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痛经作为常见病、多发病,上节讲了痛经发病原因及机理,如何治疗痛经呢?痛经的治疗首先应该分清虚实。实证由于情志抑郁、起居不慎,或六淫为害,导致冲任瘀阻,或寒凝经脉,致使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不通则痛”,因而经行腹痛。;虚证气血虚弱,肝肾亏损,精亏血少,胞脉、冲任失于濡养,导致痛经。实痛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痛而痛自减;虚痛者多痛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大都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
中医认为,痛经主要病机在于实证是邪气内伏,经血亏虚,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虚症是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因此导致痛经。
痛经辩证分型:
实证:
1.气滞血瘀:
主证:每于经前一、二日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或排出不畅,经色紫暗有块,血块排出则疼痛减轻,胸胁乳房作胀,舌质紫暗,舌边或有瘀点,脉沉弦。
分析:冲住气血郁滞,气血运行欠畅通,故经前或经期少腹胀痛、拒按,经量少或排出不畅;经血瘀滞,故色暗有块;块下瘀滞稍通,故疼痛暂减;瘀滞随经血而外泄,故经后疼痛自消。但若郁滞之因未除,则下次经期腹痛复发。舌质紫暗,脉沉弦,均为气滞血瘀之象。
治疗:以疏肝理气、化瘀止痛为治则,膈下逐瘀汤加味,当归、赤芍、刘寄奴、牛膝、川芎、桃仁、红花、延胡索、五灵脂、乌药、香附、枳壳、丹皮、丹参。
2.寒湿凝滞:
主证: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按之痛甚,经量少,色暗黑有块,恶心呕吐,畏寒,便溏,苔白腻,脉沉紧。
分析:寒湿之邪伤及下焦,客于胞中,血被寒凝,行而不畅,因而作痛,经血色暗黑而有块;寒湿中阻,阳气被遏,水湿不运,则畏寒便溏,恶心呕吐。余症均为寒湿阻滞所致。
治疗:治则为温经化瘀、散寒利湿,少腹逐瘀汤加味,小茴香、干姜、肉桂、延胡索、川芎、苍术、没药、赤芍、蒲黄、五灵脂、乌药、吴茱萸、当归、茯苓。
3.湿热下注:
主证:经前、经期少腹胀痛,经量多,色红,质稠或有块,平日带下色黄或有秽臭,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分析:外感或内蕴湿热,流注冲任,阻滞气血,经行不畅,故经来腹痛;热扰冲任,则量多色红有块;热灼津液,则经水质稠;湿热下注,伤及任带,则平日带下色黄或有秽臭。舌脉均为湿热内盛之象。
治法:清热除湿,祛瘀止痛。清热调血汤,药用牡丹皮、黄连、生地、当归、白芍、川芎、红花、桃仁、元胡、莪术、香附。
虚症
1.阳虚内寒:
主证: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热痛减,经量少,色暗淡,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苔白润,脉沉。
分析:肾阳虚弱,冲任、胞宫先煦,虚寒滞血,故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经少色暗淡;寒得热化,故得热痛减;非实寒凝血,故喜按。余症均为肾阳不足之象。
治法 :温经暖宫止痛。 方选 温经汤,药用 吴茱萸 、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 、牡丹皮、生姜、甘草 、半夏、麦冬 。
2.气血亏虚:
主证:经期或经净后,小腹隐痛、喜揉按,月经色淡量少,质稀,伴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虚细。
分析:体虚气血不足,经行后血海空虚,胞脉失养,或体虚阳气不振,运血无力,故见经期或经净后小腹隐痛,喜揉按;气虚阳气不充,血虚精血不荣,故经血色淡量少,质稀。余症亦为血虚气弱之象。
治疗:健脾养血,行气止痛。圣愈汤加减或者八珍汤加减:药用人参,白术,当归,茯苓,川芎,白芍,生地,炙甘草,木香,青皮,醋炒香附,生姜,大枣。
3.肝肾亏虚:
主证,经净后小腹隐痛,腰骶疼痛酸胀,经色暗淡而量少,质稀薄,或有头晕耳鸣,小腹空坠不温,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分析:肝肾亏虚,冲任俱虚,精血不足,行经之后,血海更虚,胞脉失养,故经净后小腹隐痛;精亏血少,阴损及阳,经量少而色淡质薄,小腹空坠不温;肾虚精亏,清窍失养,故头晕耳鸣;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酸。
治法:补养肝肾,调经止痛。选方调肝汤加味。药用巴戟天、熟地、续断、杜仲、当归、白芍、台乌药、焦艾叶、益母草、山茱萸、阿胶等。
???治疗前必须分清虚实,切勿虚虚实实不清,导致辩证错误,治疗也会背道而驰。如果您正在为痛经而苦恼,请点击以上标题下绿色字【关注】我,再点击下面【立即咨询】我,我会给您满意的答复。如果您认为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点赞。
热门中医内科