、久居潮湿环境或阴雨或梅雨季。
2、久坐或久站,缺少运动。
3、常吃冰或过量食用生冷食物,例如生菜沙拉或寒性水果:西瓜、水梨、葡萄柚、橘子、奇异果(偏寒湿)。
4、重口味如过咸或过辣(如辣椒、盐巴、酱油、沙茶酱添加太多),例如常常在吃完麻辣火锅之后,可以发现隔天早上虽然有排便,但是体重却仍然上升 1-2 公斤,多半是因为重口味导致水分滞留(偏湿热)。
5、时常喝酒,过食肥甘厚味油腻之物(偏湿热)。
6、经前荷尔蒙改变,湿气重体质的人容易经前下肢水肿。
7、怀孕期间因为腹部血管、下腔静脉受到子宫压迫,容易造成血液回流状况不佳,静脉曲张,导致下肢容易肿胀;产后过补,吃太多种口味的食物,容易水分滞留体内。
因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引起的脾胃湿气等问题已成为现代人的通病。
顽固性湿气的人会非常明显的感觉到湿气的各种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多达十几种:
(1).大便不成形,溏稀甚至便秘;(2).舌苔厚腻,舌体边缘成锯齿状,中医称为裙边舌;(3).疲倦无力,无精打采,困乏嗜睡;(4).既怕冷又怕热。冬夏都难过;(5).口干,口苦,口臭;(6).痰多,咳嗽,嗓子不清爽;(7).头发油腻,脱发,白发;(8).浮肿,眼袋下垂;(9).腰酸关节疼痛;(10).胸口闷;(11).黑眼圈;(12).睡觉打呼噜;(13).头晕没精神,特别疲劳;(14).阴部潮湿;(15).阴囊潮湿;(16).脸上长斑,起痘,满脸油光;(17).白带有异味,瘙痒;(18).皮肤油腻,起湿疹等等。
那么,要怎么去除体内的湿气呢?
1.?中成药(具有健脾胃,化湿邪气):
香砂平胃颗粒、藿香正气胶囊、参苓健脾颗粒、丁蔻理中丸、桂附理中丸、五苓散、糊药、参苓白术散等。
?
2.?合理药膳
薏米山药芡实粥
【组成】炒薏仁米60克,山药30克,芡实30克,红豆30克,百合30克,莲子30克。
?
【做法】将上四种食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温水,煮熟即可使用。具有健脾化湿的作用。
生姜红糖水
【做法】生姜半块切丝,加入适量红糖煮沸,趁热服用。具有温化寒湿,多适合怕冷的人。
?
化湿饮:
【组成】: 扁豆20克,荷叶20克,藿香10克,佩兰10克,厚朴10克,茯苓20克,炒薏苡仁20克。水煎煮,早晚各服1次。
功能:益气健脾,利湿止泻。适用于气虚体弱,脾胃不足,食欲不振,大便稀薄等。
?
3.中药泡脚
藿香艾叶生姜片泡脚
取藿香、艾叶、生姜片各30克),加水2000毫升用大火煎煮至沸后改用小火煮至1000毫升左右,滤出汁液,药渣再加水2000毫升煮至1000毫升,混合2次所煎汁液,倒入盆中,待水温40℃左右时浸泡双脚,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
?
?
热门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